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自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以来,核能发电的安全性和建造成本,便成为核电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 目前,一种称为“卵石堆”式新型反应堆的设计已十分成熟。建造这种反应堆不仅简单,且运行成本低廉,建造和运行成本可与烧煤及天然气电站相竞争。而其最大的优点是,若反应堆内冷却剂流失,由石墨包覆  相似文献   

2.
8月23日,俄罗斯副总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调查委员会主席克列巴诺夫向新闻界宣布,虽然近日出现的暴风雨天气影响了打捞的准备工作,但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日期将不会改变。 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准备工作是从7月中旬开始的。按照预定计划,9月15日打捞船体,起吊过程需要10小时左右,整  相似文献   

3.
2000年8月12日晚11时,俄罗斯海军K-141“库尔斯克”(Kursk)号核潜艇在俄北方舰队的夏季演习中发生事故,不幸沉没,被困在距离俄摩尔曼斯克100海里、108米深的巴伦支海海底。虽然经过俄罗斯、挪威和英国救援人员历时9天的奋力营救,艇上118名人员最终仍全部遇难。这是近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最严重的潜艇事故。“库尔斯克”号是俄罗斯于1992年开始建造、1995年服役的一艘“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隶属俄北方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地区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猛烈爆炸,熊熊烈火直冲天际,反应堆内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爆炸致使299人受到大剂量辐射,其中19人死亡,179人送医院治疗,迫使13.5万人疏散,离开核污染严重的地区。该事故使欧洲许多地区都受到了影响。今年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20周年,该事故的惨痛教训值得铭记。在我国核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消除核电站的安全隐忧,建立完备的核应急保障体系,容不得有片刻的疏忽和懈怠。制定《国家…  相似文献   

5.
近段时间来,印度的军事动作可谓幅度大,频率快。11月12日,印度成功试射一枚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攻击范围涵盖巴基斯坦、中国等主要邻国;俄罗斯的“猎豹”号核潜艇虽然发生事故,但仍会按照原计划被租借到印度海军服役;11月21日,印度国防部正式批准印度海军进入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而在此前的11月18日,印度宣称其海军一艘护卫舰在亚丁湾附近击沉一艘“海盗船”;印度海军方面还表示,要将更多的舰船派往亚丁湾水域。  相似文献   

6.
当地时间2008年11月8日,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的编号为K-152的“环斑海豹”号核潜艇在试航时突然发生事故。事故造成20人死亡,21人受伤。遇难人员中只有3人为海军军人,其余17人均为科研人员。这起重大事故,使俄罗斯核潜艇的安全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冰骏 《国防科技》2004,(1):91-91
自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以来,苏联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洋中发生了许多事故,但许多事故的严重后果无一不被苏联官方掩盖了。现在,随着苏联解体,一些“绝密”内情被不断曝光。如1961年6月的“K-19事件”、1986年10月的Y级核潜艇在百慕大沉落事件、1989年4月M级核潜艇“共青团员”号在挪威附近海域沉落事件等等。进入新世纪,俄海军核潜艇沉溺事件似乎延续了前苏联的苦难,于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相隔3年之后的2003年8月30日,俄海军北方舰队“K-159”号退役核潜艇又葬身巴伦支海海底。这里讲的是发生在39年…  相似文献   

8.
台湾媒体报道,2005年10月10日凌晨“德翔香港”号货轮在桃园永安外海与韩国货轮“三兄弟”(SAM-HO BROTHER)号发生碰撞事故,“三兄弟”号随即出现倾斜下沉情况。台湾“海巡  相似文献   

9.
台军“汉光24号”演习实兵演练历经5天4夜,于2008年9月26日结束。台军声称,这次实兵演练为历年规模最大、动员人力最多、操演课目最广的一次。但连续发生了多起事故,特别是“光华6号”导弹艇搁浅事故,导致海军22人受惩处,层级最高到海军司令王立申。  相似文献   

10.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道路。 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奠定了法律基础。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一致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9日作为“世界空间周”。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世界空间周”活动。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外交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组…  相似文献   

