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事找老何。"我又突然想起了可爱的何班长。原以为他会拒绝我的请求,没想到他爽快地给我指了一条从后山出去的小路,还告诉我如何打车。离开连队一年多了,时常想起排里的老班长。四级军士长一个,战车司机兼油机班长,虽然长得像个小老头,但说话特精神,爱说笑话,没事儿就找我们周围几个小兄弟吹牛,或是周末喝上两口小酒,因为年龄比我大,资格比我老,所以我一直叫他老何。老何是连里的"万斤油",只要是关于部队的事,他似乎什么都知道,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114"。"114",电话号码查询台,那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的,而且还上知天、下晓地,所以给老何安上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2.
阴晓强班长个不高,但是正应了那句"浓缩的都是精华",在别人眼中绝对是被崇拜的偶像。上士阴晓强是我们的班长,说起他的名,大家不免想起那被"唐伯虎"踩死的"小强",所以班里的战士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小强"班长。说班长的"小",我得好好说道说道。一是个头小,班长1米65的个子总让人有种不够威武的感觉。我刚到小车班时,还颇有些小觑他,结果两个月的团运动会上,他一举夺得了100米翻轮胎项目的冠军后我瞠目结舌。二是小心,来小车班5年多,不管什么天气,什么车型,阴晓强都没出过什么问题,跟他学车时,一  相似文献   

3.
铭记梭梭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平民百姓过日子的"开门七件事",以"柴"开头,不无道理。人们今天生活用的"柴",已不是早先那种"柴"了,今天的"柴",主要是"气"——煤气、天然气。一拧键,火就着,够方便的。不过,当我拧动煤气灶开关点火做饭时,仍然会想起当年用的真正的柴:木柴。  相似文献   

4.
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年,我高考落榜。就在那个初冬,我夹带着失落的心情和满腔的抱负入伍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到部队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队列训练。那艰苦、枯燥的队列动作和单调的新兵连生活让我产生厌倦情绪,再加上站军姿的"定型",更让我感觉这是军人的"徒劳"课目。几天下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天,我对友人说:"不知为何,这些日子总是想起当年的老连队"友人朝我一笑:"你老了。"如若使然,一个40多年前生活过、战斗过的老连队能够至今让我魂牵梦萦,足以见得她在我生命中的位置。1970年至1977年间,我曾是伊犁军分区阿托马力边防连的一名战士。阿拉马力地处西天山深处,人迹罕至,环境艰苦,我就是在那里开始了业余文艺创作。离开阿托马力30多年,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老连队揣在怀里,随时倾听着她  相似文献   

6.
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并不懂得,当懂得了的时候已经不再年轻。如果能够从头再来,我真想再当一次兵。说来惭愧,那年去当兵,并不是因为"光荣",也不是去"保家卫国",只是那年我高考落榜,想找工作缺少本事,想复读没有勇气。彷徨之中,想起了老师在高考前说过的"考不上大学,还可以去当兵"。就这样,我当兵到部队找"出路"来了。一到部队,我后悔了。同车来的老乡,也不知分到了哪个连队,没有了乡音绕耳,远离了亲人呵护,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无限的惆  相似文献   

7.
我是1983年6月大学毕业,我们那一届是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的第三届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我们真可谓是"天之骄子",走到哪都是"香饽饽"。记得当时不少同学都选择出国留学,也有好多人选择去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唯独我因打小就有当兵的军人情结,总希望有一天能够身穿戎装、报效祖国。临毕业前不久,大学校园里突然出现了几个身穿军装的人,一打听才知道从我们毕业的那一年起,部队要开始实施从地方大学生毕  相似文献   

8.
《政工学刊》2012,(8):40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图说军营"栏主葛炎。从本期开始我刊隆重推出的全新品牌栏目"图说军营"和您见面了。今年恰逢建军85周年,以此向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献礼!火热军营中那些多彩的生活画面,那些熟悉的普通一兵,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的喜悦和感动,每每触及心灵都会让我们共鸣,让我们难忘……拿起相机记录下现实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吧!记录下那些闪光的瞬间吧!无论您是"导演"还是"演员",我们期待与您一同分享迷彩人生中那平凡而又  相似文献   

9.
下部队调研,一谈起大学生干部,不少领导常常是既爱又怨、既喜又忧;而大学生十部自己,也有一些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抱怨之气、迷惘之感。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兵之初"。1980年7月,我以超过全国重点分数线的高分报考了军校。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我兴冲冲地赶到合肥炮兵技术学院报到时,迎接我的是三个月严格的新兵生活。望着荒芜的"校园",  相似文献   

10.
在边防连队里上网,没上过吧?告诉你,我上过!不过不是你们所说的"英特网",我上的是"丘河网",我们丘尔丘特边防连的局域网。因为过境河丘尔丘特河从连队门前流过,所以战友们便把这局域网起名为丘河网。告诉你个小秘密我们连的"丘河网"通人性,我在里面就遇到了一件难忘的"网事"。  相似文献   

