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疯子!真是疯了!""你去,去了就别再回来!"……13年间,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他三出家门,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为追寻心中绿化荒山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村边的北阳山。一座苍凉的荒山,13年无怨无悔——这就是农八师、石河子市努尔巴克村农民,第1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许登金多年的生活写照。坚守心中那片绿"我要把家乡的荒山变绿,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咬着牙继续干下去"这是许登金13年前站在北阳山山顶立下的誓言。那一年,他19岁。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对天津市以劳养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这方面一些民兵组织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建立从事各孙开发性商品生产的民兵话动经费基地。不少单位杯因地叔宜地利用无人承包的集体荒地、林业部门刘绘的荒山和民兵城练燕物的空闲场地摘商品生产,发展多种经背。  相似文献   

3.
案情:1999年3月,某村村民陈某、邓某、倪某三户,与村委会签订了荒山承包了村里900多亩荒山造林,井享有收益权和所有权,有效期25年。承包合同生效后,陈、邓、倪三家就开荒造林。一年后,种上了数万株香樟、松树、柏树等树苗。开荒造林初见成效后,陈、邓、倪三家加大投入,精心培植幼林。今年2月,村委会班子调整后,突然将其承包的900余亩荒山收回,并将这片荒山重新承包给了一林业公司。为此,陈、邓、倪三家多次与村委会进行交涉,要求村委会纠正这一错误做法,但村委会对于陈、邓、倪三家的要求置之不理,未给予  相似文献   

4.
最近,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武装部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后,带领20多名民兵承包了瓦厂村150亩荒山荒坡,计划投资10万元,利用3至5年时间,建成一个以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园,预计年经济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他们向荒山荒坡要经济效益,增加养武经费收入,同时加快荒山荒坡的综合治理,在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中掀起开发治理荒  相似文献   

5.
在祖国的北部边疆鸭绿江畔,驻守着沈阳军区丹东房地产管理分局。十多年来,该分局的干部职工在积极做好军队储备房地产加强管理的同时,坚持用心血和汗水为一座座军队储备营区和周围的荒山荒地精心进行绿化,为祖国的边疆和当地播下了一片片绿色,被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边境线上的“播绿使者”。  相似文献   

6.
杨家林,1974年入伍,1979年退伍回到贵州遵义县三岔镇。1986年以来,他大胆承包荒山种茶,创办茶叶加工作坊,随后又将种茶收入与别人合资办起化工原料厂、被乡亲们誉为种茶能手,科学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7.
一那一刻,闵绍兰犹豫了。2000年年初,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农五师九十一团五连签订承包合同。闵绍兰在雪中徘徊着,这地是种还是不种?她拿不定主意。170亩棉花,让一个女人来种,真不是闹着玩的。不种,她又不甘心,因为这地是她和丈夫,汗滴摔八瓣,脱了几层皮,开荒出来的呀。丈夫名叫孙忠圣,原是九十一团化工厂工人。厂子不景气,倒闭了,他就回到五连承包土地。闵绍兰随着丈夫,30亩、40亩、50亩,每年都把心思放在了土地里。虽然付出不少,可总富不起来。当看到别人种荒地拿了大钱,心动了,丈夫就和她商量:要不,咱也开块荒?你是一家之主,听你的,闵绍兰大事小事都依靠丈夫。于是他们就申请开荒。  相似文献   

8.
魏宝水1973年入伍,在部队是“五好战士”,曾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退伍回到山东陵县后,他开过饭店,当过记者。几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敢为人先的秉性。1993年,他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发荒山荒地”的号召,克服了种种困难,离开机关承包陵城镇邱家村的40亩荒地,大胆采用“岛”式经营方法,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此  相似文献   

