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设计的“喀秋莎”火箭炮还没有正式定型生产,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阿布维尔”便已经得到情报:苏联年轻的设计师利昂契夫正在莫斯科的一家科学研究所从事这种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出于对它的“兴趣”,德国情报部门展开了旨在获取“喀秋莎”设计图纸的“天狼星”行动。  相似文献   

2.
拨开岁月的风尘,日历回翻到1949年12月。刚刚胜利指挥完“三大战役”、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毛泽东,还来不及抖落身上的硝烟,就匆匆踏上了苏联“老大哥”的国土,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行程万里的出国远行。这里向大家叙述的是从外交部和中央档案馆近年解密的部分外事活动档案中,获悉的毛泽东访问苏联前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轶事。  相似文献   

3.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表彰对国家和社会建立功勋的个人和集体,1934年4月16日,苏联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关于设立“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苏联英雄”是苏联最高等级的奖赏,“苏联英雄”的获得者不但要被授予苏联最高级别的勋章“列宁勋章”和特别奖章苏联英雄“金星”奖章,而且两次获得这一称号的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还要在其家乡为他树立带有题词的半身青铜塑像,以表彰其功绩,  相似文献   

5.
汶徽 《宁夏科技》2002,(1):42-44
在阿富汗战场上,“萨格尔”导弹还在吼叫着。它是当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时留下的,有的是苏联军火商为了赚钱卖给阿富汗游击队的。如今,留在阿富汗土地上的“萨格尔”导弹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6.
1991年11月,美国海军得到1艘最不平常的舰只——1艘苏联建造的“毒蜘蛛”I型导弹艇。这艘艇从1992年至1996年一直在美国海军巾服役。1艘苏联舰艇怎么会在美国海军服役呢?它的命运如何呢?这还得从头说起。“毒蜘蛛”级导弹艇是苏联海军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型新艇,工程代号1241。该级艇是由“纳奴契卡”级轻型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大舰队”计划的影响、“冷战”的开始以及战后十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促使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建立一支远洋导弹核舰队,并在短短20余年内就建成了一支可与美国海军相匹敌的强大海军,但也留下了种种隐患,最终随着苏联的解体从辉煌走向衰落,令人扼腕。苏联远洋海军建设的得与失启示我们,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应依据国家利益需求确定海军地位,科学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还应注重海军自身均衡发展以及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1983年,里根总统制定了“战略防御计划”(SDI),即一个评价保卫美国及其盟国免受弹道导弹危害的可行性研究计划。可以预言,苏联是强烈地反对“战略防御计划的。即使苏联多年来也在从事战略防御工作。本文试图论证在战略防御方面苏联巨大的研究工作和把苏联反对战略防御计划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苏联的军事理论抓住了本国的防御作为它的战略的主要基础。在全球战争中,这种战略还要求苏联军事力量在发射前摧毁敌人核力量,或在飞行中对他们的目标重新编组,使苏联将核武器到达祖国各地并支援和经受军事行动的各个战区的联合兵种作战。  相似文献   

9.
王金龙 《国防》2006,(7):77-7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以此为幌子偷偷向苏联边境调集军队,秘密部署攻苏行动,而苏军却视条约为“护身符”,几乎未做任何准备。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190个师,约550万人,兵分三路突然向苏联发起猛攻,第一天便侵入苏联50多公里,致使苏军陷入困境。苏联的惨痛教训,让人想起孙子的一句话:“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换言之,任何时候都不可把安危寄希望于敌人的“不来”、“不攻”上,而要把基点定在己方充分准备、无懈可击、无机可乘上。战争的变数很大,并非以单方意愿…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相似文献   

11.
大将档案 有10位大将在格列奇科和奥加尔科夫两位苏联元帅主编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上的人物条目中被冠以“苏联军事家”的称谓。他们分别是:加米涅夫、奥尔洛夫、斯米尔诺夫、赫鲁廖夫、安东诺夫、什捷缅科、叶皮谢夫、马里亚欣、科马罗夫斯基、阿尔图宁。阿尔图宁在仅仅是上将时就被称为“苏联军事家”。  相似文献   

