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载人航天     
《国防科技》2002,(5):82-82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2002,(2):85-85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航天活动。适合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统称为载人航天器,如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的观点看,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向宇宙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是历史的必然。地球外层空间的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殊条件,成为人类重要的环境资源。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科技均有重要的影响。 载人航天器与通常的人造卫星有所不同。为了保障人的安全,创造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载人航天器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耿海军 《中国民兵》2008,(10):54-55
载人航天器是指可以搭载人员进入太空的空间飞行器,它是人类从事载人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中的空天飞机。载人航天器不仅对于人类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知宇宙,更好地开展各种试验和研究活动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器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 产活动所乘坐的航天器。截至目前,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宇宙飞 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三大类。本期向读者介绍“天地运输器”—— 载人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5.
肯尼迪航天中心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东海岸的卡纳维拉尔角,是美国最大的载人航天发射试验基地。美国“水星”、“双子星座”、“阿波罗”等载人宇宙飞船都是从这里发射进入太空的,举世瞩目的“哥伦比亚”、“挑战者”航天飞机曾先后多次从这里升空。 肯尼迪航天中心用于无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及其有效载荷的试验和发射,井作为航天飞机的着陆场之一。它是1962年7月美国  相似文献   

6.
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乘航天器进入太空,到目前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一种用火箭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作短期飞行,在完成特定任务后再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器,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俄罗斯(前苏联)载人飞船共发展了三代,第一代叫东方号,共发射6艘;第二代叫上升号,共发射2艘;第三代叫联盟号,共发射了80余艘,目前仍在服役,并承担着国际空间站救生飞船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高硕 《国防》2002,(6):32-34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顺利升空,虽未搭载宇航员,但其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跃上了新台阶。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乘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及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根据飞行和工作方式的不同,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在研的空天飞机。  相似文献   

8.
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一种可以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的可重复多次使用的大型航天器。其主体部分靠火箭助推进入环绕地球的轨道,在轨道中象飞船一样运行,返回时象飞机一样在大气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是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飞机的综合产物,技术复杂,是目前已投入实用的较为先进的航天运载器。以美国航天飞机为例,它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①轨道器。是航天飞机的主体,供载人、装货和从事太空活动,可重复使用上百次。②外挂贮箱。为轨道器主发动机携带推进剂,是航天飞机唯一使用一次即报废的部分。④固体助推器。提供80%以上的起飞总推力,可重复使用20次。航天飞机用途十分广泛,其载荷量大,在轨道上停留时间长,具有轨道机动能力,可用作短期的空间试验平台,在民用和军事上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吕彦刚 《国防科技》2003,(12):79-79
航天飞机为什么是太空全能冠军 航天飞机是把航天与航空技术高度有机结合起来的创举。它兼有人造地球卫星、货远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空间站的许多功能。它还有一般航天器没有的功能,如释放、维修和回收卫星等。 航天飞机的大容积货舱可把29.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可以在轨回收和维修卫星及更换卫星的组件,最突出的—个例子就是3次在太空维修“哈勃”空间望远镜,使这一价值连城的太空“巨眼”焕然一新。1984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飞行中曾用机械臂抓回—颗有故障的卫星,修好后又将其送回轨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长期生活在太空城  相似文献   

