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嫦娥飞天圆千年梦想,盛世欢歌颂军工华章。11月18日,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嫦娥颂》大型文艺演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隆重上演。这台以嫦娥工程为主题的演出,融合了精美的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将科技、科普、艺术三者完美结合。节目编排独具匠心,既有歌曲、诗歌,也有杂技,反映探月工程的电视片串联其中,使晚会更具内涵、更贴近军工人的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2.
春节,团团圆圆的节日。除夕,思念亲人的时刻。在这团团圆圆的节日里,中华儿女思念着一位远在数十万公里之外的亲人:“嫦娥”。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在接近新春钟声敲响的时刻,节目主持人动情地宣布——  相似文献   

3.
中国“嫦娥”再度远行,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嫦娥三号将不再是在月球上空远眺.而是要在那片广寒宫里安家。嫦娥三号长得什么样.为什么要远赴月宫.在一路上将遇到哪些困难……我们将向你撩开它的神秘面纱,为你一一解开这些问号。  相似文献   

4.
嫦娥的落月之行是一趟漫长的旅行,需要在很多人的护送下经过一个个的站点。这些护送嫦娥落月的人.正是嫦娥飞天的幕后英雄。  相似文献   

5.
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2014,(4):48-49
工程与宣传,两个世界。工程人与媒体人,两个世界的公民。嫦娥工程,而让我们有了交集。从嫦娥一号时的懵懂远观,到嫦娥二号时的浅尝辄止.再到嫦娥三号时的密切联系,我逐渐了解了工程宣传,看到了媒体人的艰辛付出.懂得了工程与宣传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在西昌卫星指控站门口有一副对联:“精益求精画壮美航程耀寰宇 众志成城助嫦娥落月震九天”,的确.嫦娥三号任务的背后正是五大系统的精诚合作.完美配合。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11,(1):23-25
2010年12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新闻宣传工作表彰大会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机关举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单位的领导和记者,先后代表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会上发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作为工程研制单位代表也在会上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6日,当世界瞩目的嫦娥三号卫星所载的探测器——玉兔月球车行驶在月球表面.X射线谱仪开始工作时,本刊记者拨通了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嫦娥三号卫星粒子激发X谱仪主任设计师王焕玉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他说:“成绩是高能物理所科研团队共同创造的,功劳也是大伙儿的。成功之后自然很兴奋.但后面还有嫦娥四号、五号在等待我们继续攻关。”  相似文献   

10.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的研制队伍中,有大家熟悉的三朵金花:系统副总指挥谭梅.着陆器分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煸.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玉花.团队其他人亲切的称她们“煸梅花”。航天系统工作繁重,作为嫦娥三号项目中新研比例最高的探测器系统.工作强度自然更大。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嫦娥二号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党和国家对工程研制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回顾两年来“嫦娥二号”的每一次跨越.都仿佛聆听到科技创新的激昂旋律。  相似文献   

12.
《国防科技工业》2014,(11):23-28
与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相比,嫦娥五号的结构要复杂得多.由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和返回器等组成。而实施月地返回、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返回器气动外形设计、返回器防热设计、验证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以及轻小型化回收着陆技术等六大技术难点是决定任务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13,(12):15-15
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入轨。飞行19分钟后,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2,(3):24-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透露.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表示,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有5个.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叶培建说,嫦娥二号不久前公布了目前世界上已发布的最清晰的月球全图.分辨率达7米。“虹湾地区飞得低,分辨率就更高。”因此,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的地表状况掌握得比较充分。“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的首选着陆点应该是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说。  相似文献   

15.
亲眼目睹嫦娥三号任务的顺利进行.川南机械厂的员工们欢欣鼓舞。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每一次任务的成功都离不开由他们研制生产的火工品。“成功靠的不是奇迹的降临,而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和扎扎实实的精神”.这是川南航天人心中最真实的感触。  相似文献   

16.
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总体协调指挥下,“嫦娥二号”任务凝聚了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依靠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全力确保圆满完成飞天使命。具体说.“嫦娥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五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7.
华翔 《国防》2001,(4):18-21
“横空出世/蘑菇云冲长空/磅礴豪情/风起云涌/火炬龙抖精神八面威风/举世震惊/驾神舟/伴嫦娥/共舞苍穹/民心国情/期待着我中华/全面振兴/自强不息/国防人壮国威/众志成城/放眼未来/迎挑战/展雄风/驰骋纵横。” 2001年2月16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刘斌,高歌一曲撼天动地。这首由李继耐将军作词、由全国人大常委王立平谱曲的《雄风颂》,热情讴歌了献身中国航天事业的国  相似文献   

18.
中秋佳节前夕.“嫦娥”“玉免”造访澳门。9月5日.由国家航天局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澳门综艺馆开展.这是探月工程主题巡展的第二站。  相似文献   

19.
<正>"深空之眼"引导"嫦娥"回家西至新疆喀什东至上海佘山54所的通信与测控技术让嫦娥"耳聪目明"题记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中国古老的飞天神话里,孤独的玉兔陪伴着同样孤独的嫦娥,在广寒宫里度过了清冷的几千年。然而,11月1日,嫦娥五号试验飞行器的成功返回,改写了这个有些凄冷的结局——因为,嫦娥返家,指日可待!11月1日早上6时42分,在杳渺太空飞行8天有余的嫦娥五号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此时此刻.月亮之上.”嫦娥””玉兔”携带的两面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月球闪耀”中国红“,创新成就”探月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