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的最后一天,法国国防部长勒德里昂抵达马里,开始造访这个战乱中的非洲国家。毋庸置疑,在整个2013年,马里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在牵动着法国的神经。一年来,在法国的强力军事干预下,  相似文献   

2.
丁卫华  管艳艳 《国防》2013,(4):76-79
2013年1月11日,应马里政府要求,法军在马里展开军事行动。法国总统奥朗德称,军事行动的目的是恢复马里的领土完整和打击"威胁到整个西非地区的恐怖主义侵略"。行动开始后,仅用3周时间,法军先后夺回了被极端宗教组织和恐怖势力占据的加奥和通布图,兵临基达尔城下,法军在马里已经达成初步作战目的。1月28日,奥朗德表示,法国及其非洲伙伴"正在赢得马里战争"。  相似文献   

3.
相关新闻 6月30日晚,本刊记者窦为龙在来华访问的法国国防部长阿里奥-马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现今,法国基本完成了建立一支以职业军人为主、志愿服役军人为辅的职业化军队,并在应对未来军事变革中,法国拟定了一个未来15年计划,计划突出了海军将建设新的多用途驱逐舰、“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舰用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核潜艇等,其中再建一艘航母也在计划中。马里部长还透露,为加紧计划的实施,法国将增加15%的国防费用。  相似文献   

4.
截至1月24日,法国军队已在马里激战13天,双方战势依旧胶着。法国三军全部出动,继续增兵马里,目前已有2300名法军士兵抵达马里战场。美国《防务新闻》称,法军在马里投入的总兵力最终将达到2500人,超过法军在阿富汗战场“拉法耶特行动”中2400人的最大兵力规模。为了在地面作战中占据绝对优势,法国陆军行动神速,抽调王牌部队,派遣精良装备,陆军“六虎将”齐聚战场,意图在马里这块弹丸之地上大显身手,再铸“非洲宪兵”的辉煌战绩。  相似文献   

5.
张昀译 《环球军事》2013,(14):68-69
当今年年初,法国军队踏上马里土地的时候,他们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第一,分离主义组织“尼日尔正义行动”借着从利比亚军火库掠夺来的武器,控制了马里北部地区;第二,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恐怖分子正伙同“尼日尔正义行动”一起,准备建立一个狂热的伊斯兰国家;第三,马里军方在一次政变中大受打击,继而导致在过去20年当中实行的民主制度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6.
在马里不断扩大战争公开了白宫和五角大楼之间对于伊斯兰武装分子集团造成威胁程度的分歧。这些鱼龙混杂的武装分子和“基地”组织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而这些威胁正严重地破坏着西非局势的平稳。尽管没有人表示这些武装分子集团已经对美国造成了紧迫的威胁。但是法国对马里的军事干预,以及发生在马里邻国阿尔及利亚针对国际天然气设施的恐怖袭击,引发了奥巴马政府对于这些武装分子集团是否已经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形成了足够的风险以至于要进行军事回应的激烈争辩。  相似文献   

7.
贾耀汇 《环球军事》2014,(16):22-24
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一架AH5017航班客机在起飞50分钟后失联。当天下午,飞机残骸被宣布找到,坠机地点是马里北部城市阿基诺克以北、马里—布基纳法索边界马里一侧50千米的格西地区,机上118名乘员(6名机组人员和112名乘客)全部罹难,其中包括54名法国人(大部分为阿尔及利亚裔)。从24日消息传出到28日宣布举行全国性的哀悼日,法国一直在充当主角,当事方阿尔及利亚及马里等国反而渐渐从事件中隐淡。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9日,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为何如此吸引世人眼球?新在何处?其发展历程如何?其现实居心又是什么呢?●调门越来越高●枪口转向中国●聚积进攻力量 2013年7月9日,日本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作为日本防卫省的一份年度出版物,由于它集中反映了日本官方对当前国际与地区安全环境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9.
文锋 《环球军事》2008,(1):42-43
2007年10月15日,英、法、美多家媒体同时报道,曾经纵横亚非30年,呼风唤雨了大半辈子的传奇人物,有“雇佣军之王”、“法国第一雇佣兵”之称的鲍勃·德纳尔于两天前去世,享年78岁,德纳尔是谁?为何拥有“雇佣军之王”的头衔?请看——  相似文献   

