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刚 《环球军事》2013,(2):14-15
越南宣布于去年6月通过的《越南海洋法》在今年1月1日“生效”,这部法律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强调“发挥越南全民族的力量,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卫越南在海域、岛屿和群岛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对于这部严重违背了历史法理事实、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严重违反了国际法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精神的《越南海洋法》,在它的背后,又透露出了越南在海洋问题上的哪些非法的意图?越南制定海洋法的立法构想酝酿已久,早在1998年就已列入国会的立法计划。2007年1月,越南讨论通过了“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旨在到2020年建设成“海洋强国”。《越南海洋法》的出台,是越南加紧推进既定海上战略的重要步骤和必然结果。对越南而言,《越南海洋法》是一部综合性、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在以往越南海洋立法基础上对保卫其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更为系统的规定,并着重对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海洋管理和保护等作出全面规定。该法将越南2020年海洋战略纳为主要内容,将发展海洋经济的原则、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2.
回望世博会     
如果要为人类现代文明设定一个“坐标系”,那么1851年伦敦世博会可以当做很合适的“原点”。从那时起,世博会日益成为了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3.
李宋 《政工学刊》2010,(7):7-10
当2002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感叹,“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现在,“伟大的希望”变成了伟大的现实,伟大的现实聚焦着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上海世博会,不仅上海要全力投入,还需要全国携手同心、各行各业的大力增援,更需要广大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参与。作为任务部队和驻沪部队的官兵,很光荣、很骄傲,也很自豪,  相似文献   

4.
1815年—1914年,是欧洲从和平到战争的世纪。列强实力在这一时期急速变化,海权便是实力变化的直接体现。“十九世纪是英国的世纪”,英国海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特点,由此影响到其海洋霸权的形式:1815年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拥有现实的区域性海洋霸权;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英国拥有现实的全球性海洋霸权;其后到“一战”前,英国全球性海洋霸权的威慑性超过了现实性,最终重回现实的区域性海洋霸权。英国的命运与其海上实力息息相关;海上强国对世界历史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际上公认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迎来了“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沉睡在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即将进入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这标志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转向“海洋工业文明”。因此,在海洋世纪的开端,在海洋工业文明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构想,这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海情的睿智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10,(11):46-47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畔精彩启幕。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第一次设立实践区,在159年的世博历史上,上海世博会树立起新的坐标。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7.
取名“梭鱼”的缘由,是法国海军期望新一代核潜艇如梭鱼般,遍布全球海洋,习性凶悍而机警,捕食猎物时出击迅猛,又好独自游弋,有“孤独的猎手”的称号。2001年法国国防部完成初步的概念与设计验证阶段,2006年12月21日在国防部军备局(DGN)与国营海军造舰局(DCN)与阿莱尼亚(ArevaTa)公司签订“梭鱼”级的研发与建造合约,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9时5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美国“旧金山”号核潜艇在太平洋500米深的水下航行时,撞上了一座海底山峰,导致60多人受伤。该事件说明,广阔的海洋并不都是潜艇任意驰骋的场所。只有周密的海洋测绘才能保证航行安全。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至2001年,核潜艇发生的各类碰撞事故有15起,其中美国有13起。影响潜艇航行安全的主要是海洋空间地理环境、海洋大气环境和海洋水声环境等。海洋空间地理环境涉及海水深度、碍  相似文献   

10.
正在制定中的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未来5年海洋经济的增长率定为不低于15%。为推动15%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上海将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海洋航运服务、滨海旅游、海洋信息等海洋现代服务业,同时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张剑 《当代海军》2010,(8):70-80
上海世博园。海洋元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浦东各具特色的国家馆,还是浦西理念新颖的企业联合馆,丰富多彩的海洋元素如珍珠般点缀其中,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采访世博会,我们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精彩的瞬间,与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向海洋“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世纪。随着当今海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快了从陆地、水面、水体、深海、大气层、太空等全方位对海洋的深刻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192天     
走向深蓝不再是梦想。解放军报社记者张旗2010年3月至9月,随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担负“摄像取证”任务。在192天海上生活中,他写下了《向南向蓝亚丁湾护航日记》。这本集纪实性、事件性、文学性及生活化的日记体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张旗的护航日记随着两个“重磅”新闻事件出炉:一是利比亚内乱,在史无前例3万侨民大撤离行动中,中国空军4架军机和“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各大门户网站几乎同时发出了全球瞩目的“中国航母试水’的国际新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郊宗培认为:“在当前国民海洋意识高涨,维护中国海疆安全的关键时刻,我们通过这些珍贵的日记,能够感受到和平时期中国军队的价值,也能参悟到海洋以及海洋交通要道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刊发在2008年3月《美国武装力量》杂志上的这篇文章是对未来“9·11”的一次大胆假设。虚构的故事设定在2011年的9月11日,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隐藏的是未雨绸缪的多虑,精心拟定的建议也多少透露出几分霸气。但正如文所说,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开发,海底世界这个人们无法看清的领域,将为充满危险的袭击提供最后的庇护。文章虽是针对美国而写,但对于世界其他同样依赖于海洋的国家来说,这种担忧也绝非“杞人”之举。  相似文献   

15.
将军的摇篮     
借问将星何处多,知者遥指荣成市。 在13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能诞生130多位将军,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人们那纯朴憨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诚实淳朴的性格,博大宽厚的胸怀和永往直前的精神,已经流淌于子孙后代的血脉,塑造成荣成人的基本素质。 海洋观·海防观·国防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1998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海洋年”。蔚蓝的海洋,流动的国土,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陆上国土,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海洋向来维系国家的安危。素有“海洋东面险要之区”之称的荣成,在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海军》2010,(5):71-74
自1537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战争史上第一支海军陆战队后,美、苏、英、法等国家先后拥有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陆战队在诺曼底、瓜达尔卡纳尔岛、硫磺岛、冲绳等登陆作战中前赴后继,所向披靡,战功卓著,从而以“攻击力最强的军队”著称。战后,世界各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军陆战队。  相似文献   

17.
2006和2008年,美国两次举行代号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战演习,2009年6月又成立了世界上首个网军司令部,从而拉开了信息网络领域军事竞争的序幕。今年3月,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和全球最大的网络域名注册公司“GoDaddy”相继高调宣布:因遭到来自中国“军方背景”的网络攻击及不满中国政府“严格的网络管理”而退出或消减在华业务。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的圆满召开,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硬实力”作后盾,也需要军事“软实力”作支撑。本文从军事“软实力”的基本概念入手,将其分解为感化认同力、形象吸引力、心理威慑力等三个子要素;从各要素出发,以完成世博安保任务为着眼点,提出加强军事“软实力”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耳畔可听潮起潮落,眼前可见起伏的波涛,鼻腔可闻淡淡的海腥……海洋元素成为上海世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在世博园区,刚劲雄伟的“龙之脊”、沙漠中的“月亮船”、充满海洋风情的太平洋联合馆等等,时时给你带来智慧的碰撞和精神享受,使人体悟到海洋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宋晓东 《环球军事》2010,(12):42-43
2010年5月20日,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向他所领导的美国情报界发表声明.“将于近日正式辞职”。从2009年1月19日正式上任到2010年5月20日提出辞职,布莱尔在国家情报总监任上只干了16个月,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团队第一位中途“下课”的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