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斐然 《政工学刊》2003,(10):63-63
今天是妻的生日,只能找个时间在电话里问候了。回首与妻共同走过的日子,多少个情人节,多少个妻的生日,我没有送过一件礼物给她,哪怕是一支玫瑰花。那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妻相识了。当时我是一名穷得叮当响的“大头兵”,妻则是一家国企中月薪逾千元的职员。经过一定阶段的严格考核,因我品行忠实,做事雷厉风行,对待生活满怀热情,最终妻忽略了我一穷二白的现实背景,毅然决定将一生托付与我。结婚时,为了照顾我这个头号穷光蛋,妻克服了现代女孩婚嫁铺张的攀比之风,答应我婚事一切从简。而后我们寄居在岳父母家中。当我因此而感到自责时,妻却…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团场通讯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间不长。我十分喜爱贵刊"刊中报苑"栏目,她就像刊物满园春色中的一点红,总能吸引我的目光。她刊出的哪怕一条简短的标题新闻,都会照亮我前行的路。"咫尺天地展现军垦风情,方寸之间走访绿洲人家。"栏目的每一条消息都十分简  相似文献   

3.
夜深了,窗外阵阵微风吹来。月光依旧,泻水般地洒向大地,那银灰色的朴素,那默无声息的平凡,就如远处幽黑的大山。哪怕是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我总是想起那有月光的过去。我的思绪一丝一丝,一片一片,如月光般悠来荡去,总觉得白天挽不住太  相似文献   

4.
1955年1月,张爱萍在任华东军区参谋长(1954年10月已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尚未到职)时,组织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进行解放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当时,我在华东军区机关做秘书工作,对一江山岛的作战情况比较了解。在张爱萍老首长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把我所知道的有关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一些片断告知大家。  相似文献   

5.
在摄影方面我是门外汉,甚至连最基础的摄影知识和技巧都弄不大明白。但我喜爱摄影,喜爱到不管用什么相机哪怕是几十元的傻瓜相机,也会见景就拍。与其说我喜欢美的相片,倒不如说我喜欢生活美、自然美、人文美,喜欢无处不在的美。信手“拍”来即是景,我并不刻意去寻找、去雕凿,而大多是在不经意间拍摄的。  相似文献   

6.
难忘军旅情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2001年《环球军事》刚创刊时,我还是一名空军军官。当时我还以为又出了一种小型军事刊物,但通过几年的拜读和观察,我感觉到《环球军事》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这点我很高兴。在我看来,贵刊的可读性和可视性远远比其他军事刊物强。当时我所在部队驻在一个小镇  相似文献   

7.
连线卫晨霞     
93507部队李彪(上等兵):到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之前,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答:1993年底,当时我还是和平医院外事办里的一名普通干事,一个偶然机会,河北电视台和驻军合办《国防一刻钟》栏目,招聘主持人。从同事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便去报考了,在所有报考人中,应该说我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最上镜的,也没有播音经验。但不知怎么我就被留了下来,后来听评委老师说是因为我的风格比较朴实大  相似文献   

8.
榜样     
其实我很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你进藏多少次了?每次我都含含糊糊地说,十几次吧。因为,即使不跟西藏军人比,在我们军区,进藏几十次的大有人在,甚至一年就跑六七趟的也大有人在。若是跟西藏军人比,哪怕是今年的新兵,我也弱爆了,十几次累计起来也不过一年多时间,真没什么可吹的。不过我也有我的优势,就是跑的地方多。尤其这一次,带领创作室全体一起进藏,兵分四路,几乎走遍了西藏所有重要方向,累计行程一万多公里。  相似文献   

9.
从小我就酷爱军事。应该说,是爱好让我认识了《环球军事》。转眼5年过去了,我看到它哪怕是很细小的一点变化,我都会由衷高兴。作为读者,我真心期待它在2006年能越办越好!而作为热爱军事的发烧友,我更期待祖国的和平统一,更关注国际军事的动向。同时,也正是这种思想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电话中得知母亲要来部队看我,心里很是激动,一连几天都睡不着觉。我的老家在苏北一个贫困县,当地人大多以种地为生,虽然生活很拮据,但为了能让孩子读书上学,父辈们哪怕是喝稀饭、吃萝卜干,甚至去讨饭都愿意。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没指望。鸡窝里能飞出个金凤凰”,唯一的愿望就是我们兄弟俩能跳出农门,做个自食其力的人。  相似文献   

