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迫击炮系列已经发展得比较齐全:有自动系列、自行系列、遥控系列、多管系列、前装和后装、滑膛和线膛等;由于受资金和使用条件的限制,迫弹发展还不够平衡,品种较少且作用单一,严重制约了迫击炮的发展。但迫弹以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特点而经久不衰地生存着。在高科技日益应用于军事领域的21世纪,迫弹正由一弹多用,一炮多弹向智能化(末敏感和末制导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认为,有些枪弹击中人体后会爆炸。其实子弹头是不会爆炸的,只是有些子弹头击中人体后会形成可怕的爆炸型弹伤。从结构上讲,这样的枪弹(如达姆弹,俗称“炸子”,此弹由英国在19世纪后半叶制造)唯一的特点是弹尖部露出直径1毫米的铅心,由于弹头部露铅(软尖弹),弹丸进入肌体后,立即变成蘑菇状,并出现断裂,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全部能量传递给肌体,形  相似文献   

3.
美国几种典型的动能拦截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弹道导弹防御和反卫星计划的名义下,已经论证、研究、研制和试验了各种类型的新概念动能拦截弹及其最核心的技术设备——动能拦截器(KKV): (1)部署在外层空间或空中、用于拦截助推飞行中的弹道导弹的各种动能拦截弹,如部署在空间轨道上的“天基拦截弹”(SBI)和“智能卵石”(BP)动能拦截弹,以及部署在有人驾驶飞机上的“游隼”(Peregrine)动能拦截弹方案和部署在无人驾驶飞机上的“塔伦”(Talon)动能拦截弹方案等。  相似文献   

4.
二元弹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武器,是近年来毒剂使用原理上一个新的突破,对化学武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制定二元化学武器发展计划。美国不仅研究已知的致死性毒剂和失能性毒剂的二元弹,还发展新毒剂和新失能性毒剂二元弹。美国已经研制的二元化学武器有沙林维埃克斯和中等挥发度毒剂的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及导弹弹头等。  相似文献   

5.
南非是世界陆军武器的生产和出口大户。20世纪80年代,南非德内尔公司先后研制出两型先进的45倍口径身管155毫米榴弹炮:G5式牵引榴弹炮和G6式6×6轮式自行榴弹炮。配用增程全膛弹和增程全膛弹底排气弹后,射程可分别达到30和39千米。这两种榴弹炮体现出已故杰拉尔德·布尔博士的设计风格,除装备南非国防军之外,还出口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能源部核军工管理局于2018年9月宣布,B61-12核航空炸弹的最终设计评审已经完成,确认该航弹能够满足国防部的标准。军工局拟在潘得克斯工厂启动生产认证活动,将在2020年3月启动首枚B61-12的制造。B61-12是美国正在投入巨资打造的兼具战略和战术打击能力的新一代核航弹,未来将成为美国空军配备的主力核航弹,并且可能是唯一的核航弹。因为军工局目前的核武器延寿计划仅涉及4种核弹的延寿,其中仅有B61-12是航弹。发展进程——B61是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发的  相似文献   

