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巡航导弹技术、战术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抗击CM的基本要求,结合新型武器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抗击作战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武器系统抗击巡航导弹作战的可用性与高效性,为我新型防空武器系统抗击CM作战的效能评估提供了必要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台湾军队举行了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实兵作战演习,其频率之高,当局之重视,反映出台湾军队防御作战思想的新动向。1 “机动作战”将成为地面部队防御作战的主要样式台岛地形南北狭长,纵深短浅,防御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美陆军最近开发出来的一种可以在空中指挥地面部队作战的“机载式战术指挥中心”——机载指挥控制系统(A2C2S)。这相当于为陆军的地面作战部队提供了一个高度灵活机动的决策中心,这种A2C2S可以用来支持包括军、师、旅及旅以下各级作战部队的战场指挥与控制,从而使最基层指挥级也具备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蒋云龙 《国防》2002,(7):60-60
运用巡航导弹实施低空超低空隐形突防、精确打击,将成为未来空袭之敌首选攻击方式。如何抗击巡航导弹的攻击,是未来反空袭作战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也是民兵防空力量必须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海湾战争中,美军有8枚“战斧”巡航导弹被伊地面部队的高射炮击落;事隔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又有77枚巡航导弹被伊军高射炮击毁;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防空火力拦截了北约238枚巡航导弹。由此可见,巡航导弹并非不可防,民兵抗击巡航导弹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对地攻击型作战飞机主要包括轰炸机和强击机。一般用于对敌地面、水而和水下目标进行攻击。轰炸机是指对敌大后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工业区,交通枢纽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实施轰炸的作战飞机。按用途和任务性质,轰炸机可以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类,按起飞重量和航程,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强击机也称攻击机,是指从低空和超低空突击敌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小型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水而舰艇部队)作战的飞机。兼有空战和轰炸能力的作战飞机称为歼击轰炸机,亦称战斗轰炸机。这些对地攻击型作战飞机,曾广泛用干实战,特别是在近几年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有效用于“外科手术式”攻击,被誉为空中“手术刀”。  相似文献   

6.
令美国人伤痛的越南战争,却给美军提供了演练直升机作战的良好场地。从此,直升机使用原则和战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有自己特色的闪耀着高技术色彩的军事学问。参加作战的直升机,一般称作战直升机,它包括攻击直升机和有防御火力的运输直升机、通用直升机。直升机承担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快速机动机降,实施空中突击;低空火力支援装甲机械化部队实施地面突击或防御反击;直升机空战。优势,从空中突击中显现  相似文献   

7.
未来陆海空天电网磁心多维一体化打击、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等全新的作战特点,使得防御作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论述打赢防御作战不能再寄望于原有的优势、难以再沿用过去作战样式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打赢未来防御作战亟需打造"动态性模块式一体化"防御体系。研究表明,"动态性模块式一体化"防御体系能够较好解决传统防御作战面临的时代难题,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武装直升机是现代战场上的重要突击兵器,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能否抗住敌武装直升机的低空突击,已经成为影响地面作战结局的一个关键战场行动。因此,在深入研究抗击敌武装直升机战术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发展相应的技术对抗措施,在战术与技术的结合上寻找最佳的抗击途径。侦察探测装备能否及时准确发现和报知武装直升机的行踪和企图,是反武装直升机成败的关键。虽然武装直升机的雷达散射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空袭已成为最有效的打击手段。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破坏性,而且还产生极强的震慑作用。在热带山岳丛林地区,要取得防敌空袭作战的胜利,应该采取“以打为主,袭扰结合”的战术手段,坚决歼灭进入我防区的敌空袭兵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地面目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效能分析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 ,提供了系统作战效能计算的主要思想、方法 ,给出了概率计算模型。根据分析结果 ,结合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和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特点 ,提出了提高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战效能的技术和战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面防空作战部署方案评估是防空作战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优良的地面防空作战部署方案是达到合理使用兵力、充分发扬火力、有效抗击空中之敌的重要前提。分析了地面防空作战部署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仿真系统功能结构,探讨了仿真系统关键技术,实现了地面防空作战部署方案评估仿真系统,为指战员提供作战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2.
军队防空的目的是防止敌方空中力量干扰己方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地面部队野战机动的战场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防空。当然防空武器本身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它们必须与诸兵种战术以及整个防空结构相协调。必须进行伪装,保安,欺骗方面的实践。这些方面的熟练增加了敌人发现自己的困难,使自己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最小。武器本身只是防空体系中的很小一部分。这个体系包括报警、报告,对空观察,识别和武器控制等等。这些部门统一受一个拥有过硬C~3I系的机构的控制以便能够战胜敌人地面、空中的攻击和电子干扰。己方地面和空中力量之间致命性的连线介于这个环节之间。两条通  相似文献   