11.
四菜一汤     
李威 《政工学刊》2008,(2):43-43
我在吉林某边防团当排长时,新兵很多来自浙江。其中一个叫艺帆的新兵,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境比较富裕。下连没多久。一次他向我借两千元钱准备过生日。我当时没有拒绝也没有批评他,因为他初到部队,我怕影响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决定通过独创的“四菜一汤”生日宴的形式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前我在西撒哈拉工作时,那里的地表温度最热可达七十五摄氏度。我穿着解放鞋,里面还垫着厚厚的毡垫,依然被烫得直跳,根本就站不住。那时候,我特别怀念当战士挖坑道的那段岁月。那时,我是北京军区一名守坑道的战士。记得当时我跟团长、政委在坑道口上盖了一所  相似文献   

13.
谢彬筹同志在这本文集中所收诸文,是从他多年来所写的大量文章中精选而得。写作时间虽有较大跨度,但我认为他所阐述的见解观点和他对人和戏的评论,仍然有很热的现实意义。好酒越陈越醇厚,好戏久演而不衰。这是一本份量颇重的戏剧评论文集。只要读了本书中的文章(哪怕失读几篇),我相信读者就会相信我不是因友情而为他吹嘘,而是实事求是的肯定。这首先是由于彬筹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的一天,和我一样都是志愿兵,人却非常忠厚老实的子昌,刚走到我的面前就嘟囔:“这个兵我不能再当了!离家这么远,一点都照顾不了家,天天这事那事的。”我打趣地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你嫂子又告急了。”接下来他便和我聊开了。子昌媳妇和他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这也不是一年二年结下的,哪怕是子昌休假那段日子,也是照样疙疙瘩瘩的。子昌真乃使尽浑身解数,左边磕头,右边作揖,照样夹在中间难受得很。  相似文献   

15.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是我所亲历的一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的现代化作战行动。当时,我在华东海军卫生部组织计划科任科长,直接参与了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联勤医救保障工作的全过程。至今,已经快50年了,我对这一难忘的战斗经历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68年3月17日入伍的,当时部队主要担负军农军工任务,我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苏北某部队农场插秧种稻。下车以后,老兵们敲锣打鼓非常热情,但我到连队一看,住的低矮草屋,道路是满地泥土,心里就凉了半截。  相似文献   

18.
在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特工人员》中,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说:“我一直梦想有一帮绝对坚定的人来打破所有良心上的顾虑……不怜悯地球上的任何东西,包括他们自己,为美好的事物和所有为全人类服务的事而应召去死。”但是康拉德的无政府主义者抱怨:“我从来没有遇到哪怕一个这样的人。”现在,在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车臣、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拉克、阿富汗,以及其他的地方,似乎有太多的人愿意为实施谋杀而死。这是一种新现象吗?如果是又该如何解释呢?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我想我应该算是《环球军事》的小读者了吧,我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我看见爸爸拿回来一本《环球军事》,是2005年10月下半月那期。我看见有一篇文章叫《20世纪世界十大名手枪》,里面有一把苏联产的手枪,和我爸爸用的一样。我感到非常奇怪,就问爸爸:“爸爸,你用的手枪怎么这上面会有啊?”爸爸笑了。我又说:“爸爸,我觉得这本杂志很好看,可不可以帮我多带几本以前的回来看?”爸爸说:“好的。”过了几天,爸爸就帮我带了回来。我非常高兴。以后每一期的《环球军事》爸爸都会带回来让我看。我非常喜欢看里面的彩页,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章,哪怕是…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城市,哪怕再喧嚣再忙乱,也总该有几个角落是宁静的,充满安详的气息。城市越发展,越需要它的机体内部有一些灵动、鲜活、柔软、清新的部位,为这个城市匆忙烦乱的人们飘一点清风,或洒一点甘雨。书店就是那为数不多的角落之一。书、书柜和房舍构成了书店的一面,书店的另一面由人构成。不算严格地说,书店所容纳的心态和脚步应该是,经历了一种自觉的文化熏染的、具有某种高贵气质的心态和经过精神操练的脚步。它们为书和书店灌注了一种爱怜、呵护、甚至朝拜的热情。我这样说,大概只表明了我的一种理想和渴望。事实上,我几乎不敢奢望能在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