7.
华丽 《环球军事》2008,(22):62-63
“窒息弹”,并不是一种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新式武器,但却始终披着种神秘的外衣。今年上半年,英军在阿富汗对塔利班武装人员发射窒息弹是它的最近一次现身。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以来,窒息弹已经在越南战争、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使用过,但由于杀伤力巨大,杀伤效果“太残忍”,受到《日内瓦公约》明文禁止。那么,“窒息弹”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武器呢?要想回答这一问题,还得先从“燃料空气炸药”谈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研制的钢种33SiMnB,用这一碳含量远低于传统弹簧钢(如60Si_2Mn)的新弹簧钢33SiMnB制造的载重汽车板簧、铁路轨枕弹条等弹性制件,不但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弹簧钢制成的相同制件,而且在冶金厂的钢材生产过程和机械厂的制簧生产过程中都显出成品率高、能耗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9.
明冬 《云南国防》2004,(2):43-43
“驻地战场化,战场堡垒化,堡垒地下化”,这是现代战争中战场布设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摧毁敌方的地下设施和杀伤掩体内的人员,通常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肩负“硬摧毁”的钻地炸弹和形形色色的“软杀弹”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广泛应用。无论是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新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中都可找到它们的身影。本文简要介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燧发枪(步枪原型)口径平均13.7毫米,到19世纪60年代,大多数军用步枪口径已减小到11毫米。1942年,德国StG44突击步枪首先使用7.62毫米步枪弹。随后,苏联的AK-47,美国的M-14,比利时的FNFAL等均采用7.62毫米步枪弹。 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以后,东南亚的丛林地形使得M-14步枪和北约弹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美军越来越感到没有必要如同“大石头打小苍蝇”那样使用大威力的北约弹和如此笨重的步枪。美军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需超过400米,用高射速、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62毫米弹头,可提高杀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能够提高自动补弹机构的效率,实现火炮内双层自动化弹仓同时补弹,针对现有自动化弹仓设计了火炮补弹机构的转弹器,对其工作状况进行了初步模拟研究,以验证该设计的可行性。通过构建转弹器的三维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并对转弹器中的关键部件进行强度分析,在有限元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对转弹器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指定的动作,实现弹丸的运输,满足设计指标。转弹器的设计和仿真验证对于优化设计转弹器,提高目前的补弹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弹链作为自动炮的供弹方式,对自动炮的射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弹链供弹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复杂的问题,对弹带进行简化并建立了弹带系统的方程。建立了自动炮刚柔耦合模型并基于试验进行验证,确保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弹链供弹机构对自动炮射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带系统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会对供弹阻力产生影响;弹链供弹系统所产生的供弹阻力通过作用于拨弹滑板从而影响自动炮的复进过程进而影响自动炮的射速。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次较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中制导武器使用的特点,阐述在现役武器系统发射平台不变的情况下,为其开发设计制导弹丸的研制过程中,怎样合理的选用试验用弹,以达到生产出高效费比的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14.
钟柏 《宁夏科技》2001,(9):24-25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试制“霹雳”系列导弹,60年代初,完成了产品图测绘;编写了导弹技术说明书;制定了产品部件、配套件及主要器件的技术条件;设计制造了一些专用设备与工艺装备并试制成功“霹雳”2号导弹。导弹由红外自动导引头、舵机舱、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及弹翼组成;鸭式气动布局,弹头呈半球型钝头,弹身为细长圆柱形,两对三角舵面和两对梯形弹翼呈十字形配置;飞行马赫数为2.2,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此后数十年,科技人员不断研制出“霹雳”新型导弹,使“霹雳”系列导弹成为我军的重要装备。  相似文献   

15.
枪械输弹系统,也称供弹具或容弹具,是指射击时将供弹体内的子弹依次输送至进弹口或取弹口位置的供弹机构。我们经常所说的弹夹、弹匣、弹鼓、弹盘、弹筒或弹链等,理论上都属于枪械输弹系统。有人认为,这个系统算不上什么高技术,不值得关注。其实不然。若输弹系统不可靠,不能稳定、连续、顺畅的将子弹顶升至指定位置,那么无论枪械的瞄准具多么先进,枪体构造多么合理,射手素质多么过硬,轻武器的威力都不可能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可见,小部件却有着大用途。下面,就让我们从制造材料、外形特征、供弹方式和位置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地面作战士兵装备的武器发展至今,其性能已不能满足未来战争的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和研制21世纪士兵采用的武器。美国率先推出集发射动能弹和高爆弹于一体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接着又推出了发射高爆榴弹的自动榴弹发射器——理想班组武器(OCSW)。这两种武器引领了轻武器的发展潮流,将成为21世纪地面作战士兵配装的武器。可以说轻武器更新换代的时代已经到了。  相似文献   

17.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某一区域不同机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合理分配排弹抢修资源,可以大幅提升区域内军队机场阵地的战场排弹抢修能力。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内各机场的排弹抢修资源分配问题:首先,针对不可预见作战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新的机场排弹抢修作业流程,引出排弹抢修力量分配所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其次,为解决提出的问题,建立计算排弹抢修时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依次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排弹抢修资源编配与力量建设的建议。本研究认为,军事机场排弹抢修力量应根据机场特点,合理分配排弹抢修资源;要以机场排弹抢修力量为主导,以外部支援力量为辅助,提升机场自身排弹抢修能力;可通过建设排弹抢修物资仓库和设置排弹抢修支援小组,提升多机场联动的排弹抢修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反恐防爆作战中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需求,着力减小杀伤性武器产生的负面效应,设计了一款定装式新型警用网弹。通过分析网弹结构和原理,建立了网弹发射效果评价参数,基于该标准对网弹进行膛内和膛外动力学分析,推导出了网弹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了网弹飞行的基本参数,证实网弹可获得有效初速,并实现缠绕捕捉目标。对于网弹动力学的研究可进一步促进警用非致命装备的发展,为定装式多用途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弹上控制装置是拦截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定了拦截弹是否可以对目标进行可靠拦截。弹上控制装置既要保证拦截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又要确保拦截弹发射后的可靠点火动作。介绍了弹上控制器的设计内容、关键技术和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双环境力解保设计方法,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弹道修正弹火力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无控弹,弹道修正弹的射击精度大幅提高,原有的无控弹的火力分配方案已不适用于弹道修正弹,因此对无控弹与修正弹的集火射击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弹道修正弹的均匀分块火力分配方案,仿真实例证明,该方案合理有效,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毁伤概率迅速计算出分块形式以及各个分块的瞄准点与耗弹量,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