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8年来,以色列反间谍机构守口如瓶,埃及军事情报局只字不提,当事人从未向外界透露过只言片语,以至于这桩当年被以色列埃及两国媒体炒翻了天的“埃及军事间谍奇案”如同云中雾里,谁也不知道个中真相。现在,80岁的当事人死了,以色列反间谍机构松口了,以色列和埃及的媒体总算可以说这桩奇案的事实真相了。8月12日,以色列《国土报》和埃及的《金字塔报》大篇幅报道了塞谬尔·布拉赫间谍案的全部真相。 不平凡的“埃及军事间谍”,非常平静地死了  相似文献   

2.
1969年圣诞之夜,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从法国的瑟堡港成功地窃走了法国总统明令禁运的5艘崭新的导弹快艇。这是摩萨德间谍又一次成功的“偷盗”行动。 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以色列的摩萨德间谍机关收到一则消息:埃及从苏联得到了大批新式武器,其中包括蚊子级和黄蜂级导弹快艇。蚊子级导弹快艇是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用P6级鱼雷艇改制的,艇长25.5米,满载排水量75吨,航速38节,艇上装备SS  相似文献   

3.
“我也参加了海湾战争,只不过我的战斗岗位是在德国外交部。”这是海湾战争期间德国重大间谍案件的主角吉特勒在接受德国《明镜》杂志采访时对记者说过的话。 吉特勒1994年出狱后一直居住在非洲的加纳。在谈到他的间谍生涯时,吉特勒对德国的安全部门露出了不屑的神情。“我的间谍生涯早在向伊拉克出卖情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向记者透露,自1987年起他就开始向埃及大量出卖德国关于中东和以色列政策的情报。对于自己7年前的行为,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并用自豪的语气对记者说了上述的话。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篇中说道:“死间者,为进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其意思就是说,有意散布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的间谍,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双面间谍”。以色列的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也称“情报特殊使命局”或“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活动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列的“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5.
1967年6月6日,以色列对埃及、叙利亚发动了闪电式的空袭,一举摧毁了埃、叙空军,夺取了制空权。地面上,以色列机械化部队势如破竹,直抵苏伊士运河东岸。失去空中保护的埃及陆、海军,只得避入港内,免遭不测。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之间,苏联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阿拉伯国家,从军事上广泛地支援它们抗击以色列。关于这些人们早已熟知,但对于苏联直接介入阿、以之间的武装冲突或战争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刚解密的苏联档案,详细介绍了1970年苏联空军援助埃及、与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上空发生面对面对抗的一些内幕。 解囊相助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摧毁了埃及80%的作战飞机,占领了西奈半岛,加剧了与埃及的矛盾,使得相互之间“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各种形式、规模的冲突和战争成了“家常便饭”。埃及的飞机经常进入西奈、甚至以色列本土上空,袭击以方目标。然而,由于力量处于劣势,他们想“雪洗耻辱”,结果往往被以色列“反咬一口”。这样,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少得可怜的战斗机也折损得差不多。埃及空军的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以色列的飞机可以在埃及上空“走马行空”。到了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反攻埃及,轰炸开罗和其他一些城市周围的军事设施,给埃及政府“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相似文献   

7.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4月22日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了一条颇为轰动的消息:以色列核武器元勋、以色列国防军核武器研发部门前主任、国防军退役准将伊扎克-雅各布因被怀疑中了外国间谍机构美人计、涉嫌透露以色列核武器的秘密而被以安全部门逮捕。 以色列逮捕被怀疑中了美人计的核武器元勋 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伊扎克-雅各布被称为“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平西 《环球军事》2012,(20):54-55
近期,德国决定向埃及出售2艘209/1400型潜艇,并于2012年8月31日得到埃及海军(后文简称埃海军)司令奥萨马·阿哈姆德·金迪海军上将的证实。埃及海军已将它们定名为法老级。该项交易引起了以色列强烈不满并要求德国撤销该决定,称此举可能严重破坏德以关系。该消息还频繁成为以色列国内媒体头条,给以色列政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以色列爆出惊天内幕,该国的创建人之一竟然是英国间谍。这一消息一经批露,以色列举国哗然,国人对此无不震惊不已,以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以色列1948年建国前的动荡岁月,这位间谍背叛了犹太人自由主义战士,成为了英国的耳目。他就是泰迪·科勒克(Teddy Kollek)。泰迪后来担任了耶路撒冷的市长,任期长达30年之久。当英国将耶路撒冷置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期间,泰迪曾给英国军情五处(M15)提供了很多敏感情报。泰迪·科勒克的这段秘密历史存档于位于英国克佑区公共档案馆,以色列《新消息报》的调查记者罗  相似文献   

