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事的由来还得从墨索里尼说起。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岛胜利登陆,促使面临本土作战的意大利内部发生了叛乱。独裁统治者、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软禁。9 月3日,意大利投降并与盟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希特勒闻讯后,亲自派出特别行动队奇迹般地救出了墨索里尼。这一成功大大地激发了希特勒的想像力。为了挽回自己在战场上日益显现的颓势,异想天开的希特勒竟然图谋刺杀反法西斯联盟领袖丘吉尔。由此, 引发了英国北诺福克海边一个小村子里的刺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期间战绩极差,对其原因的分析,当前国内只有一些只言片语的文章,还没有专文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本文以《齐亚诺日记》(齐亚诺曾任意大利外交部长等要职,是墨索里尼的女婿.1943年他带头发动了反对墨索里尼的政变,后被杀害.齐亚诺留给后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的日记,西方一些史学家认为这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之一".本文以下所引资料非特别注明均见《齐亚诺日记》)为主结合其他材料力求从各个角度对意军的腐败无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好书推荐     
《军事史林》2010,(8):64-64
《墨索里尼的末日》说到墨索里尼的死,官方历史资料都表明他是死于意大利游击队员之手。  相似文献   

4.
奥托·斯科采尼(1908—1975)是纳粹德国党卫队(SS)领袖之一。他指挥SS别动队多次成功地实施了希特勒部署的绝密闪电偷袭。1943年意大利发生“7·25”事件,推翻了墨索里尼。希特勒立即在元首大本营单独召见斯科采尼,指派他去意大利执行营救墨索里尼的“橡树计划”。9月12日,星期天,斯科采尼率领伞兵别动队,押解一名事先被绑架的意大利将军、空降到意大利大萨索山山顶旅馆(临时监狱)旁100码处。这个山顶是亚  相似文献   

5.
朱竟成  刘平 《环球军事》2006,(22):40-41
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但它在大战中的地位却远不及德国纳粹集团甚至军国主义的日本。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野心颇大而实力有限,喜欢耀武扬威实战能力又相当空虚,刚愎自用而又少谋寡断。加上意军素质较差,所以在其组织实施的战役中,没有一次获得过较大的胜利。从意大利正式宣战到墨索里尼政权垮台、退出战争的3年时间里,意大利军队虽然到处点火,但每次都是气势汹汹去,损兵折将归。  相似文献   

6.
1943年7月10日,盟军继北非战役大获全胜后,又在欧洲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土崩瓦解。由巴多格里奥将军领导的新政府退出轴心国阵营,9月8日,与盟军在阿尔及尔达成了停战协议。尽管意大利新政府对协议秘而不宣,诡称将继续与德国人并肩作战,但狡猾的希特勒还是嗅到了风声,开始加紧制定全面解除意军武装的计划。随着墨索里尼的垮台,很多东南欧原来由意军占领的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这一点引起了盟军和德军的共同关注。为了抢占“墨索里尼遗产”——位于爱琴海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提起“法西斯”,人们就会联想到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暴行。然而,“法西斯”却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起源于罗马。 当时罗马每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荷着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这种答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来处人以死刑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行官便吼叫着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8.
魔鬼的末日     
1945年4月25日傍晚,意大利法西斯魔王墨索里尼在格朗多拉小镇钻进一辆黑色轿车,由一些死党护卫向瑞士潜逃。次日拂晓,他们驶上科罗湖公路。丧魂落魄的魔王害怕遭到游击队袭击,让保镖扶着爬进了一辆装甲车。果然,没走多远,车轮就被游击队安置在公路上的一枚三角钉刺穿,无法前进。一支游击小分队鸣枪示警,从山下向车队走来。  相似文献   

9.
《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研究员陈祥超先生积多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史论结合,集历史性、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兴衰与历史影响作了全面叙述,不仅填补了中国学术界有关意大利法西斯史研究的空白,还就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创新性见解。就学术价值而言,该书堪称中国学术界相关研究的上乘之作,也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一场世  相似文献   

