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有威 《军事历史研究》2014,(4):F0002-F0002
正1965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视察西南三线地区,在攀枝花听取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徐驰讲解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规划沙盘,称赞说:"这里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简介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会议揭发和批评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批评博古在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辩护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正>三线建设,是1964年在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决策下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所谓三线地区,是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区的中西部地区。一线地区是指东部沿海和边疆省区。处于二者之间的缓冲地带则被称作二线地区。开展三线建设国家共投入2052亿元的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15年之久,在三线地区和一二线地区腹地,建设起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科研院所等基础设施。三线建设规  相似文献   

4.
每当您抚今追昔,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或是老友重逢,感叹时代巨变时,作为经历过“三线”建设和“三线”调迁,“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人们,都有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感叹。我们回忆过去、总结过去,是为了走好今天、建设好明天。 为了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调整改造、发挥作用”方针,国防科工委三线调整协调中心和《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将在下半年举办“二次创业 再铸辉煌——‘三线’调迁20周年纪念征文活动”,请将您在“三线”调整时期的感人经历和感受抒发出…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探讨李敦送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  相似文献   

6.
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年前进行的“三线”建设,是以战备为核心,以国防工业建设为重点的浩大工程,也是建国以来的一次国民经济、区域经济、战略安全布局、生产力布局的大调整。文章把“三线”建设放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从安全、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是60年代初,党中央从战略需要和国家长远经济建设布局考虑,本着“靠山、分散、隐蔽”以及“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方针开展的。由于“三线”工厂远离大城市,因而从一开始这些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尽管如此,“三线”建设对于促进内地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布局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三线建设是当代中国经济史上唯一一次可以与现  相似文献   

8.
遵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遵义会议”、“突破乌江”、“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作为这块浸润了革命先烈热血的英雄土地上的军事机关,遵义军分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以长征精神作为部队和民兵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发挥驻地革命纪念遗址多、史料  相似文献   

9.
莫俊鹏 《国防》2006,(11):79-82
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历史的车轮碾过无数寂静的岁月,在1935年初定格在贵州北部一座名叫遵义的小城。于是,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因为一群人的到来,因为一些事的发生,从此名扬天下,名垂青史。1935年元月9日,随着中共中央及其率领的红军队伍进入城中,整个遵义城便笼罩在一片紧张、兴奋、期待、不安的气氛中。一场正确与谬误、胜利与失败的大决战就要展开了。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大战来临之前,为了清算“左”倾军事路线,毛泽东显得格外忙碌。那些天,他早起晚归,很少睡觉,时常伏案疾书。毛泽东先找了张闻天,说服他执笔写一个报告。然后,又走进…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长河中,贵州以一座遵义红楼而载入史册。在20世纪,贵州以大面积的贫困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1991年至1996年5年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两上贵州高原视察扶贫工作。江主席在接见贵州省军区团以上领导干部时寄予厚望,他语重心长地希望贵州省军区官兵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精神,积极投  相似文献   

11.
贵州遵义地区狠抓“青年民兵之家”建设,近年来在乡(镇)、厂矿企业和村组建起来的一千二百九十多个“青年民兵之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遵义地区“青年民兵之家”共拥有房屋一千二百多间、图书三万九千余册、文体器材七千四百多件,电视机收录机等一百三十余台,成为了广大青年民兵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文化科技知识的课堂、传播经济  相似文献   

12.
贵州道真县人武部政委骆方永,自1999年1月上任以来,分别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两个武装学习先进个人”,被遵义市委、市政府、遵义军分区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并两次获得遵义军分区嘉奖。 骆方永同志经常告诫部机关干部一句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党中央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地处我国中西部腹地的三线企业,特别是三线军工企业,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为以“调整改造、发挥作用”为指导方针的三线调整工作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新机遇,三线企业和国防军工单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迎接挑战,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三线军工是西部 大开发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经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山岭上的梅花,以其不畏风霜严寒、傲然怒放于艰苦环境中的顽强品格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在祖国的西部黔北高原-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一个以"梅岭"命名的航天电源研制生产厂家,也如山岭上的傲霜腊梅,扎根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相对较为艰苦的三线,无怨无悔,顽强拼搏,为祖国的航天电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三线建设,一部可歌可泣的不朽史诗,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注定会在民族复兴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虽已渐行渐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却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立足强国建设的时代视阈,梳理三线精神中蕴藏的信仰、为民、奋斗、创新等精神因子,成为民族复兴的“凝结剂”和“推进器”,颇具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三线军工企业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纳入总体三线文化遗产统筹范围,建立以部分三线军工企业旧址为主体的三线文化遗产保护带,成为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精准扶贫作用的示范性程,实现三线文化遗产的综合应用。三线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在1964年至1980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 6年间,国家累计投资205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总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江南航天集团公司地处贵州遵义,是国家首批57家试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企业自营进出口权和外事审批权,拥有经国家批准建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经国家有关部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政府2002年批准建立的省级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2006年6月更名为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依托中国江南航天集团的军工技术和人才、产业基础,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批准的“调整改造工程”建设规划,按照“一园多点”的发展格局,在遵义和贵阳建立的两址园区。为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适时提出并确立“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迅速完成和实现了由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转变,由建军低级阶段向建军高级阶段的转变,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全面开展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认真履行人民军队职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是人民解放军和平时期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探索阶段。在探索和实践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若干国防…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风云变,“准备打仗”军号急,好人好马上“三线”,战略后方基地建。靠山隐蔽扎大营,寂静山沟机器鸣,自力更生创业艰,“三献”精神苦也甜。改革开放浪潮起,和平发展成主线,军品任务减,“三线”缺陷显。中央决策调“三线”,职工家属齐拥赞,脱险搬迁重改造,发挥作用是关键。艰苦奋斗好传统,更新观念首当先,无私奉献再创业,调迁建设换新颜。开发产品增效益,筹措资金促搬迁,优惠政策多扶持,军民结合展新篇。“三线”调整二十载,回首往事多感慨,竣工验收丰收季,众人同庆迎新天。西部开发号角吹,大显身手有舞台,振兴国防做贡献,再铸辉煌莫等…  相似文献   

20.
去年12月2日,贵州遵义某预备役团诚邀遵义市直机关、两城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代表30余人,就部队的长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情况,广泛征询了与会代表的意见,为建设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