9.
云南峨山县甸中镇昔古牙村24岁的青年民兵赵林宏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把青春和爱情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1990年7月,刚初中毕业的赵林宏参加了甸中镇首届“三加一”班,学习作物栽培管理知识,尤其对植物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期间,赵林宏就到镇林业站请技术人员到自己的家乡对当地的土壤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兵团建设》2006,(4):45-45
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临时工.去年我承包了50亩棉花地,净收入有5000元.今年我原本还想种那50亩地,却被告知那块地已经被连里的正式职工承包了。我想问问,像我这样的临时工,能继续承包原来的那块地吗?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镇杨寨村退伍军人夏兵厚。2007年先后投资30多万元承包了杨寨村小黄楼水库和养殖场,从事肉鸭养殖。他不断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年创利润50万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去年他又对周党镇杨寨村原养猪场及周围30余亩荒山荒地进行承包、维修、平整,发展以养鸭为龙头的综合养殖业。  相似文献   

12.
新人新事     
扎根深山做“愚公” 云南富源县中安镇山外口社区民兵潘石方,几年前主动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将家搬进荒山野沟中,承包1000亩荒地,种植各种经果林600亩,经济林400亩,成为当地扎根深山致富的新时化“愚公”。 (金志初)  相似文献   

13.
青山魂     
6年前,这里还是一块光秃秃的山坡,3000来亩的荒地上,别说树了,就连草都没长几棵。而今天,这里却一片郁郁葱葱,松树、杏树、杨树、刺槐把地盖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好象镶嵌在塞外高原上的一块翡翠。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万县蜡烛村民兵谭正兴和陈代华从1984年承包一片荒山,投资4000元,投工3000个,栽柑桔苗等近3000株,去年纯收入已达两万多元。他们还帮陆大元等贫困户走上了富裕路。  相似文献   

15.
在茫茫沙漠中,刘文斌播下了一片绿州。那粗细不等、高矮不齐的白杨如烟如云,在戈壁滩崛起。他被评为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去年底又被评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库布其沙漠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北端。刘文斌这个从小生长在库布其沙漠南沿王二窑子村的基于民兵,吃尽了风沙的苦头。1983年退伍回乡后,凭着在部队练就的胆略和气魄,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承包了家乡的6000亩荒沙滩植树造林。这在日益受风沙吞噬的鄂尔多斯高原,无疑是壮举。  相似文献   

16.
绿,军人的色彩,生命的象征。宣汉县某预备役团官兵为了军营那片绿色,山乡的那片绿荫,艰苦奋战十载,在巍巍巴山南麓留下了一串串绿的足迹,谱写了一曲曲绿的颂歌。1983年,当预备役团在宣汉县城西的“西禅寺”组建成立时,这里还是“荒山坟头连成片,唯见野草不见林”。基建伊始,官兵们响亮地叫出了“乱糟坟山建绿院,营院变成花果园”的口号,做到了竣工一幢楼房,绿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8.
在太行革命老区武乡县青草堙村,一支由20名女民兵组成的造林队,10年间,绿化荒山1万余亩。受到了国家林业部的表彰。青草堙,位于武乡东部大山深处,海拔1700多米,自古以来,荒无人烟,山山和尚头。为此,村党支部决定张榜招标,把荒山承包到人,由于植树受益慢,无人揭榜。1982年3月,以李凤英为首的20名女民兵正式成立造林队,承包荒山。一群如花似玉的姑娘上山造林何等艰辛啊。上山第一天,姑娘们挖坑一镢刨下去,火星四溅,虎口都震裂了,疼的握不住镢把。像当  相似文献   

19.
王从华,这个刚满29岁的基诺族小伙子,是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景洪镇曼外办事处团山新寨的一名退伍战士。他虽然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却有一手做菜的好手艺。就凭着这点手艺,他不仅帮寨子里的乡亲们致了富,还在寨子里设立了个人捐资助学奖。现在,寨子里的人都称他是扶贫济困的好心人。 王从华的家乡——团山新寨,处于半山腰间,没有水田,村民们就靠种点旱地荒地营生。  相似文献   

20.
二郎山并没有二郎神的传说,只因为有一对郎氏民兵兄弟承包这座山后,给荒山穿上了绿装。人们才叫他二郎山。二郎家住辽宁省朝阳县二十家子镇文家沟村。他俩是叔兄弟,哥哥叫郎树新,弟弟叫郎树军,都是文家沟村民兵连的基干民兵。1985年初,文家沟村委会对村里七座荒山进行承包,一些植被较好、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