10.
浩瀚的太空,千百年来是人类神往的地方。然而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只能借助神话故事来表达美好的愿望。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把“人造地球卫星一1号”送入太空,标志着人类从此跨入航天时代。接着,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和前苏联,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把一个又一个人造卫星、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航天站等航天器送入太空。截至1991年4月12日,人类向太空共发射了4000多颗航天器,进行载人航天活动140次,共244名航天员(其中15名女航员)424人次进入太空,其中12人登上月球,23人计27人次绕过月球,航天员一次飞行的最长时间达366天。 早在1961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就声称:“谁控制字宙,谁就能控制地球。”前苏联出版的军事著作中曾写道:“控制空间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美国和前苏联进入太空的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1983年3月23日,美国前总统里根在电视演说中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更加剧了太空中的火药味。目前,太空战已不是电影故事和幻想小说,也决不是哪位政治家或军事家凭空构想的一种战争幻境,而是高技术发展和太空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载人航天运载器就是可以使人安全进入太空并返回地面的运输系统。1961年尤里·加加林绕地球飞行所乘的“东方”号飞船是人类所使用的第一艘载人航天运载器。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国家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在载人航天的活动中,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各种目标的前提,与发射无人航天器的运输工具相比,载人航天运载器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具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首先·它必须具备载人飞行的高度可靠性:第二,它在发射的主动段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振动、冲击和噪音等环境情况不能超出人所能承受的生理范围,或者通过某些防护措施达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1,(10):23-23
“天宫一号”的发射触动了一向紧盯中国太空动向的外媒的敏感神经。美国《探索新闻》网站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其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在此之际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大步进展。《纽约时报》则这样评论:“美国削减太空项目基金,在2077年前不会发射新的载人火箭,而俄罗斯也表示载人行动不再是其太空计划的首选。如今当美俄对太空失去积极性的时候,而中国正在努力发展航天力量。”。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器     
迄今为止,人类研制发射成功并正在使用的载人航天器一共有3种:载人飞船、太空站和航天飞机。 载人飞船,简称“飞船”,是一种乘载人员较少(3人以下),在太空作短期(十几天以内)运行,然局返回地面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 太空站是一种体积较大、可接纳多名(3-6人)航天员在其中长期工作或作短期巡访的航天器。太空站在轨道上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既可在有人照料下工作,也能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3,(7):16-16
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完成了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在任务实施中,天地之间协同密切、操控精准,特别是三名航天员技术娴熟,表现出色,整个过程实施得非常顺利,堪称完美。以此次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68年圣诞节前夕,一批身着厚重太空服的宇航员飞离地球。他们说,在太空中回眸地球,恰似一颗镶嵌在茫茫黑幕上的蓝宝石。“发现地球”本身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此也开启了人类进军太空、开发宇宙的崭新时代。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日本、印度7个国家先后研制出近百种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航天运输系统,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器发射场,进行了6000多次航天发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航天实力的象征之一。本刊遴选、介绍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著名航天中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茫茫星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邀游太空,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1957年10月,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航天史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载着苏联宇航员Y·A·加加林进入空间轨道。从此,人类漫游太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是指在绕地球轨道或外层空  相似文献   

17.
"——自强是基础——求实是精髓——创新是灵魂"北京时间6月26日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成功。从6月11日发射升空,1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十"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为载人航天的十全十美划上了句号。6月10日,搭载于母船"向阳红09"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驶向南海及北太平洋,开启首个应用之旅。二十年间,载人航天工程完美演绎了航天梦的乐章,将中国梦的交响烘托得厚重而高亢。航天梦成为中国梦的缩影,中国梦是放大的航天梦,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航天飞机,人们就会想到美国的“发现”号、“奋进”号等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50~7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曾经研究、设计和试验过小型军用航天飞机。这些早期的军用航天飞机虽然中途夭折,但毕竟是现在航天飞机的前身,曾为载人航天的发展提供过宝贵的经验和大量的数据;同时它也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载人航天军事应用领域的激烈竞争,因此值得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9.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全世界第一颗卫星开始,各种航天器便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气象卫星,以及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等军事航天器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军事航天力量正式登上战争舞台,使战争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了太空,并且由于卫星等太空资源为战场提供了大量的侦察、监视、通信、导航和气象等信息支援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战的效果乃至战争的进程和胜负,因而航天力量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军事行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中国人迫寻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让我们随着倒溯的时光,一同走进过去那难忘的岁月,一起回顾我国载人航天所走过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一、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 1957年10月7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这一历史性事件受到中国许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