13.
近距离空中支援是航空兵对地面部队作战最直接、衔接最紧密的支援行动,以直接补充和加强地面部队的火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近距空中支援的局限性是,作战中作战平台易受地面密集轻型防空炮火的威胁,目标分辨困难,空地互通不够,武器投掷受地形和气候状况影响大。为扭转这种被动尴尬局面,美军内利斯空军基地空军空中作战中心全力以赴,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空中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效能。本文对其具体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猎击时敏目标的作战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在第二次对伊战争中,以比第一次对伊战争少得多的兵力,更短的准备时间和更少的消耗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对比两次对伊战争中所用的兵器,坦克、主战飞机、战车、轻兵器等主战装备基本还是上次对伊战争的旧兵器,最大的变化是无人机的大量使用,情报系统、战术网络的提升,使战斗能力有极大的提高,这种由系统整合、提升信息化能力、改进指挥控制所产生的作战效能的提升是显著和有效的,代表发展战争潜力的方向。文中以美军对伊战争中主要的作战样式——打击时敏目标为作战想定,建立作战系统猎击时敏目标作战效能模型,对影响作战系统效能的各种因素作定量的分析,揭示作战效能提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融入战术防空体系对防空作战效能的影响如何定量评估是作战运用研究的重要问题。采用阶段概率分析法建立了打击空袭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对防空作战效能和我方航空兵突击作战效能影响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出定量数据供作战研究参考。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将能极大地提高防空导弹体系作战效能,对于获取防对抗中的信息优势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地面防空由被动防御向攻防兼备转型将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中通”卫星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闻,美军指挥官发现:当地面部队快速推进时,通信系统无法在运动中满足指挥的需求,部队不得不停下来,竖起天线进行联络。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还使战场态势感知出现间断,而且很容易因此遭到敌人的攻击。美率的这一经历刺激了"运动中卫星通信"(Satcom-on-the-Move,SOTM,简称"动中通")的发展。"动中通"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由于数字化网络在地面作战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以及指挥控制节奏越来越快,均要求战术指挥部门能通过大容量数据通信不断更新作战信息。  相似文献   

17.
美陆军认为,太空是21世纪重要的作战领域,并加紧研制和装备各种太空产品,以成倍地提高其战斗力。美陆军太空与导弹防御系统应运而生。借助该系统,地面战术部可以直接向众多卫星下达任务,获取实时情报,并将之分发整个战区。本文详尽叙述了负责发展该系统的各机构的职责,以及为使该系统满足地面战术系统的要求而举行的多次年会,讨论会和演习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以运动防御战抗击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猛烈进攻,英勇奋战87天,大量歼灭敌人,为我军举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这次作战的经验,对我们今后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之敌进行运动防御作战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提高对运动防御作战的认识,树立积极防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江帆 《现代军事》2008,(8):63-67
俄空军抗登陆作战是与海军和陆军等军兵种,按照统一的作战企图和计划,在目的、任务、地点和时间上协同一致的作战行动。俄空军抗登陆作战目的是。阻止敌海上入侵、抗击敌空降,机降和登陆行动,掩护地面部队扼守海岸和岸上目标。俄空军抗登陆作战在最高统帅部和战区司令部指导下实施。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防御作战的几点启示李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武器装备战胜优势武器装备之敌的一场著名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进行了大量的防御作战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未来抗击具有高技术优势之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