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防科技》2010,31(6):1-2
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夺得全球性能桂冠之际,国防科大校长张育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天河一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
正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是全国首批入选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该团队先后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该团队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先后7次位居  相似文献   

3.
<正>继2010年天河一号问鼎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后,天河二号于近日再次登上世界之巅,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我国超算事业从千万亿次向亿亿次的突破和跨越,标志着我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这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战略性成果,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梦想伟力,积极释放融合威力,持续激发创新活力,生动彰显文化魅力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国家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诞生。“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能力实现了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重大跨越,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数字     
正1441个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全国两会后,已有至少13省份削减了1441个议事协调机构。33.86千万亿次来自科技部消息称,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榜首。  相似文献   

6.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介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概念内涵,回顾"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途径,总结了"天河"超算协同创新模式的经验分析及启示。研究表明,国防科技大学"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在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分析其发展模式,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科技发展平台,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加速军地资源共享、科技互通,有助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7月14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再传捷报——福清核电5号机组外穹顶封顶混凝土浇筑圆满完成。至此,"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高度达到73.98米,成为福清核电现场"新地标"。核工业是国之重器。  相似文献   

8.
<正>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研制情况。他表示,我的心愿就是希望继续开展深空探测,让中国人走得更远一些,走到太空探测的最前沿。问:"嫦娥二号"卫星与"嫦娥一号"主要有什么不同?答:"嫦娥二号"卫星继承了"嫦娥一号"的备份设备。根据探月工程的规划,"嫦娥一号"的成功就代表探月一期工程已圆满完成;"嫦娥二号"就是为了把这些备份设备利用起来,把它划到探月二期工程,作  相似文献   

9.
<正>5月25日,"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意味着该工程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创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表示,"华龙一号"穹顶成功吊装不仅直接推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标准体系建  相似文献   

10.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将按计划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如期升空。"今年是"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试制的关键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就"嫦娥一号"最新进展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的技术特点、今后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景以及取得顺利进展的基本经验。他指出,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顺利发展的关键:一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有一支敢于自主攻关的队伍。  相似文献   

12.
风采     
<正>在"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本刊记者提前采访了探月工程相关领导和科研人员,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别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相关情况。言谈话语中,寄托了他们对"嫦娥二号"的美好祝愿,也展示了这些托举嫦娥飞天幕后英雄的熠熠风采。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计算产生和分析的数据规模日益增长,高性能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在体系架构和软件管理方法上面临重大挑战。针对天河-2系统的新型分层混合存储架构,提出一种由应用程序耦合的协同式突发缓冲技术来有效利用其存储资源优势。该方法采用运行时动态耦合的方法,将临近计算任务的分布式高速存储资源聚合成为一个的巨大的协同式突发缓冲区,通过采用文件命名空间投影的映射方法组织全局数据视图,利用位置亲和和感知数据意图的方法来挖掘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并利用应用并发度感知的策略优化数据移动效率。天河-2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优化多种典型应用场景,可获得高可扩展的突发并行输出带宽和稳定的持续并行输出带宽,可显著提升数据分析场景的输入/输出性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超级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卫星年底前将要发射。近日,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他说,与"嫦娥一号"任务相比,"嫦娥二号"任务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相应的风险也更大。吴伟仁介绍说,在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应对我国首次探月活动高技术、高风险的挑战,工程各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16.
<正>"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杨铁诚、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工委书记赵丽江、"长征三号"主任设计师李聃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嫦娥二号"任务火箭系统队伍建设的情况。他们认为,运载火箭系统这支队伍是一支既年轻又成熟、既能战斗又经受过考验的好队伍。有这样一支队伍,一定能打一场漂亮仗!  相似文献   

17.
<正>"嫦娥二号"探月发射前夕,"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张廷新、副总指挥太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在卫星研制过程中如何确保进度和质量等问题,畅谈了各自的切身感受。他们深情地说,我们把探月卫星当成自己的宝贝。记者:"嫦娥二号"卫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张廷新:"嫦娥二号"卫星主要有两大功能:验证、探测。验证直接入轨技术、轨道机动技术、X频段的测控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等;在100公里环月轨道对整个月球进行探测,尤其要对"嫦娥三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国防科工局11月8日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后,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等专家对记者讲  相似文献   

19.
正在兰空某通信团,王疆虹是当之无愧的"女一号":不仅是团业余演出分队队长,是连队到团队各级文艺晚会的头牌主持,还是连队战备值班"一号班"的成员。"一号"自有"一号"的范,"一骑步尘"确实不易接触。记者几次电话联系预约采访,都是扑了个空,上次临近熄灯时间记者再次打去电话,想连线采访,仍然被告知她在话务训练教室,为新兵辅导专业业务。眼见到了熄灯时间还在工作,看来这"一号"也不好当。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儿泪亦重千钧。王疆虹并不是个轻易流泪的人。父亲瞒着她为她报名参军、她不得不辞掉历经艰难才考上的中石油某加油站会计岗位时,她没哭;被团里评为"文艺先进个人",却因其他原因与一次提干机会失之交臂时,她也没哭。去年5月,因业务成绩较为突出,王疆虹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前夕,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严俊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嫦娥二号"科学目标、探月对天文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以及国家天文台所做的工作。他说,"嫦娥二号"是承前启后的,我的工作也一样。问:"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答:人类探月大致分"探、登、驻"三个阶段。"探"就是对月球进行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驻"就是在月球建立长期的基地。我们目前进行的是探月的第一阶段工程,分为绕月探测、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返回。"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的桥梁,原来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经过适应性改造研制而成,是为"嫦娥三号"提供先行性试验。"嫦娥二号"的科学任务是根据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