12.
大胜 《国防科技》2004,(1):61-62
2003年11月11日下午,印度海军“兰吉特”号驱逐舰、“库里什”号轻型护卫舰和“乔伊提”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在印度海军东部地区司令班索尔中将的率领下,驶抵上海海军扬子江码头,开始对上海进行为期五天的友好访问。这是印度海军军舰第四次访问上海,来访官兵共985人。令人关注的是,此次印度来访舰队还在14日参加了中印首度联合搜救演习,与此前中巴海军联合搜救演习仅仅相隔20多天,印度《经济时报》认为,演习拉开中印两国军事关系的新篇章。苏联时代的“兰吉特”此次印度来访舰队旗舰“兰吉特”(Ranjit)号驱逐舰原来是苏联时期的卡…  相似文献   

13.
冰骏 《国防科技》2004,(1):91-91
自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以来,苏联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洋中发生了许多事故,但许多事故的严重后果无一不被苏联官方掩盖了。现在,随着苏联解体,一些“绝密”内情被不断曝光。如1961年6月的“K-19事件”、1986年10月的Y级核潜艇在百慕大沉落事件、1989年4月M级核潜艇“共青团员”号在挪威附近海域沉落事件等等。进入新世纪,俄海军核潜艇沉溺事件似乎延续了前苏联的苦难,于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相隔3年之后的2003年8月30日,俄海军北方舰队“K-159”号退役核潜艇又葬身巴伦支海海底。这里讲的是发生在39年…  相似文献   

14.
樊帅 《国防》2016,(2):66-68
来自北方的红星
  淞沪会战还未结束时,南京国民政府因为受西方国家制裁,无法进口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遂放弃自1927年实施的“反苏反共”政策,开始积极与苏联接触。  相似文献   

15.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中情局曾经成功策反了一个苏联高级专家,这个高级专家被公认为最值钱的间谍。据悉,198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一项旨在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为“解放原理”。收买苏联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专家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说,中情局的“猎头”们还是相当成功的。苏联不少高级专家都被他们招募,为美国效力。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舰载导弹垂直发射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苏联率先在“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上装备了SA-N-6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随后又在“无畏”级驱逐舰上装备了 SA-N-9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继苏联之后,美国的“标准Ⅱ”、以色列的“巴拉克-1”、英国的“海狼”、北约联合研制的轻型“海麻雀”导弹也相继装舰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还记得好莱坞大片《兵临城下》里的苏联王牌狙击手瓦西里吗?他那“一弹一命”的技艺不知令多少观众感到震惊,他们总是会问:“这是真的吗?”2007年5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全俄特种部队狙击手大赛就回答了这个疑问。这场在莫斯科近郊举行的比赛,云集了来自俄罗斯总统安全局、联邦警卫局、“阿尔法”特种部队、“信  相似文献   

18.
米格29家族     
《宁夏科技》2001,(3):14-15
昨天,米格-29曾拥有着自己的“出生”地苏联。它们在这里成长.更为自豪的是它们曾是苏联天空中美丽而优秀的’战鹰”.它们是苏联的骄做。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苏联的指挥、控制、通信及电子对抗(C~3CM)叫做电子战。苏联的电子战给我方所说的电于战增添了新的概念。在苏联的基本军事用语辞典中,多次出现与同敌人的指挥、控制、通信作斗争这一概念有关的词句。与我们译作REC这一术语相对应的原文是“radioelektronnaya bor'ba”,“bor'ba”可以译为“斗争、战争、战斗”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惯用的叫法-“战斗支援”。在最近的10年里,东西双方的军事指挥家经常发表这样的言论,“在将来的战争中,谁能  相似文献   

20.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4):70-70
1962年10月27日,古巴导弹危机最后时刻,赫鲁晓夫决定让步。但美苏对峙现场仍然气氛紧张,中突一触即发。美军舰队为了逼迫苏联潜艇上浮,开始投掷“模拟”深水炸弹,同时发信号称先打“模拟”弹,如果苏联人潜艇不服从指令将会有严重后果。水下确实有苏联潜艇--B59艇。但苏联人潜得太深,收不到美军的说明,只能听见深水炸弹的爆炸声。B-59艇艇长、政委和副艇长对于如何应对产生了意见分歧。艇长、政委认为战争已经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