10.
在有“中东的心脏”之称的叙利亚战事处在胶着阶段之际.法国对马里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行动突然夺去了许多人的眼球。在这场看起来有点不对称的战事中.虽然法军装备占优。且得到了外部力量的支持,但在许多人看来,法军的地面军事行动仍存在着巨大风险。如果战事进展不顺利.马里极有可能成为“法国的阿富汗”。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华北民兵》2013,(3):54-55
法国为了自身利益,投身马里内战,企图速战速决,结果深陷泥潭,进退两难;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忠告,冒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缅甸内战持续不断,不仅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也殃及中国边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赵俊兰 《政工学刊》2011,(10):69-70
2011年8月5日晚,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的担忧,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的AAA级下调至AA+级。这是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遭“降级”。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标普为什么要下调美国的评级?下调之后全球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基层官兵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中法文化年刚刚落幕之际,9月20日,“中法航空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先生等中法两国政府官员及200余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防科工委、民航总局、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航空航天企业协会、法国国际技术和贸易促进署共同举办。中法航空制造界人士会聚一堂,共谋发展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法国右翼政府上台后,颁布了未来6年军队的开支计划,全面增加了国防预算。2003~2008年用于购买装备的经费为880亿欧元,平均每年146亿欧元。2005年的装备开支预算为147亿欧元。尽管受财政预算的限制,但政府还是额外增加5亿欧元用于提高军队的日常运行开支,比2004年增加了1.3%,达到了177亿欧元。法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已连续3年为军队争取到巨额资金,要把这支老牌劲旅进行弃旧扬新的变革。强化战略力量事实上,法国早已将太空视作未来新的防御前线。2004年12月,法国在法属圭亚那发射了新式Helios-2间谍卫星。据国防部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2月,法国宣布完成从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撤军。此前,法国已经完成或开启从非洲国家马里、加蓬、布基纳法索等国的撤军。2022年8月8日,美国务卿布林肯访问非洲并宣示拜登政府的非洲战略。这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发布美国“新非洲战略”以来,美国非洲战略的最新版。种种迹象表明,大国在非洲的角逐正呈现出消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于晓明 《环球军事》2014,(16):60-61
2013年1月10日,伊斯兰武装组织占领了马里中部城市孔纳。这是个战略要地,向南扼住撒哈拉沙漠的入口,而北距马里首都巴马科不足600千米。战火烧了一年,马里北部几乎都陷入了伊斯兰武装组织之手。而这仅仅是一个序幕,将牵进更多的西非国家在此大打一场。战争开始时,伊斯兰武装组织联合了当地图阿拉格部落分离主义势力。这股势力已经战斗了不下30年,一心要从马里政府统治下自治。当时,图阿拉格雇佣军得到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暗中支持,卡扎菲给他们送来武器与装备,支持他们与马里政府抗争。可待到卡扎菲一死,北非各个不同的伊斯兰组织都成了气候。他们将利比亚的军火操控在手上,有了武器,有了志愿者,竞成了一支可畏的军事力量。这些伊斯兰武装组织又联合了图阿拉格部落分离主义势力,一起围攻马里政府。  相似文献   

17.
庄林 《环球军事》2009,(7):16-17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巴黎法兰西军事学院举行的题为“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专题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一时间,国际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评论,法国国内民众对此反应不一,过半数人表示赞成,但也有的人表示反对。从北约创始国到退出北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再到今天的又上“北约军船”,到底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正马里北部在2012年初爆发危机,国家领土近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极端组织和分裂势力占领近10个月之久。为帮助马里早日走出危机,联合国安理会决定设立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授权联马团尽其所能助力维护马里和平。从2013年末开始,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陆续抵达任务区。此次是中国作战部队首次登上国际维和舞台,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本文作者是名"90后"士兵,他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维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提时,爷爷的从军故事时常萦绕在耳旁,"扛起锹镐咱也要做国家的栋梁";当兵后,父亲总对我讲:"咱家三代工兵人,干就要干出开路先锋的模样。"  相似文献   

19.
史放 《环球军事》2010,(23):60-61
1939年9月7日,也即德军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一周后,法国军队大举攻入德国的西部边境。如此一来,德国的后背被插上了一刀,从战争之初就处在了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中。法军的进攻是天方夜谭吗?不是。因为法国人在一开始的确就是这样做的。那么德国腹背受敌的局面是痴人说梦吗?  相似文献   

20.
刘军 《政工学刊》2013,(11):19-19
近日,在某部一次基层营以上主官向上级首长的汇报中,首长临时要求改“照稿汇报”为“口头汇报”。个别主官由于心理紧张,出现逻辑不清、答非所问的现象。无独有偶,在主题教育讲评会上,“照本宣科”的问题也再一次被提了出来,成为官兵热议的话题。 “照本宣科”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拐棍”为何难以摆脱?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该部基层单位官兵,归纳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思想懒惰,图方便省事。个别政治教员责任心不强,又不愿吃苦,平时不思考,工作没统筹,离了稿子自然心里发慌。某舰队授课比武冠军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节优秀的40分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