11.
太空是未来战场的“制高点” 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进攻下几乎陷入绝境,但以色列根据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锁眼-9”所提供的关于埃军的卫星照片,发现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埃及第二和第三军团在结合部出现了一个宽约10千米的间隙地带。于是,以色列迅速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这个间隙地带偷渡大苦湖,插入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退路,摧毁了埃及沿运河西岸用苏制防空导弹筑起的“空中屏障”,从而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12.
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进攻下几乎陷入绝境.但以色列根据美国的照相侦察卫星“锁眼-9”所提供的关于埃军的卫星照片,发现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埃及第二和第三军团在结合部出现了一个宽约10千米的间隙地带。于是,以色列迅速组织一支精锐部队从这个间隙地带偷渡大苦湖,插入运河西岸,切断了埃军的退路,摧毁了埃及沿运河西岸用苏制防空导弹筑起的“空中屏障”,从而反败为胜。  相似文献   

13.
1973年7、8月间,埃及对以色列的进攻准备正在加紧进行。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埃及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这些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战后,军事专家们在分析埃及的成败得失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个问题:这样庞大的军事行动,为什么侦察卫星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海上战略目标必须拥有一支相应实力的海军,以色列的海上战略目标是:一方面,海军要担负起保卫以色列军用基地、港口和海域的安全,抵御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各种侵略。这是因为在1973年的中东战争中,由于埃及海军封锁了曼德海峡,切断了以色列  相似文献   

15.
岳小光  祝韬 《环球军事》2013,(24):62-63
人生如戏,这个词用来评价好莱坞知名制片人阿诺恩·米尔坎是再恰当不过了。20岁经商,40岁投身谍战事业,60岁跻身为以色列四大富商之一,其每一次人生的转型都带有传奇色彩。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曾称他是“以色列最杰出的间谍”。近日,现年69岁的米尔坎面对媒体首次公开承认,自己曾经为以色列谍报部门工作。一时间,这位已经退役近30年的“真实版邦德”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刘娇月 《环球军事》2010,(10):14-15
近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紧急访问埃及,同埃方讨论叙利亚一以色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及应对策略。一直以来,埃及同叙利亚的关系都处于一种“冰冻状态”,这一次,两国在共同面对以色列的威胁时却破天荒的走到了一起。目前,叙利亚急需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这种迫切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7.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5场战争。受地理条件和形势所迫,以色列采取优先发展陆、空军的策略,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以色列陆空军的战斗力跃升中东国家之首。然而,其海军发展却比较缓慢,特别是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驱逐舰“埃特拉”号被埃及一艘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的“冥河”级舰舰导掸击沉,  相似文献   

18.
达扬主义的惨败1973年10月6日下午,埃及军队动用一千六百五十门大炮,向侵占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军阵地发射了密集炮火。飞扬的尘沙和硝烟在东岸交织成茫茫雾幕。以色列士兵什么也  相似文献   

19.
舒嘉颖 《环球军事》2005,(13):60-61
2004年10月7日晚,一个自称“世界伊斯兰团”的组织在埃及西奈半岛的塔巴制造了3起针对以色列人的爆炸事件,引起世人极度不安。这中东和平象征来之不易。1979年,由于埃及总统萨达特对耶路撒冷进行旋风般的访问,使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与以色列媾和的国家,并以和平的方式收复了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为此萨达特成为埃及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共和国卫队士兵向他举起了枪……萨达特阅兵场遇刺1981年是10月战争爆发8周年。按常规10月6日埃及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因此,作为那场战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萨达特当天将在阅兵台上检阅部队。萨达特身着元帅服佩戴总统绶带.显得十分威严。总统夫人贾汉·萨达特理解丈夫的心情,总统要以最饱满的形象出现在国民面前。埃及政府已经拨出专款对纳斯尔城进行了装饰。国民警卫队司令马斯里将军提前一个多月就为这次阅兵作了精心准  相似文献   

20.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惨败而告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一直希望寻求机会收复失地、一雪前耻,而战后的中东国际局势也开始出现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的新变化:以色列外交在1973年前后陷入困境,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在70年代开始成为左右中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美苏的中东政策引发的国内外压力推动了埃及等国战争决策的制定,并精心备战;以色列沉醉于上次战争的巨大胜利之中而麻痹轻敌,尤其是情报工作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这一系列中东国际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因素,最终促成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