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翁斌 《云南国防》2001,(5):47-47
人类自从出现了战争,就产生了“指挥”。从词意上看,“指”是用手指点,“挥”是挥舞摇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步入战争舞台,使指挥方式由人工式、半自动化式一跃而成为全自动化式。享有“军队超凡大脑”之称的自动化指挥系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相册里,有一张我年轻时的半身照片,穿一件开襟唐装上衣,头发梳得光亮,表情严肃。我之所以珍惜它,因为这是1941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我用以向日伪机关申请“良民证”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连同那个“良民证”,伴随我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3.
军事纵横     
某些专家,尤其是美国的专家认为,从战略角度讲,下个世纪将以他们称之为“第四代战争”的冲突为特点。这种新一代战争是什么意思呢?一方面,就是有别于下一代战争——使用高技术武器的运动战,上一代战争本身已接替了世界大战和非殖民化战争。在这种形式的战争中,也可以发现以前各代战争中所没有的“第四要素”。最近的、也是最典型的“第三代冲突”是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沙漠地区,敌人武装得很好,但士气低落,正如一位将军所说,它“几乎没有进行战斗”。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技术当然会显得很了不起。实际上,被称为“第四代战争”的冲突已经不再是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倒萨之战”开打以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多次在战争动员会上给美国官兵打气说:“这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零伤亡战争,美国有绝对把握取胜。”当然,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零伤亡”指的是美国士兵,而非伊拉克方面。然而事实看来,尽管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与伊拉克相比占了绝对优势,但美军的“零伤亡”目标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打破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的头4天里,美英联军就损失了31名官兵,  相似文献   

5.
大海上的天亮似乎比陆地上的要来得早些。张才智看了一下手表,时针刚指向凌晨4点多钟。张才智穿好衣裳,简单地洗了把脸,径直向指挥部走去。编队指挥部仍灯火通明。见张才智到来,翁平迎上来关切地问道:“又是一夜未眠吧!”“睡不着呵。”张才智边回答翁平的关心,边朝指挥部里面走去。快进入战争阶段,张才智和翁平商定,他们两人轮流值班,必须有一个人自始至终要  相似文献   

6.
俞征 《宁夏科技》2002,(2):76-80
被冠为世界第三代战机“经典作品”的F-15“鹰”战斗机,在海湾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出尽了风头,在近期的战争中又大出风头。  相似文献   

7.
岁月揭开了一件秘闻的帷幕:直布罗陀(英占),这个扼守大西洋和地中海航路咽喉的港口,本会在1982年5月31日夜八点,准时飞上天。阿根廷人瞄准了复仇地点事情发生在英国同阿根廷在马岛战争的白热化阶段。当时,阿根廷海军的一张王牌——“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在战区被击沉,国内舆论  相似文献   

8.
海天 《当代海军》2006,(2):69-71
自被任命“东方”号航母舰长的那一天起,张才智的脑海里都是航母战争史。这是张才智的习惯使然。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对军事有着特别的爱好,现在应该可以说是有着特别的敏感。就因为想更准确地推断世界战争史的运动规律,张才智曾专门去一所名牌大学的哲学系,正儿八经地当了回哲学旁听生。别说,由于有了哲学的逻辑思维,张才智对军事历史的把握、军事发展的推断、军事战争的规律,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见解。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在军事迷沙龙里始终有着不一般的威信。能到“东方”号航母上来任职,这是张才智没想到的。这可是 Z 国的第一艘航母,举足轻重呵。不仅是因为 Z 国有了这艘航母,Z 国海  相似文献   

9.
美军的高科技“士兵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可以在一些战争影视片中看到,参战军人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金属牌——军人身份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士兵牌”。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许多尸体无法辨认、被随便掩埋,这时,“士兵牌”对亡者的身份确认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死者的尸体无法被运回时,还可以带走“士兵牌”  相似文献   

10.
宋利伟 《环球军事》2008,(22):26-27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对技术最为敏感的军事领域也在发生着蚕蛹般的蜕变——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正在被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所取代。种种迹象表明,非接触作战就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之一,而非接触作战区别于接触作战的本质因素之一就是实现战争的“零伤亡”。目前,美军追求“零伤亡”的手段主要是推进战场的“两无化”。  相似文献   

