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发制人”的利剑——俄美战略核潜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先发制人”战略理念开始在一些军事大国走俏。尽管这些国家在公开解释“先发制人”的内涵时都极力淡化其攻击性和主动性,但在背后却无一例外地承认,这一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打击力量。俄、美两国都有世界一流的战略核潜艇部队,作为他们实行“先发制人”战略的雄厚资本和可靠依托。但冷战时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为实现其“军事政治大国梦”,不断突破《和平宪法》,整军扩武的步伐不断加快,部队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升较快,其中陆航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以走向军事大国为目标。加快了军事战略调整的步伐。逐步由“专守防卫”向“攻势防卫”甚至“海外扩张”转变。除了不断在制度和政策上寻求新的突破外。日本武器装备发展最能够反映出日本的真正战略企图。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特别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日本投机取巧,不断突破法律限制,积极调整军事战略,企图以“洋上防空”为核心,加速向“攻防兼备”型军事大国迈进。作为这一布局的重要一环,日本航空自卫队也悄然转身,大力发展远程进攻性武器,不断提高装备性能和数量,拟增强远洋综合作战能力、远程打击能力、防空及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已不甘心只做一个经济大国,开始积极谋求成为军事大国,进而成为政治大国。20年来,为了实现这个军事、政治大国的目标,在不断解除政治“枷锁”、制定一个又一个与战争相关的法律并以反恐为名不断向海外派兵的同时,日本政府大力加强自卫队建设,迅速发展军事力量。作为日本自卫队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其装备技术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在亚洲已是屈指可数,悄然中已成为一支能对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的空中力量。 航空自卫队的实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日本为争当政治大国,“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其军事战略开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不断扩充自卫队实力,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想以此来增大国际“知名度”。然而,由于日本自卫队的活动目前仍受其国内法律的限制,为此,日本在不断增加自卫队实力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其准军事部队——海上保安厅的建设,以便在发生紧急事态时可迅速将其转变为海上作战力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4,(5):10-10
日本希望打着与别国共同研发武器的“幌子”来打消国际社会对其军事扩张的疑虑。安倍此举是落实“防卫武器转移三原则”的具体举措,最终实现成为军事大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无疑是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在未来的高技术战场上,军事家们认识并强调要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来制服对方,指出,“先发制人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内在要求。”然而,东方传统的军事观点一贯认为,作为礼仪之邦,正义之师就应该是“后发制人”。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到底是先发制人好,还是后发制人好,我们期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敬请广大作者、读者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军事步子迈得比经济快。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军事方面的重大突破接二连三,先是一举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接着迅速就出兵伊拉克问题作出决定,再有就是拍板定调参加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现在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举动:在反导问题上将从纯粹的防御走向主动进攻!具体说就是,即使从日本或者邻近日本空域飞经的导弹目标不是日本是美国,那么日本也将主动出击,消灭一切飞经日本上空的导弹!这一决策最重大的象征意义是,日本已经从所谓的纯粹防御恢复二战期间“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日本政治、军事野心迅速膨胀,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又大大刺激了提升军事地位和“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强烈冲动。自1992年以来,日本已多次利用各种借口向海外派兵,以显示其军事实力和在国际安全领域“做贡献”的打算。日本海军作为军事发展的重点和对外主要使用力量,其发展变化的新动向,更加充分地表明了日本企图借着军事因素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因此,我们对其海军战略的调整必须保持高度关注。战略思想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日本海军已彻底抛弃“被动防守”、“消极防卫”的思想,确立了“积极防卫”、“主动进攻”的指导思想。把最初强调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大国往往扮演着军力发展风向标的角色。未来几年,美国力捍霸主地位,俄罗斯重塑大国形象,日本继续向高精尖发展,印度谋求军事崛起。其军力发展方向、海陆空三军武器装备、军工政策等均呈现出迥异特色,本刊继“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纵览”、“世界军事大国军工政策走向”之后,再推出“四国军力发展计划”专题,以期提供更加具体的形势判断。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以来,先是日本国会通过《扩大日本海上自卫队行动权的法案》,随后日本防卫厅又宣布将在2001~2005年防卫计划期间订购2艘万吨级“驱逐舰”,以增强其“远洋防卫”作战能力。这是冷战结束后,日本为实现其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过渡的国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又一项新举措。在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奉行的是“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日军队建设也长期以陆上自卫队为主,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指导思想只是配合和支持陆上自卫队行动,实施“近岸防御”。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军队将于2月中旬举行20多年来最大規模的核军事演习,全面展示俄军核力量。而另一核大国美国也按照新的战略思想对战略核力量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新型核武器发展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时刻准备“先发制人”——深化新的核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实施国防战略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为民  程杰  张冲 《国防科技》2004,(11):47-49
近年,日本借新军事革命方兴未艾的契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加快科技强军的步伐,使军事实力持续增长。并以此为依托,调整军事战略,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这无疑会对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实力,日本增强了处理“周边事态”的能力,并派兵积极参与国际热点焦点问题的处理,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一、日军科技强军重要举措1.完善C4ISR系统,增强快速反应能力C4ISR系统是信息化时代实现高效率作战指挥的基础,日…  相似文献   

15.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凸显日本防卫政策的根本性变化,充斥着"强军、备战"气息,为安倍内阁推动"修宪、建军"和防卫政策由"守"转"攻"大造舆论,其谋求"军事大国"的野心暴露无遗7月9日,日本出台2013年度《防卫白皮书》;26日,防卫省推出新《防卫计划大纲》。白皮书首次提出"强化日本独自防卫力量",重点强化"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先发制人打击能力"和"海军陆战队功能";首次将"国防产业"作为单独一章列出,考虑"彻底修改"武器出口政策,"废除"出口三原则,全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日本暗流涌动:通过"有事法制"7法案,抛出2004年《防卫白皮书》,修改和平宪法,修订新《防卫计划大纲》。日本这些重大举措的核心是:抛弃和平宪法,扩大自卫队的职权,设置"自卫军",恢复天皇制度,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使日本的防务政策从"专守防卫"向"先发制人"的"攻击型防卫"发展,使日本成为政治、军事大国。国际社会认为,日本走军国主义老路,将会危害亚太安全。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2月1日,日本参议院的一个超党派议员联盟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议案,建议政府在2001年1月中央部会改组时将现有的防卫企划厅提升为国防省。这标志着喧嚣已久的“国防省筹建计划”开始付诸实施,也标志着日本在迈向军事大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与此同时,日本三军自卫队也开始不断向海外拓展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台湾当局为了达到“以武拒统”的目的,大搞穷兵黩武,加快军队建设和军事工业发展。近几年来,台湾的武器进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军费开支也居世界前列。台湾当局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瘫痪战”等战略战术思想,公然声称要对大陆发动“第一击”,台“国防部长”汤曜明也宣称:“不一定要等对方先动手,不排除先对大陆军事目标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19.
“先发制人”从1997年7月首次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里“抛头露面”,到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确定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到伊拉克战争的实战运用,再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纷纷效仿”和联合国拟为其定规则,一时间,“先发制人”战略名声大噪,世人瞩目。然而,从兑现这一战略的伊拉克战争来看,战争的硝烟和恐怖的阴影至今还飘荡在巴格达的上空,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先发制人”战略真的能保安全吗?“先发制人”战略从何来和许多事物一样,“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根源。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纷纷出笼的“先…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政府在明里声称奉行“无核三原则”的同时,背地里却始终没有放弃对核武器的追求。那么,正在积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致力于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迈进的日本,其核实力的发展究竟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