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顾当下全民战“疫”,无数退役军人与广大医务人员、现役军人一样,日夜坚守在各个战位,以实际行动为“英雄”和“先锋”作好注解。数栽从戎,终生姓军;曱衣虽卸,军魂永存。于退役军人而言,“军人”既是一个曾经拥有的称谓,也是一份澎湃于心的情怀,更是一种贯注灵魂的秉性。人民群众亦常亲切唤为“老兵”!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当前这场全民抗疫斗争,一场没有硝烟的宣传舆论战同时拉开。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在疫情防控宣传舆论引导中发挥反应快、覆盖广、形式活、互动强等优势,展现出很强的辐射力、感染力,在此次舆论抗疫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一、强化政治性,在舆论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须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媒体。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全方位检验了我党我军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对战时政治工作提供了诸多重要启示。启示一:习主席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主心骨”,战时政治工作必须教育引导官兵紧紧看齐追随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习主席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指挥若定、扶危定倾。在疫情迁延的不同阶段主持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从战略和战役上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出科学部署,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4.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考验着中国人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锤炼着民族精神,一次生与死的艰苦磨难凝聚着国防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同心同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非屏障。我们要利用抗击“非典”斗争这一契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爱国意识,培育民族精神。 一是要大力宣传抗非勇士的英雄事迹。广大民众特别是那些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日夜奋战在救护和科研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  相似文献   

5.
庚子新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河南省军区各级把人灾当大考,将迎考当战斗,努力交出了-份合格答卷。观一域而知天下势。中原战“疫”的-幕幕镜头,是国防动员系统参与打贏人民战争的缩影。此役,对发挥国防动员伟力、决胜未来战场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坚守的力量     
《中国民兵》2020,(3):F0003-F0003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群人,他们冲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到一线最危险的地方,与时间赛跑,与疫魔斗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务量。他们是全国全军出征武汉的医务人员。生命重于泰山,使命担当在肩,他们夜继日奋斗冲锋,险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印痕,但无人退缩,用坚守温暖了武汉!  相似文献   

7.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党中央、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心!从疫情暴发初期武汉封城,到全社会迅速动员起来;从军地各单位医护人员逆向驰援武汉,到紧急开设专门救治医院,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各行各业体系联动,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的全民战“疫”决心。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暴露了国家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的短板弱项。  相似文献   

8.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阻击战中,安徽省合肥市国防动员系统持续激活动员潜力,在防控一线研战备战、练兵强兵,探索战时国防动员潜力向战斗力转换的新路径,实现国防动员能力在战“疫”中不断跃升。数据真实确保精准动员。此次疫情,最大的困境就是初期医疗防护物资不足。2月8日,驻合肥两家部队医院医疗物资告急,向合肥警备区发来援助请求。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令世人震撼的辉煌战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这场世界性大考,以战争思维透析战“疫”力量的本质,不难发现“战争的伟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习近平3月24日晚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战“疫”力量是人民力量的对象化,是多层次合力的作用,此次战“疫”力量从五方面凸显出彻底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0.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其传播速度之快、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紧要关头,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方案,举世瞩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国防动员系统闻令而动、奋勇冲锋,发挥独特作用,展现独特风采。这是一次对国防动员系统改革重塑和遂行使命任务能力的全面检验.给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丽江“2·3”大地震后,丽江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和各族干部群众投入了紧张的抗震救灾中,作为当地军事首脑机关的丽江军分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连续奋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反应灵敏 行动迅速 处置果断  相似文献   

12.
一场疫情,成就了中国人一次集体修行。在这次疫情中,让人感动的除了频频见诸媒体的院士、护士、战士,还有湮没于尘世中的凡人小事。有位武汉市民形容疫情紧急的“至暗时刻”时说:“全武汉都在渡劫,有5万人在努力活下来,有10万人在累死累活帮我们活下去,还有800多万人忍住一动不动,也是一种战斗。”不处“围城”,很难尽知身处疫区人民当时的惶恐、焦虑和不安;没有经历,也无法真正体会大疫之下的奉献与勇气。  相似文献   

13.
氯气排险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挽救了几千人的生命;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会战,中国维和工兵由此而扬名;这更是一场奉献爱心的行动,雷锋团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尊重和爱戴;这也是我唯一参与的一次具有军事性质的维和行动,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2004年6月19日,对于利比里亚大吉达省绥德鲁市的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他  相似文献   

14.
《国防》1994,(8)
第四集 和平使者的今昔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枪杆子,才能夺取政权,保卫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军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革命战争年代,这支军队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又为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立下了新功。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取之于民”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精神实质:人民群众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战胜军队后勤保障困难的能动力量。深刻认识“取之于民”思想,对于做好新时期军队后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须高度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和依法支援意识;必须借助政权和法规的权威依法动员征用;必须强化“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高度计划性。  相似文献   

16.
“国不可一日无防”,“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这是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一些代表的强烈呼声。这一要求和愿望已体现在大会通过的李鹏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报告》明确提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我们应该认真贯彻人大会议精神,把全民国防教育切实抓好。“居安思危”,“有备无患”,这是我国著名的古训。这一古训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民族。我  相似文献   

17.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灵魂。深入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就必须对邓小平理论有个科学态度。这个态度就是“坚持、高举、实践、发展”。坚持就是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作为我们党的旗帜。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  相似文献   

18.
这里没有硝烟战火,但却弥漫着呛人的香火。90年代中期,在新与旧交替、文明与愚昧并存的中原大地,豫东尉氏县的建庙塑神之风悄然兴起,一度占领了农村文化阵地。县人武部组织一万多名民兵预备役官兵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专项治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向封建迷信宣战,向“神”宣战,一举捣毁庙宇397座,谱写出一曲精神文明建设的颂歌。 拆了菩萨庙 建起科技校 地处尉氏县东部的张市镇石潭村,解放前曾有“二月二,龙抬头”的古庙  相似文献   

19.
张鑫 《国防》2012,(10):70
七十五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一时间神州大地遍起狼烟,无数炎黄子孙惨遭屠戮.而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弹洞犹在,昔日的硝烟却早已散尽,只有桥上的狮子和桥下的流水向人们默默倾诉那段悲壮屈辱的历史. 卢沟桥事变,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伤心和悲痛,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对于强国之路的思考.回首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强国必先强军.可以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国家和民族复兴也就无从谈起,而实现军队的强大,就要求全民树立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在当代,这种价值追求指的就是对国防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张亚斌  何钰武 《国防》2013,(4):72-7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对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全民阅读,需要在全社会养成人人读书的习惯,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军人带头多读书、读好书,在“全民阅读”中走在前列,有助于这一风尚的形成。,现实中,有的同志认为自己上了不少学、读过不少书,现有知识够用了。这一认识十分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