11.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1,(3):114-115
二战结束之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个轴心国的战犯均在国际法庭上获得了应有惩罚,但是这张法网远没有做到“疏而不漏”。在战争胜利后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出于争夺纳粹德国尖端科技人才的目的,将大批在战争中犯有罪行的纳粹战犯送往美国,为美国的军事和科技实力的增长贡献力量。而美国相关执法部门在明知这些人有罪的情况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将他们放人美国。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进行的以黎(真主党)战争可谓大爆冷门。正像几乎占有全部战场优势的美军一直无法战胜被认为是乌合之众的伊拉克反美武装一样,以色列精锐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在过去近一个月对同样被称为乌合之众的真主党的牛刀杀鸡般的战争中,其军事效果也乏善可陈,其战略战术失误和战争损失倒比比皆是、惨不忍睹。不仅美、英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以色列打不赢这场“一支游击队在对抗一个国家”的“不对称战争”,现在以色列自己的媒体也承认,这是一场“最不成功的战争”(以《国土报》语)。牛刀杀鸡,战果寥寥以黎战争初起,以色列倚仗多年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对伊武器核查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在美、伊的猫鼠之斗中,核查成为双方都想打的一张牌——美国想方设法证明伊方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抗拒核查,“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造成了可以成为对伊战争理由的“严重后果”;而伊拉克则摆出积极配合核查的架式,力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以此作为抵御战争的保护伞,并争取国际社会取消长达12年的对伊制裁。那么,“对伊武器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拳手 《军事文摘》2011,(10):8-11
苏联解体后,长达数十年的“两超争霸”格局被打破,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失去外力掣肘后,其运用战争手段强取战略利益的“自由度”空前提高.于是,美国打着“自由民主”旗号,相继打响了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而“911事件”后,美国更是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凭借无与伦比的军事力最,发动了几乎遍及全球的“反恐战争”.如今,这波反恐...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人的军事辞典里,反恐和缉毒、救灾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不属于战争范畴的。但是,在去年“9·11”事件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即向全世界宣布:“这是恐怖主义发动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战争来回答。”于是,恐怖同反恐怖,一夜之间便跨进了战争的殿堂。那末,恐怖战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6.
1 92 2年 4月 ,继直皖战争之后 ,中国北方又爆发了以直系为一方以奉系为另一方的大规模混战 ,史称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皖战争中 ,直系与奉系系合作伙伴。战后 ,双方因利害冲突 ,由反皖盟友一变而势不两立。倾向直系的靳云鹏内阁被奉系张作霖蓄意推倒后 ,张立即推出亲己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另组内阁 ,引起了直系首领吴佩孚的强烈反对 ,乃成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双方的矛盾冲突既已激化 ,战争势难避免 ,以曹吴为首的直系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遂各自扩军备战 ,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战争爆发后 ,双方在津浦线、京汉线展开激战。由于奉军在京汉线遭到始料未及的惨败 ,使战局急转直下 ,奉军先退滦州 ,再退山海关。张作霖退至关外后 ,宣布东北“自治” ,对北京直系政府保持独立。之后 ,由于双方的共同要求 ,在英美的撮合下 ,终于达成共同协议 ,各守原防。北京政府旋即忙于处理“善后”事宜。  相似文献   

17.
傲楚 《环球军事》2010,(15):44-45
美国科学研究机构“国家优先项目“近日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称白宫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的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10500亿美元。其中,7473亿美元花在了伊拉克战争中,另外的2990亿美元则被阿富汗战争“分享”。  相似文献   

18.
青原 《国防》2002,(1):42-44
台湾当局认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争,必须“动员全民力量,以换取战争的胜利”。为适应总体战争的需要,做到“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台湾当局采取常备部队和后备役部队相结合的军事体制,实行“精简常备、广储后备”的精兵政策,后备役兵员被视为“国家”总体战力量重要的一环。台军制定了“平时广积蓄、战时速扩张”的动员政策,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后备役兵员的快速动员能力,以达“总体作战,以武拒统”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向海湾地区调兵遣将积极备战攻打伊拉克的同时,美国政府最近在硅谷等地的高科技企业撒下一张张订单,希望这些高科技企业为这场“势在必打”的战争提供高科技支持。 白宫负责信息技术事务的高级官员马克·福曼最近一周在硅谷地区的高科技企业中频频露面,旨在“润滑”政府与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关系,同时寻求计算机安全公司来保护美国敏感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克服“恐高”心理障碍王如勇海湾战争的爆发,标志着高科技战争的来临。有人被令人瞠目的战争场面所震撼,惊呼“这仗我们没法打”,说什么“以高对高没有条件,以低对高必败无疑”,好象高技术兵器决定未来战争的一切。产生“恐高”心理障碍的原因,一是认识上的误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