11.
当神州大地又澎湃起学雷锋激情的时候,不禁想起郭明义的一段话:在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中,只要人人争做雷锋式的"一滴水",我们就能汇成爱的大海。雷锋式的"一滴水",多么崇高的赞美,多么深邃的意境!雷锋用他的"一滴水",汇聚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形成了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行。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说得好:"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为雷锋式的"一滴水",  相似文献   

12.
江南的春天     
<正>我是在第一时间从兵器网站上看到《兵器的春天》这篇文章的,一口气读完后觉得不错就推荐给了身边的同事。兵器的春天在哪里呢?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答案。作为兵器集团的子集团,我们江南公司的春天又在哪里呢?这些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采写过的一百多名员工和几十个班组、车间、科研团队等等,他们身上闪烁出的优良品质以及美好的言行让我找到了答案!要苦练"七十二变",方能笑  相似文献   

13.
常常想起那段被班长"整"的故事,心中总会涌起一丝甜蜜,一分温馨。当我也成了老兵,才明白为什么班长还被称为"军中慈母"。刚从学兵训练大队分到部队航空救生装具室,我就同班长程友忠别上了一股劲。那天,团参谋长、司令部协理员来看望我们两个新兵,随口还问了我们几个问题。同年兵小赵回答时,班长"很专业"地在一旁发表  相似文献   

14.
新一批优秀学子金榜题名,怀揣梦想选择携笔从戎,从祖国四面八方集聚古都金陵,踏入南京政治学院,开始军校生活第一站——新训。新训结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踵而至,南京政治学院引导学员"用信念照亮人生底色",切实扣好"第一粒扣子",把信仰从"兵之初"融入使命、扎根心中、践于行动。立地生"根"——让信仰融入血液学校信条:一个拥有英雄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信仰的人,是有希望的人。学员心语:我讲的就是我信的,我信的就是我照着去做的。新训,是转变的开始,但却充满着"意外"。立志当一名政治家的刘宇伟,军训  相似文献   

15.
赵宇 《军事史林》2004,(1):29-32
从孩童时代开始,我就对军用望远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玩打仗的游戏时,如果哪位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一架望远镜,他就会神气地指挥大家"作战",似乎望远镜成了指挥员地位的标志,让大家羡慕极了.可那时我们所接触到的只不过是些塑料壳的玩具望远镜而已.  相似文献   

16.
转眼,我入伍已两年多了,并当上了新训班长。我带的新战士,大多都是"90后",有一半人读过大学。初进军营,我就听到她们唧唧喳喳,时不时就给我出点儿小情况:队列训练感觉太枯燥,心里很失落;遇到不喜欢的打扫卫生之类,就想躲一躲懒:唇膏、眉笔不离身,总想偶尔拿出来补个妆。这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初八军营时的样子。那时的我也和她们一样,经过学习和锻炼,如今终于一步步适应了军营这  相似文献   

17.
老根儿是我新兵入营时遇到的一位班长。前段时间,多年没有联系的"老根儿",突然在凌晨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我在想,是不是每一个士兵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位班长,教会他们"面对"。老根儿是我班长,一个憨憨的陕北汉子。2005年的冬天,烟台下了五十年最大的暴雪,我们这批新兵蛋子是跟大雪一起到的那个群山包裹着的营房。在车站,看着穿梭的人群和林立的高楼,我们脸上都有种来到大城市的庆幸,但紧接着几辆老式军卡慢慢驶到我们面前,把我们的庆幸丢进了冰谷。爬到车上裹上  相似文献   

18.
<正>从不轻易丢弃自己用过的旧物,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些年来,我有意无意地保存了许多曾经用过的物品。它们就像我的亲人、朋友,曾与我形影相随,和我风雨同舟。即使它们因"老"、"弱"、"病"、"残"而"退役"了,我也要为它们找个清静的角落,让他们安度"晚年"。闲暇时,每当偶尔翻看这些曾经用过的老物件时,总是能让我想起许多过往的点点滴滴,想起许多一起走过  相似文献   

19.
闲话,从字面看,它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背后不负责任的议论。在农村,人们常称之为"老婆话",这足可见闲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按理说,闲话本应是传于某些"老婆嘴"或"漏斗嘴"之间的事,是一些无聊人士的"专业",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某些基层领导同志竟然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说"闲话"。"闲话"在二人之间是糖衣炮弹,你推来我推去;"闲话"在三人之间是"调味剂",你们调盐我加醋;  相似文献   

20.
“土”班长     
提起班长潘振湘,还得从我新兵入伍时说起。班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土",刚到新兵连时,很多人来欢迎我们,中间一个黝黑不出众的汉子成了我的班长,与我心目中的威武挺拔相差甚远。我一看心想:这班长也太"土"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班长却视而不见,只是忙着安置我们。班长没过多久就在我们面前好好的"土"了一把,几名新战士因为环境不适而水土不服,全身长满疙瘩,连服几天药也不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