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生平 《兵团建设》2012,(23):34-35
就文化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表现在它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和目标,还表现在它对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更全面的认识。其一,它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璀璨的中华文化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中华文明是至今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辩证摒弃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又是中华民族昂首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其二,它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文化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当它成为一种科学核心价值观时,它是精神动力、吸引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  相似文献   

2.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3.
三线精神的内涵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这种内涵是激励广大三线建设者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永续传承的重要精神资源.建党一百年来,三线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它的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构成了民族精神的底层逻辑,为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菊花象征的是某种可以抵抗外界的精神力量,刀代表的则是顽冥不化地崇尚由这种精神带来的道德优势和力量。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着重强调了日本这种矛盾性格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情义观念"和"羞耻观",以及日本社会是如何训练、培养和继承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会生活和国际斗争中加以运用的。  相似文献   

5.
战略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并以这种思想和理论指导战略行动和影响社会文化与思潮。它是制定现实战略的潜在意识和历史文化情结。世界上每一种战略思想都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丁联系,战略服从和服务于当时的国家政治,但战略又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统。战略的底蕴和根基是思想文化,而且战略思想最终要汇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去。从这个意上,战略思想也上一种文化,思想文化与战略相结合便形成了战略文化。北约空袭南联盟是由南联盟拒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进入科索沃而引发  相似文献   

6.
长征,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座象征和传承民族风骨的历史丰碑。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正以不同形式纪念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人间奇迹。一个历史悠久、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品质高尚的民族,必然重视弘扬和培育愈久弥新、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必然重视民族文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这关系官兵民族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它丰富的精神内涵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方文平 《国防》2005,(1):68-69
学生军训,是法律赋予每个学生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它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更是储备高质量后备兵员的有效途径,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有着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作用。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象征,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和长治久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生动最具有活力的群体。知识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归根到底,无一不是来自青年学…  相似文献   

9.
红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民族思想宝库中的绚丽瑰宝。红安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培养“打得赢”、“不变质”合格军事人才,做好新的军事斗争准备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是喝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奶水成长的一代伟人。他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道德文化,哲学文化等各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都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和继承,并在这种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优秀精神同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化。我这里着重讲的是毛泽东选择和批判地继承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主要讲十点。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所谓民魂,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报效祖国、奉献终身,这种民族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得到了集中和充分的体现。邓稼先、于敏、王淦昌、陈能宽、张兴钤……这些原本已在国际核物理界崭露头角的名字,都在突然消失几十年后,以为国铸剑之功勋的姿态真正走入公众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它与政治、经济并驾齐驱,既体现了综合国力的竞争,又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因此说,文化工作者,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肩负起历史的重托,笔者认为,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充分认识文化工作的意义、文化市场的特性和文化建设的方略。(一)充分认识文化工作的意义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其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既构成了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更关系到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体现社会进步,反映时代变迁的先进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更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二)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的特性文化市场不同于一般市场的功能,它具有意识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14.
王运华同志《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一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融汇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史为鉴,联系新疆、兵团实际,把握规律,科学分析兵团担负的屯垦戍边使命,提出崭新的"文化戍边"概念,无疑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个民族的历史,就是它的文化史。中华民族是多个民族经过漫长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融合发展,在不断构建和增强文化认同、铸造民族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形成的,这个历程今天仍在继续。文化是将多个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基石和纽带。文化戍边是创新的理论,王运华同志对其内容、特点、意义及实践诸方面都作了探讨,但这仅仅是屯垦戍边新探索的开始,需要更多的人来作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治国 《政工学刊》2005,(10):21-21
绵延万里的长城,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然而60多年前,当日寇的铁骑兵临城下之时,古老的长城再也无法成为抵御侵略的坚实屏障。那么哪里才是中华民族卫国御侮新的长城呢?历史给予了我们答案,是整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正是它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指引着亿万炎黄子孙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赢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缅怀抗战英豪丰功伟绩之时,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力求祖国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流行于西北高原的民间"花馍"就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西北那片干燥灰黄的泥土地上,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却能摇身变成精致的工艺品,并且在其中凝注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传统的春季来临和当地的婚庆嫁娶,更是少不了这种馒头工艺品——"花馍"。它伴随百姓生活而生,依附民俗风情而传承,虽然是一种寄存在舌尖上的地域文化,却折射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有着自己悠久历史的国家和民族,几乎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传统。国防思想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又比较集中的反映和体现着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苍桑五千年的荣耀和屈辱,昌盛和衰败昭示着古代传统国防思想的优长与缺陷。 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辽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相似文献   

18.
“重述神话”的写作策略及其实践立足于民族神话的精神源泉,把神话的寓意和象征以及民族心理的把握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暗示和寓言的策略,从本土文化中演绎文学的构想并注入诗意的因素,力图凸显传统与现代接壤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徐新照  徐珺 《国防科技》2007,(10):59-66
从文化史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创制特征,指出兵器技艺应用中的创制与发展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与规范,它在表达文化思想的语言和象征方式上,也是灵活多变的.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今天兵器的创制而言,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龙头话别     
今天清晨,我们来到了万里长城的入海处老龙头。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追逐这条“巨龙”,翻越崇山峻岭,考察它的历史和现状,去认识和感受它所象征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八点整,我们站在老龙头入海的乱石基上,向大海告别。西南方的大海深处,上空有几缕淡云在游动。八十四年前,血洗老龙头的八国联军就是从那个方向来的。帝国主义先是炮轰,后是火烧,不但澄海楼和宁海城楼毁塌,就连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