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7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陕北清涧枣林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即枣林沟会议,正式讨论了中共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期间行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17年,毛泽东主席率领党中央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在这黄河岸边的土窑洞里,历史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升起了新中国的红色希望。农民李有源触景生情,唱出陕北民歌《东方红》,震撼了大地。今天,《东方红》故乡的英雄民兵们,又在黄河岸边矗起了绿色丰碑,且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转战陕北二三事张长明1947年,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中央前委机关,面对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所属主力19个旅,约15.5万人的进攻,他胸怀全局,泰然自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我发现他在作战指挥上有许多独特的工...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自1929年5月起多次率红4军进驻新泉,并在新泉写下《给林彪的信》,领导了著名的新泉整训,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草案,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制度上做了充分准备,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6,(1):52-52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踌上了延安的黄土地。在陕北,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在毛泽东的心中,陕北就是“家”.老百姓就是“主人”。请看摘自《党史纵横》侯党生的文童——  相似文献   

6.
1947年3月18日,党中央、毛主席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终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的重点进攻。1948年3月22日,毛主席带中央机关人员来到了佳县和吴堡交界的川口村,要从这里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早在1947年10月17日,我军取得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后,毛主席就从佳县神泉堡出发,一路沿黄而下,考察了佳县、吴堡境内的黄河水情。这次决定将地形平展、河道宽广、水面平稳的川口作为渡河地点。川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毛泽东同志制定的战略指导方针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谈一点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在国内和我们党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在《论持久战》一书中,深刻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指出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同时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决不能是速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之比较夏征难有书刊记载,毛泽东于1936年曾以《军事辩证法》(以下简称《辩》文)为题在陕北红军大学作过讲演。但据一些当年在红军大学聆听毛泽东讲课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只讲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以下...  相似文献   

9.
《国防》2004,(4):17-17
本刊讯3月4日,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毛泽东同志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42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年6月19日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民  相似文献   

10.
1944年春,在毛泽东同志主持和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参加下,由谭政同志起草并向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所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延安整风的新鲜经验,对于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理论原则问题作了精辟而深刻的阐述。1978年5月29日,  相似文献   

11.
持久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于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仅就国共两党在持久战战略方针问题上的异同点,作一比较。一、持久战战略方针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全国抗战爆发前,毛泽东等人就提出了持久战的思想。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  相似文献   

12.
陕北三战三捷,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兵团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于1947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等指挥下,从3月24日至5月4日相继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歼灭性战役。此役,我军以两个纵队另两个旅共2.6万余人的兵力,抗击近10倍于我的敌军,以伤  相似文献   

13.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在没有充分物质与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一场现代战争的考验,也促使新中国领导人对国防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新中国逐步明确了“积极防御,防敌突袭”的国防战略方针。1956年3月,国防部长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对国防战略方针作了具体的阐述。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和彭德怀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防战略的确立。本文试对“积极防御,防敌突袭”国防战略的出台背景作一论析,以期推动对国防战略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决定着,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毛泽东思想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在时间顺序上有三种可能:前者先于后者;二者同时;前者晚于后者。关于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理论界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941年3月,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先开始使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提法;两年之后,即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参见《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第7期,4…  相似文献   

15.
<正>1947年3月,国民党军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集中了24个整编师组成3个机动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由南向北,逐步向沂蒙山区推进。面对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外,几次求歼国民党军一部都未能实现。陈毅、粟裕5月3日将此情况向中央军委报告。4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敌军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  相似文献   

16.
1944年秋至1945年春,我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见《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251页,以下引文均同),相继开展了练兵运动。这次全军性的大练兵,时间之长,准备之充分,情绪之热烈,成绩之  相似文献   

17.
红军正确选择陕北为落脚点,是因为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保证,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做引导,有对陕北诸多有利因素的分析与把握,而这一切,都与遵义会议的胜利分不开.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为红军迅速摆脱军事上的被动,战胜张国焘分裂行为.正确选择落脚点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红军正确选择陕北为落脚点,提供了思想保证;三,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领导集体.具有深邃的战略眼光.能够引导红军走上抗日前进阵地;四,遵义会议确立的党中央能高瞻远瞩,正确分析和把握陕北有利于红军发展壮大的条件,率领红军走向陕北.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进武警学院全面建设,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6年2月,学院党委决定研究制定武警学院第二个建设与发展五年规划,经过10个月的反复研究论证,经公安部党委委员、部政治部主任、学院校务委员会主任蔡安季批准,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实施。一、制定《规划》的过程和方法制定《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起草论证阶段2006年2月22日至3月13日,起草小组集中撰写了《规划》草稿。随后,先后召开了部系领导、教师、学员队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进行研究讨论,形成讨论稿。(二)征求意见阶段2006年6月6日至26日,学院将《规划》讨论稿分送校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各成员单位基本上肯定了“二五”规划讨论稿,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1935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正式提出赤化川陕甘的战略方针,到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并找到陕北这个落脚点,再到最后确定以陕北一带(包括甘肃、宁夏、绥远的一部分)作为中国革命大本营,党中央经历了一个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改变战略方针的过程。考察这个过程,总结其中有益的经验教训,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3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会,于1995年7月11日至15日在苏州大学举行了抗战人物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东、四川等13个省市的40余名代表,集中围绕在全民族抗战中做出贡献的四个方面的人物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共收到论文近50篇。突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民族抗战中的光辉思想和战斗业绩,主要论文有《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理论与实践》、《刘少奇与华中敌后抗战》、《周恩来抗日统战工作业绩》、《朱德的抗日游击战术思想》等。反映爱国民主人士支持国共两党联合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