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日前,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绕月探测工程的有关进展情况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月亮上有一个广寒宫,广寒宫里住着一位漂亮的仙女嫦娥,嫦娥的身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一只玉兔……”几千年来,这一古老的神话传说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抹不去的想象和牵挂。 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宣读了关于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审定了绕月探测工程正、副总指挥,正、副总设计  相似文献   

3.
月球探测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这里集中回顾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四国的探月历程,并展望其后续开展深空探测前景,以期对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8月10日,在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上,国防科工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云川宣布:从即日起,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嫦娥工程”的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在这一刻变为现实。从2004年立项到2007年成功发射.仅用了3年多的时间.其投入之少.见效之快,水平之高.都是世界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掀起第一轮探月高潮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跟踪研究苏、美月球探测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深空探测的先期研究,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研究活动。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再次升温,我国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积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真正提上日程,中国探月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7.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上不断迈进的又一成功实践。虽然我国的深空探测起步晚,但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和平开发利用太空,是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这里我们将对世界各国关于金星等行星的探测活动逐一介绍,以扩展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绕月探测工程第二次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主任、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做了2004年嫦娥工程工作报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月球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工程领导小组的总体协调指挥下,“嫦娥二号”任务凝聚了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依靠他们之间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全力确保圆满完成飞天使命。具体说.“嫦娥二号”任务由工程总体和五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0.
蛙人探测声纳是探测水面及水中蛙人等小目标的重要设备,近年来在理论与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蛙人探测理论与技术、蛙人声纳硬件、软件和综合防御系统集成等方面对当前蛙人探测声纳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除了信号处理外,在组网使用、战术部署、多类型传感器集成和水下工程等领域是蛙人探测声纳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蛙人探测声纳在今后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无源探测系统与有源雷达组成的联合探测系统,给出了一种有源、无源联合探测系统的探测模型,定性、定量的仿真分析了不同布站方法时,系统的探测精度、探测模糊区分布问题,得出了联合探测系统的最优布站方法;与无源探测系统相比较,联合探测系统提高了系统探测精度,改善了探测模糊区.仿真结果可为工程实践中雷达组网的优化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工程初样研制进展情况及正样研制计划安排的汇报,审议批准了工程由初样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并对后续研制工作提出要求;听取了工程标识征集情况的汇报,对入选的前三名作品进行了审议,确定了工程标识,观看了绕月探测飞行演示。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1,(9):11-11
飞往拉格朗日L2点的拓展性试验成果将进一步验证我国深空探测关键技术,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乃至火星、金星等深空探测的开展储备技术,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为有幸参加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这一伟大工程感到非常骄傲,为有幸亲自完成第一幅月图的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和图像制作感到十分自豪。在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中,我们承担了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  相似文献   

16.
他是嫦娥工程中最年轻的总师,2004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获准立项,李春来被任命为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的时候,他只有39岁。用他的导师、绕月探测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的话说:"他很年轻,正是干事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正>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升国力、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标志性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一年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探月工程一期取得了全面胜利。工程二期主要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程三维应用中红外探测目标信息存在误差的情形,建立了对单目标探测进行双红外被动测距的方法,并且通过单点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利用Monte Callo模拟实验法,分析了红外探测角度误差、两站点基线距离和单目标运动特征对该方法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直接参加"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激动、十分自豪。"嫦娥一号"卫星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也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面对技术难题多、研制时间紧、风险大、队伍新等一系列挑战,我们紧紧瞄准当今国际深空探测技术前沿,高起点设定卫  相似文献   

20.
11月12日.随着红色幕布的缓缓落下,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惊艳亮相。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全月图发布仪式现场,全场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面对着这幅来之不易的月球全图,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热情白勺掌声背后,是期盼与欣喜;微笑的脸庞背后,是辛劳与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