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它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的伟大转折,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壮丽起点。正因为长征具有非凡的魅力和伟大的历史意义,有关长征史的研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学习党的历史。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也指出,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而又极为厚重的创造史、奋斗史、发展史,既展示着苦难辉煌、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又蕴含着揭示规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在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实施这一战略,对新疆、对兵团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再造兵团辉煌,这是摆在每个兵团人面前的严峻考验和历史责任。面对这一问题,方方面在的人们都在进行思考、探索,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与建议。本栏特选发几篇有关这方面的议论,以期对兵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兵团文化的形成既离不开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在兵团的千千万万的屯垦者的心血与汗水,也离不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的有力支持。充分认识这些传媒因素在兵团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影响兵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多元化因素,也有助于我们在兵团“二次创业”的历史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传媒的作用,及早完成“再创兵团辉煌”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纵论长征文化 [韩洪泉]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三军会师大西北,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书写下悲壮豪迈的一笔.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集中反映在历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长征历史呈示了辉煌壮举,长征精神铸就了不竭力量,长征文化凝成了宝贵遗产.长征文化既是长征历史的自然产物,也是长征精神的外在呈现,具有丰富蕴涵和深远影响.近年来,长征文化研究蓬勃兴起,蔚成大观,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长征研究宣传中最为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之一.从文化的视角考察长征,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长征的研究、学习和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出现过两次正义战胜邪恶的世界大战,也出现过两次推翻反动阶级的伟大革命;经济空前发达,科技空前进步。社会空前繁荣,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空前提高。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纪末,人类充满美好希望,将雄迈地跨进新世纪。对于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舰船,20世纪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尤其辉煌。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07,(11):96-97
党的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作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也表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是新中国成立、中共中央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处驻地。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颁布实行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西柏坡是中国革命史上改天换地的辉煌革命圣地、新中国开国领袖们"进京赶考"的伟大出征基地,西柏坡精神昭示和照耀着光辉的未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励奋进的神圣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9.
正登月,无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早已成为彰显人类探索精神的一面旗帜。今年是人类登月50周年。1969年7月21日,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足月球的人类,正式开启了辉煌却略显短暂的人类登月历史,他的成功也宣告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虽然仅仅三年后,美国政府就中止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时至今日,再没有人类踏足这颗地球唯一的卫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搏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年抗战的辉煌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74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实现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命运转换的一个伟大标志,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兵团党委提出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这是新形势下兵团广大干部、职工为之奋斗的目标.的确,兵团在早期创业时曾有过事业的大发展,有过辉煌的业绩,这是兵团人的骄傲和自豪.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建设一个富裕、文明、民主的兵团,就成为兵团人  相似文献   

12.
七月颂歌     
七月 ,隆起在岁月之河的深处 ,辉煌在历史丰碑的顶端 ;七月 ,从记忆的潮水中涌出许多惊人的传奇和故事。她是一笔永恒的、让千千万万华夏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每年七月 ,意念与激情酿造出赞美七月的颂歌 ,亮了山 ,亮了水 ,也亮了 12亿人民的心。七月的故事 ,最初是那只小船载来的星火、红灯和朝阳。于是 ,关于舵手的英明与伟大 ,白帆的鼓动和迅猛 ,大橹的催发和力度 ,标灯和航向的拓展 ,以及大浪淘沙的歌谣 ,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亮点、热点和兴奋点。有黑暗 ,就会有人点燃明灯 ;有征人 ,就会有人举起旗帜。当呐喊变成愤怒 ,当愤…  相似文献   

13.
正2月3日,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在兵团宣传文化部门和单位调研并同大家座谈。他强调,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主动服务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在新时期全力以赴推进兵团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引领新疆先进文化发展,再创兵团文化发展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伟大建党精神是从百年党史的整体性出发,从而思索党走过的百年征程,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条件下的精神凝练,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取得辉煌成绩的内生原因。延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期和实践主题下的具体样态,在本质上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特质。其中,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诞生的重要前提,必将成为砥砺前行新征程的精神支撑和无形动力。如今,我们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处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刻,必须回顾历史,汲取养分,向新征程再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既是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历史,也是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而不懈探索的历史。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相似文献   

16.
一杨利伟,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随着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草原成功着陆,杨利伟的名字迅速传遍世界。他的“首飞”壮举,成为中华民族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中华民族是最早产生飞天梦想的伟大民族。嫦蛾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艺术形象美妙绝伦。中国明代的万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火箭进行升空飞行试验,第一个为人类探索太空飞行献出了宝贵生命。杨利伟的“首飞”成功,使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嫦娥、万户到杨利伟,从辉煌到衰落,从衰落到再度辉煌,中华民族经历了  相似文献   

17.
空一师某团飞行一大队是空军组建最早、实战次数最多,有着光辉历史和卓著战功的先进集体。在空军历史上首创空战、近战、夜战胜利,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6架的辉煌战绩,涌现出李汉、褚福田等多名战斗英雄。参加过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科研试飞。国庆阅兵、奥运安保、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面镜子,鉴古方能知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琳琅满目。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温一幕幕历史活剧,读者的心弦为之深深触动,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或欢欣鼓舞、或凄凉悲怆,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和平安宁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纵观我国历史,民族和睦、国家统一是主流和大势,但也不乏严重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内部矛盾与外敌入侵交织叠加,天灾与人祸接踵而至,所谓"兵连祸结、干戈扰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国近代史更是一部民族苦  相似文献   

19.
<正>伟大事业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的"协同创新自立自强——‘两弹一星’精神展"于2021年9月2日13:00起在国博南6、南7展厅对公众展出。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还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余年的辉煌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20.
<正>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习主席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各地各校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校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各学段各门思政课”。这些要求都为我们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也为红色文化精准融入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