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谍”一词,渊源于“谍”——这是中国古代对侦探人员的通称。《说文解字》载:“谍,军中反间也”。“间”字最初指敌人的弱点、罅隙。“谋知敌情,而乘间隙入之也”,正是谍的目的。①后来“间”和“谍”复合成一个词,古人则把使用间谍的行为简称为“用间”。  相似文献   

2.
日前,台湾当局公布了2007年度反谍报预算。据报道,此次预算比前一年度猛增了15倍,史无前例地达到1.5亿元新台币,并突然调升反情报部门隶属层级。分析人士指出,台当局此时抛出反谍报预算,显然是想躲避舆论关注视野,试图在一片“倒扁”声中蒙混过关。但让陈水扁始料不及的是,此预算一公布就招致猛烈抨击。岛内各界痛批当局借口反“共谍”之需,实则暗藏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拿防“共谍”渗透当幌子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负责监控台军内部的军事安全总队预算2006年度为983万元新台币,此前几年也都维持这个额度。今年台“国防部”却借口“共谍…  相似文献   

3.
《孙子·用间篇》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干度,必取干人,知敌之情者也。”说的是开明的君主,贤良明智的将帅,所以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在于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能靠祈求鬼神,不能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测,不可以天象星辰运转的度数去验证。而必须能任用有智谋的人做间谍,从敌人那里了解情况。间谍活动的最早历史记载我国最早记载有问谍活动的是《左传·哀公元年》,书云:“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碴,遂灭过、戈”。意思是,使用间谍始于夏代的国君少康,他曾派名叫女艾的臣子到浇那里进行间谍活动。还派他的儿子季杼诱杀浇的弟弟殪,终于灭掉了浇统治的过国和殪统治的戈国。这是发生在公元前约17世纪至21世纪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张浩间谍向来被交战国家视为“手足和耳目”,战争少不了间谍的参与。19世纪发生在远东地区的中日甲午战争,最后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日本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得益于日谍的情报工作。早在战争爆发前,日本军部就选派大量日谍到中国刺探军情、政...  相似文献   

5.
方亮 《环球军事》2010,(24):52-53
许多话题可以作为2010年的军事主题,而“间谍”绝对是其中的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年初以色列摩萨德对哈马斯高官马巴胡赫的暗杀为全年的“间谍秀”开了一个好头,而俄美间谍案则贯穿整个下半年,成为整场秀最为华彩的乐章。时值年底,《谍海风云》栏目为您挑出5起2010年最为引人注目的间谍案,帮助读者们把脉2010年谍海暗战。  相似文献   

6.
在和平时期,国际上的情报较量一点也不比冷战时期平静。即使是多年的旧案也会在一朝之间浮出水面。2009年,俄罗斯就曾将一桩11年前的间谍案搬了出来,并且对主犯进行了审判。那个在新时期扮演着“战争之王”角色的塞尔维亚人亚历山大·格奥尔基耶维奇获得了8年监禁的刑罚。这一切告诉人们,谍海无小事,入行须谨慎。  相似文献   

7.
在间谍的世界里,获取秘密情报的方法很多,从古老的跟踪窃听、检查垃圾,到现代的窃取计算机档案、检查信用卡记录等等,间谍手段可谓层出不穷。但有时候,古老的美人计反而比那些高科技手段的效果更好。东条枝子:东瀛美女成恐怖“尸谍”1939年,日本北海道敢死队培训学校的校长东条冥郎来到校园。他看着一具安卧在鲜花丛中的女尸忽而泪流满面,忽而哈哈大笑。发了一通疯后,东条冥郎对周围的人说:“她就是我的女儿。如今她带着大日本帝国所需要的情报回来了!”说着,东条冥郎忽然拿出柄匕首,朝着女尸的腹部切了下去,在尸体腹腔内取出一颗药丸。周围…  相似文献   

8.
“美艳红妆,原是杀人利刃;石榴裙下,几多将帅骷髅。”当人们一提起女间谍,便会自然而然地把她们与美貌联系在一起。这类联系虽过分夸张女间谍色相作用的厉害,但的的确确闻名于世的二战王牌女谍南希、川岛芳子、卡拉、索米娅无一不是绝色佳人。但是,日本二战王牌女谍内山智美子却是一个谁见了都说丑的女人。你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可事实却的确如此。 1939年8月6日,日本谍报局来了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她身材矮小,额头凸出,一张灰色扁圆脸上长满了刺疮,鼻子扁平,两只眼睛浑浊无光,半睁半闭,嘴巴阔大无比,嘴唇肥厚,几颗黄黄的牙齿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令主考官恶心得直想呕吐。这个女人就是内山智美子。她的“三寸绝技”使她成功走向间谍生涯,并成为日本二战的王牌女谍。  相似文献   