11.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23):58-60
近年来,美军不断调整亚太驻军部署状态。去年,美海军濒海战斗舰“自由”号部署新加坡,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亚太“首秀”。紧接着,2014年11月17日,另一艘濒海战斗舰“沃思堡”号又起航奔赴新加坡,开始执行为期16个月的亚太作战部署任务。“自由”号部署新加坡期间,完成了作战巡逻、演习演练、港口访问、抢险救灾等多种任务,但同时也事故频发,甚至发生了海上死机的故障。那么,“沃思堡”做了哪些改进?担负任务有哪些变革?或许,通过分析“沃思堡”的高调部署,我们可以看出美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2.
自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魟鱼”号问世到现在,各国已有数十艘核潜艇发生过各种事故,数百名艇员在事故中葬身海底。从事故,类型看,苏联的核潜艇以火灾事故为多。最典型的当数1989年4月8日  相似文献   

13.
抒爱国深情迎香港回归——华南子校举办“迎香港回归师生书画展4月6日,虽然空中时有春雨淅淅,但华南光电仪器厂工会旱冰场上仍然人头攒动,原来华南子校迎香港回归师生书画展正在这里举行。这次书画展是华南子校为迎接香港回归、激发广大师生以及全厂职工的爱国主义热...  相似文献   

14.
许滔  闻舞 《当代海军》2008,(5):35-37
2007年7月2日,韩国第一艘轻型航母“独岛”号正式服役,代表着韩国海军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仅过了1个多月,8月23日,日本战后的第一艘轻型航母DDH16“日向”号下水了,预计将于2009年3月服役。日本军方还将建造它的2号舰18DDH。  相似文献   

15.
<正>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迄今已30年。近年来,随着事故相关资料的不断公开,事故深层次原因也逐渐明晰,其中便有核安全文化的缺失。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核电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而核安全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无论是在核安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在核安全监管体制、法律制度、应急能力建设等实践层面都存在不足。缺乏理性的核安全价值观。自1954年6月27日苏联投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来,其在大力发展本  相似文献   

16.
舰船简讯     
法国核潜艇10人遇难1994年3月30日法国一艘核潜艇在离法国南部港口土伦港90千米的海面发生事故,包括舰长在内,共有10人遇难。发生事故的核潜艇是法国海军装备中最新式的攻击型核潜艇——“绿宝石”号(2400吨),是目前法国拥有的6艘攻击型核潜艇中的一艘,于1988年服役。法国国防部有关人士称,事故是在3月30日上午演习中潜航时发生的。事故发生在涡轮交流发电机舱,高温蒸汽从发电机舱往外喷泄,酿成事  相似文献   

17.
围绕“未来战斗系统”的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来,作为美国陆军转型计划核心的未来战斗系统 (FCS),始终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详见本刊2003年10月号和 2005年1月号专题)。这不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陆军武器装备发展项目;还因为它是新军事变革大潮中武器装备信息化的大胆尝试,是公认的高风险项目。本该在立项初期就解决的适用性、可行性问题,以及在2014年列装第一个 FCS 旅的可能性.至今仍然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18.
1954年日本海军重建以来,共发生各类舰艇事故38起。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1988年7月24日潜艇“滩潮”号与民间渔船“第一富士丸”号在横须贺外海发生的相撞事件,共造成30人死亡、17人受伤。这一恶性事故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各界引起很大的震动,时至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22日,即将于8月份进驻日本横须贺港的美国海军“华盛顿”号航母(CVN-73)在从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域向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基地航行途中,突然发生火灾,经过全舰官兵的奋力扑救,终于在2个小时后将大火扑灭,避免了一起可能引发的核安全事故。这次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和时机发生火灾,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峰 《军事史林》2014,(6):59-59
2014年3月8日,印度在建的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在维萨卡帕特南港发生事故,进行高压测试的压力箱的盖子突然脱落,砸中正存监测压力表的工人,致使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印度闫防部3月9日发表声明,表示正就8日的事故进行调查,并称该事故不会对该工程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