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走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列,是民兵预备役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既是民兵预备役性质、使命决定的,也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民兵预备役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要使民兵预备役人员真正走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列,关键就是要结合当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全军的指导地位。当前,人武系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是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认识、指导和检验民兵工作,结合民兵预备役工作实际,树立“三个思想”不断推进人武部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3.
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抢占民兵思想阵地,使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上“不变质”的重要工作。当前,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不变质”做工作,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决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没,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兵、预备役部队建没中的指导地位,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努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江主席指挥,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新时期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当前人武部门的重要任务。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强化党委“一班人”的创新意识,弘扬进取精神。要紧紧围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大局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解决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以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指导。“一班人”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站在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边防稳定的高度,认真思考和探索加强边疆民兵预备役思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更新思想观念,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指出了“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以至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政治工作,确保党对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围绕军事斗争准备深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民兵真正搞清“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什么样的仗,怎样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是扎实做好民兵战斗精神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当前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要搞好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努力适应我国国防和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和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需要,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把握特点规律,理清工作思路,实施科学指导,增强民兵预备役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一)坚持正确方向,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加强民兵预备役质量建设,必须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要把“三个代  相似文献   

11.
一、紧紧围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下大力抓好政治思想建设,确保民兵队伍建设正确方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民兵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围绕“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武装部和民兵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抓班子,把各级武装部努力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五句话”总要求作指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指出了“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以至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兵》2013,(1):4-5
二0一三年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要深入学习黄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贾彻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同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隔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保证党对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绝对领导,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保证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刊授教育的新要求 刊授教育是民兵预备役部队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动员、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使命意识,激发牺牲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确保打得赢、不变质,做党和人民永远放心的人民武装。近年来,军区通过《西南民兵》杂志坚持不懈地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开展刊授教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全区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但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深化改革的国内环境,以及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自身的调整改革,给刊授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民兵预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民兵》2004,(3):1-1
总参颁发的军分区、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是各级人武干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的根本法规,是指导和开展军事训练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大纲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体现了江  相似文献   

16.
黄智权 《国防》2004,(10):16-16
在新的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武装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抓紧、抓实、抓好。一、管决策,在抓大事、把方向上下工夫坚持党管武装,本质是保证党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绝对领导,核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全面领导武装工作的责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民武装工作,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政治建设,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高度集中统一,在任何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指导我们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一线指挥部”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武部的各项  相似文献   

18.
陶方桂 《国防》2002,(10):24-25
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立足本职,着眼实际,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民兵预备役人员头脑  相似文献   

19.
《东北后备军》2006,(2):1-1
2006年军区民兵预备役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和参加支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两个重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党对民兵预备役部分的绝对领导,确保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的提高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20.
张荣彬 《国防》2005,(9):72-72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既是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举措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关键环节,又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必要条件。因此,各地各级一定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夯实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层建设。一、紧贴形势任务,扎实全面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紧贴形势任务,始终不渝地把抓经常、打基础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把思想教育搞扎实。强化以“三个代表”和爱国奉献、强武敬业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解决部分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干部和预编官兵“动力不足、精神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