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之际,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横扫欧亚,震撼世界。此时,南宋国土破碎,西部防线崩溃,蒙军恣意横行,形势发发可危。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里,蒙古军为了攻取南来巴蜀之地,却不得不断断续续用兵长达半个世纪之久(1227-1279年)。这与历代王朝取蜀的进程,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比较,形成了强烈反差。例如彭磐泉辑(蜀故)卷二载;“秦伐蜀,十月取之。后患平蜀王衍,七十五日;”李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云,北宋王全斌取蜀,自发兵到孟貂投降,“总共止六十六日。”其实这一军事奇迹的创造,正是四川军民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有力…  相似文献   

2.
在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司马错伐蜀则奠定了军事基础,二者具有同等之功。生活在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王时期的司马错,提出了得蜀即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的军事战略思想,并具体指挥了伐蜀战役、平定蜀乱和黔中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为秦横扫列国实现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汉中,是一块十分古老的地方。据《史记·秦本记》载,秦惠文王13年(公元前312年)设置汉中郡,“汉中”一名从此出现,迄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汉中便引人注目的载入史册。在战乱频繁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4,(8):46
正[案例]在战国时期,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然而,赵国自恃兵力强于燕国,起了伐燕之念。当时辅佐燕国与其余五国一起抗秦的名士苏代,为了劝说赵惠王减少合纵内部的摩擦,遂前往赵国进行劝说。当时,赵惠王见苏代前来进见,深知其来意,便故意东扯葫芦西扯瓢地与苏代寒暄。而苏代也佯作闲散地跟赵惠王聊天,他说:"我今天在来这里的路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演到诸葛亮设计巧取曹操地盘汉中时,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心态,经过杨修杨主簿那么一琢磨,表现得一览无余——“鸡肋”食之无肉,嚼之有味,弃之可惜,“汉中”夺之无益,战  相似文献   

6.
险扼古渡孟津关彦春,沙丹孟津关,位于古黄河津渡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之地,故名。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为镇压黄中起义,确保洛阳安全,首次于此置关。孟津关北濒黄河,隔河与太行山、王屋山相望,南依邙山岭、洛阳,西靠崤山,东接小平津关,...  相似文献   

7.
陆浑,古地名,亦称瓜州。原指今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两国把居于其地的“允性之戎”迁于河南伊川,起名叫陆浑。汉置陆浑县,县北有陆浑关,故城在河南嵩县东北。陆浑关北有洛水,南有伊水,中间有从西南向东北延伸双峰竞举如熊耳的熊耳山,成为两河的分水岭。东北为熊州(宜阳),地势十分险要。唐朝宋之问寒食节洛阳回陆浑别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秦、魏围绕以关中东部地区为核心的河西地[1],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军事斗争.河西地的归属问题,对于秦、魏两国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吴起在离魏去楚之际曾经说到: “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2]可见,秦、魏两国的强大与否和河西地的归属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简析秦灭六国的“远交近攻”方略郭之昀,沙丹秦国的“远交近攻”方略是秦昭襄王至秦王政几代国君所奉行的军事战略,它贯穿于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秦国诸王在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围绕着兼并六国这一既定目标,把军事和外交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了长期不懈地努...  相似文献   

10.
陕西汉中,是长江支流汉江之源。当年受封汉王的汉高祖刘邦,就是从这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入主中原,唱出了他的大风歌。今天,汉中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带领人民乘改革的东风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创建全国历史名城的同时,以火热之情,高唱了一曲新时代国防“大风歌”,受到了来此视察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的高度评价。 1996年,汉中地改革后,全市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同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城市一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市委、市政府一成立、“一班人”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议军会”。市里“五大班子”和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学习军事工作文件和规定,并进行了轻武器实弹射击,共同体验军事生活。  相似文献   

11.
山海关     
举世瞩目的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隅,北依燕山,南濒渤海,西有石河,东接丘陵,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为燕京(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它是明长城东部最重要的关口,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在北构筑长城,建关设卫,因建于  相似文献   

12.
秦巴虎下海     
虎,猫科,山中之王也。“秦巴虎”非猫科,非山中之王,非以食为生,然却虎啸生风,令今人刮目相看。1992年汉中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出台,汉中军分区所属人武部门的以劳养武被列入“五虎工程”之一。到年底,以劳养武产值超过1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000多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陈独秀是反对北伐的。近来,胡庆云撰文提出,陈独秀并非从根本上反对北伐,而是先积极后消极,在战略重点上犯了错误。说他先积极是因为他在北伐开始前曾多次表示希望早日北伐的愿望。如1926年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时,陈曾致电北京,要求解决北伐问题;后来又致电或写信给汪精卫、蒋介石,敦促他们“必须开始北伐”,提出“要乘吴佩孚势力尚未稳固时,加以打击,否则他将南伐,广东便没有积聚实力之可能。”但就在北伐即将开始时,陈独秀却突然发表《论国民  相似文献   

14.
娄山关情思     
海拔1400米的娄山关,是川黔公路的咽喉,北据巴蜀,南拒黔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关口环顾四周,西有大娄山,是娄山山脉的主峰,东是小娄山。从北面上关,公路出桐梓红花园,呈之字形盘旋到峰顶,靠关口北面悬崖上,镌刻着红军书法家舒同书写的“娄山关”三个大字。关上巨幅大理石上的毛泽东手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56-61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1969年经中央批准建设,定点研制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之一。公司包括南,北两个工业园区和汉中研发中心,占地面积4700亩,资产总额60多亿元,职工近万人,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有六十四回写荆州。诸葛亮称古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荆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刘克毅胸怀全局,心系武装,在这块自古以来就为兵家重地的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夏、商两朝及西周初年,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这就是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乱的东征之役。这几次战争发动者的命令和有关言论,经后世史官之手以“誓”、“诰”的形式载录于《尚书》之中,分别名为《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和《费誓》。这五篇文献,以其对战争命令和战争言论的专题记载,为研究上古时代的战争动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8.
《国防》1999,(8)
陕西省汉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之一。1993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视察汉中时,为360万汉中军民写下了“兴汉中、奔小康”的题词,并要求汉中军分区和驻军部队发扬我军拥政  相似文献   

19.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20.
不少论者言战国,多着眼一个“战”字,认为秦灭六国只是“战”的结果,不存在什么“不战而胜”。这种认识至少是不全面的。秦对六国既有战胜之策,也有不战而胜之策,而其中主要的恰恰是后者。秦对六国的不战而胜之策,概而言之,有以下几条: (一)实施战略欺骗,松懈六国斗志。秦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早已确定。《史记·商君列传》载,秦统一中国的战略计划分三步:首先富国强兵,夺占地利;尔后"东向以制诸侯";最后成帝王之业。其中第二步是关键,所谓"制",就是要逐步削弱、控制六国,为成"帝王之业"打基础。这一步对秦来说,是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