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Pro/E建立某自动榴弹发射器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Mechanism/Pro模块将其导入到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通过对其各个部件施加约束、运动和力,建立了该发射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该虚拟样机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对榴弹发射器系统进行了单发和连发射击时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虚拟样机的可信性,以虚拟样机为工具,分析了发射器系统射击时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炮口强冲击实现火炮动态后坐是一种新型的火炮射击模拟试验方法。针对该试验方法,采用振动理论分析了其力学原理。基于ATV软件及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某自行火炮的虚拟样机模型;分别采用ADAMS及EASY5软件,建立了动力系统的多刚体模型及液压系统模型;在以上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火炮射击模拟试验装置的机液联合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能较准确地模拟火炮实弹射击时的后坐动态特性,为该模拟试验装置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ADAMS的自行火炮射击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某型自行火炮结构特点以及射击时受力和运动的基础上,利用PRO/E和ADAMS/ATV联合建立某型自行火炮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fortran语言将内弹道计算的发射时火药气体压力以及复进机、驻退机力编为外挂程序模块施加于模型,然后将射击仿真时的后坐运动与反后坐说明书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该虚拟样机与火炮射击后坐的运动情况基本一致,符合工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坦克炮方向机弹性补偿装置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方向机空回量的分布及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提出采用弹性补偿装置,沿炮塔座圈 径向提供一个弹力,使主动齿轮和座圈之间实现无侧隙传动;通过对该装置受力分析,并将该装置应用 于某车型进行试验检测,静态测试空回量及炮口松动量;结果表明空回量明显减小,射击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某型自行火炮炮身的研究中,利用Pro/E和ADAMS软件建立了炮身虚拟样机模型,完成了后坐复进和自动开闩以及抽筒的动作仿真.通过动力学分析获得了全装药射击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所建虚拟样机是可信的,并重点对自动开闩以及抽筒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疲劳寿命以及可靠性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某型火炮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改变土质介质刚度,形成了不同的土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火炮发射仿真试验,测取火炮炮架间关键部位的受力情况及炮口中心点在炮口平面内的位移情况,将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土质变化对火炮射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某型自行火炮中开式链传动输弹机的关重件-链板在时变载荷下的受力情况,在多体力学仿真软件Recur Dyn中建立了输弹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对刚性输弹链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通过载荷文件的提取与转化,将时变载荷文件导入到ANSYS中,对关重件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实现了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信息的联合仿真,提高了仿真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分析关重件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危险位置,对输弹机的故障机理及故障演化规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应用ADAMS软件建立履带车辆刚性牵引装置动态载荷虚拟测试虚拟样机模型,在虚拟试验环境下测量了软土路面的滚动阻力系数及刚性牵引装置的动态载荷情况.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刚性牵引装置动态载荷的虚拟测试是可行的,这为刚性牵引装置的强度设计提供了载荷边界条件.笔者以平地匀速转向、匀速上坡和平地起步3种工况为例,对牵引装置的动态载荷进行了虚拟测试,结果表明,起步阶段刚性牵引装置所受载荷最大,达到6 t.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舰载火箭发射初始扰动对射击精度的影响程度,针对舰载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首先基于ADMAS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舰载发射装置动力学模型;然后,在考虑发射装置构件之间的刚柔耦合情况和影响初始扰动的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对发射装置在不同发射顺序、发射间隔和弹种发射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发射管高低方向的振动幅度大且衰减比较慢,高低方向的振动要远大于与射击平面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某型手枪主要部件运动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利用SolidWorks和ADAMS建立该手枪33个刚体28个自由度的虚拟样机模型。选取枪管角位移、枪机速度和位移为校验指标,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信性;通过仿真得到了手枪各部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为进一步的仿真及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