10.
从1942年底到1943年夏,美英盟军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区取得一连串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意大利法西斯势力,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国王解除了墨索里尼的首相职务。8月15日,继任首相的巴多格里奥元帅开始与盟军秘密谈判媾和。9月8日,当艾森豪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元帅     
意大利元帅设立于墨索里尼执政时期,分为两级四种.其中以最高帝国元帅军衔为最高,其次为陆军元帅军衔、海军元帅军衔和空军元帅军衔.其中陆军元帅军衔和海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924年;空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 933年;最高帝国元帅军衔设立于1938年.所有这四种元帅军衔均于1 946年取消.在意大利设立元帅军衔期间,共有2人被授予最高帝国元帅军衔,13人晋升陆军元帅军衔,1人晋升海军元帅军衔,1人晋升空军元帅军衔.13位陆军元帅中,7人是一战期间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或高级将领;2人因第二次埃意战争晋升为陆军元帅;4人在二战期间晋升为陆军元帅.  相似文献   

12.
史放 《环球军事》2011,(19):51-53
当德国军队在1940年夏天横扫法兰西的时候,纳粹德国无疑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的焦点。与此同时,有一个人却对自己国家所受到的“冷遇”感到不满,他就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他看来,希特勒曾几何时还要循着自己的路径前进,而现在的意大利也需要获得更多的胜利、更多的领土、更多的“荣誉”……  相似文献   

13.
张国权  苏晔 《环球军事》2004,(21):50-51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  相似文献   

14.
毛瑟 《环球军事》2006,(13):44-45
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捷克斯洛伐克战略地位重要,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因此,希特勒德国对其早就垂涎三尺。1938年9月30日,希特勒、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墨索里尼及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在慕尼黑正式签署了将捷克境内的苏台德区强行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意大利的宪兵制度最早诞生于1848年撒丁王国时期,此后经过漫长历史发展的考验,历经王国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其中包括墨索里尼的20年独裁时期。1946年6月2日,意大利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改变政体为共和国。新的意大利共和国对历史和传统进行了很好的继承,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机构和设施,其中包括非常古老的宪兵部队。  相似文献   

16.
希特勒自杀了吗?墨索里尼尸骨在何处?纳粹宝藏在何处?珍珠港遭袭是美国苦肉计?希特勒为何停止进攻敦刻尔克?纳粹到中国西藏探险寻找什么?斯大林为何不防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二战同样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谜团。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经过协力血战,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并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改变了世界面貌,而且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史放 《环球军事》2008,(24):60-62
1940年8月,正当英德两国的空军在不列颠上空打得不可开交时,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突然决定:应该派遣意大利空军赴英伦参战。他觉得这样做是一举数利,既可以增进轴心同盟的牢固,又可以振奋国民的战时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如果再不展示实力,那么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就将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相似文献   

18.
1941年5月10日,苏格兰,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单独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 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令世界震惊,众人迷惑不解.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此行是专程与英议和,矛头对准苏联;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二意,出卖盟友;希特勒则对此百般辩解,骂赫斯"精神失常";连英国政府首相丘吉尔也莫名其妙,称其言行是荒诞的;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政府更是如在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赫斯出走,可谓是二战期问最大的闹剧,在一片扑朔迷离的"解释"中,只有英国反间谍机关苏格兰场的一些人是"世人皆醉我独醒".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战略上的关系是,一方面既有一串政治军事同盟条约,另一方面又有剧烈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深刻危机。这里反映出它们的战略目的,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而特殊性恰恰是最本质的方面。本文着重对它们的特殊性作一剖析。德、意、日发动战争的共同性是,扩大侵略,瓜分世界。它们为此而先后签订的条约有:1936年10月25日,德、意签订的被墨索里尼称作“柏林——罗马轴心”的正式协定。这个协定的中心内容是,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德、意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  相似文献   

20.
军事文摘     
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人1938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自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授予了意大利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1901—1954),表彰他证实了中子袭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了由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他领奖之后,为了摆脱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桎梏,全家移居美国,很快就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器重。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德、意科学家终于在1942年12月2日下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室内网球场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开始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接着,费米又到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穆斯参加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年16日参加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原子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