9.
他曾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特别研究生,并在学院任教;他曾为军情5处效力并受到重用;他曾担任陶尔德艺术学院的院长和英国王室的艺术鉴赏顾问,并一度受封为爵士。然而,他真正的身份是背叛者。他就是绰号为“背叛术教授”的苏联间谍安东尼·布伦特。投身谍海锋芒初露1964年,军情5处终于查实了布伦特对国家犯下的一系列罪行。这些罪行暴露了英国战时安全工作上的严重问题,因此政府竭力进行掩盖,不让外界知道。在《泰晤士报》和电台采访布伦特之前,政府让他以《政府官员保密法》为依据,拒绝回答向苏联提供国家秘密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些情况早已不…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间谍战的历史中,法国谍王戴戎爵士(Chevolierd,Eon)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每次执行任务时男时“女”,以致1775年11月11日的《晨报》这样报道:“伦敦城将因戴戎爵士的性别制订新的政策。目前的赌注是7对4赞成其是女人不是男人。人们在争论不休,要求当事人在15天内解决这一难题。”而戴戎对此却一笑置之。  相似文献   

11.
本刊特稿热点评述军事人物兵器大观和平之盾外军掠影兵器大观专家论坛域外传真未来战场军事科技未来战场谍海风云台湾军情周边军情兵器大观军惰揭秘热点评说军情揭秘 2 3 5 6 7 8 9l0ll1416l8202225272830和平之盾军情揭秘军事科技台湾军情战史钩沉台湾军情军事新闻封面封二封三封底谍海风云点击军事人物域外传真第1期关注环球大势促进和平发展为了建立新型区域安全模式欧洲“旋风”式系列战机美国“海鹤”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瑞典萨伯一39战斗机英国皇家空军“台风一欧洲战士’战斗机英国霍克一100高级教练机美军首次演练太空战天战未来可能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说过这样的话:"由于得知双方部署是战争取胜的关键,所以运用谍报人员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普遍手段."有些间谍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改变了国家的命运.1941年,日本政府破获了一起间谍案,由此,直接导致了日本近卫内阁的倒台,这起间谍案的主角,二战六大间谍奇案的谍首、被誉为"红色谍星"的人物是谁呢?他就是理查德·佐尔格.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间谍情报活动甚为猖獗.特别是对军队开展的策反、渗透、窃密、可以称得上是“秘密战争”,一旦得逞,将直接损害国家的军事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乃至存亡。以下记述几则谍海轶事,希望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要善于用人之长 ,更要学会用人之“短”。美国有位女专家叫波特夫人 ,善用人之“缺点” ,她让线性思维又很热情的人 ,去做技术培训教师 ,因为他乐于教书 ;让线性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 ,去当警察 ,因为他爱管闲事 ;让系统思维而又热情的人当领导、顾问 ,因为他既高瞻远瞩又埋头苦干 ;让系统思维而又爱挑毛病的人去当工头 ,谁干得怎样 ,他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做到了各得其所 ,各避所短。在一般人眼里 ,“直来直去”、“吹毛求疵” ,也许都是“缺点”、“短处” ,但在波特夫人眼里 ,这些“缺点”和“毛病”同时也是“长处”…  相似文献   

15.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中,间谍绝对是身怀绝技、机智无比的神秘人物。然而,事实并非都是这样。在浩瀚的谍海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令人哭笑不得的外行间谍,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出身名门的间谍 1915年,努尔出生于印度南部一个王公家庭,幼年移居法国,讲得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1940年法国战败后,努尔随家人一  相似文献   

17.
如何能制止住铁流滚滚的苏联主战坦克?看看这张让西方人惊慌恐惧的苏联T-64坦克滚滚前进的照片吧。1981年苏联的T-64坦克优于任何一支西方武装力量所拥有的坦克。那一年的“五一”节,苏联举行阅兵仪式,殊不知一个英国情报军官却偷偷地溜进了一辆T-64坦克内部,拍下了里面的详情。这位情报官带回的结果极大地改变了冷战时期西方坦克设计与运用战术,让北大西洋联盟有能力造出了针对苏联王牌坦克的反装甲导弹。这次惊人的“偷天行动”最近由英国《间谍》杂志披露出来。小试身手先偷AK-47自动枪故事发生在东西方冷战的20世纪70年代。苏联人一鸣…  相似文献   

18.
王鑫 《国防科技》2003,(4):72-73
早在美伊对抗双方调兵遣将之时,在广阔的范围内,激烈而形式多样的情报信息战就已开始。综观美伊双方各个领域的情报对抗,表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一、无孔不入 自从海湾局势升级以来,美加紧了对伊拉克全方位多方式的“偷窥”。从太空到地面,用卫星派特工,达到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在太空,有美“太空谍眼”——家族庞大的军用卫星群。目前在海湾上空的通信及间谍卫  相似文献   

19.
他只是位正团职干部,却因治军严格,不少人呼之“汤司令”; 他长了一副娃娃脸,却在海上摔打了20多年,人送“南海虎将”美名; 他是一位军事干部,却已出版两本个人研究文集,有人赞他“文武双全”。他叫汤四明,是南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原大队长。  相似文献   

20.
宋祖兵 《军事史林》2007,(10):57-59
蒋经国是台湾谍报巨枭,也曾经是台谍系统的掌门人。殊不知他抵台初期,非但无权过问台湾的谍报系统,反而是台湾谍报系统内控的对象。那么处境如此尴尬的蒋经国,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就出任台湾谍报系统掌门人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