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5~1878年(清光绪元年~四年),清王朝钦差大臣左宗棠统率清军收复新疆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特色、闪烁光彩的篇章。左宗棠依靠其高超的军事斗争谋略,不仅收复了失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创造了劳师远征、出奇制胜的军事斗争范例。左宗棠进军新疆最精采处,则在于对后勤保障的谋划与运筹。探讨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对于当今加强边防建设,搞好平时后勤建设和战时保障,特别是搞好应付边境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完成的。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筹办进军新疆的军需财物,其中军费不济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扩充饷源,左宗棠曾两次举借外债,学术界对此历来仁智互见、聚讼纷纭。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的背景、过程及有关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80年代,是列强瓜分中国的高潮时期,也是现代意义的诸民族国家地位确立时期,传统封建国家对固有版图的捍卫正是现代民族国家出现的疆土保证。文章考察左宗棠西征军费之收支以及周期性变化,考量晚清政府于风雨飘摇中维持西北边疆的统治实力,从而勾勒出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基本方略与战争步骤,对清末中央政府治边实力作了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4.
试论左宗棠的军事后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左宗棠的军事后勤思想杨庆华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末湘军将领。他曾率军参加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维护着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深得清廷倚重。后又以收复新疆,阻遏俄英对新疆的侵略而流芳于世。他戎马一生,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5.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少有敌手。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摆棋阵,并且竖一块招牌,上写:“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过狂妄,立刻前去挑战,没有想到老人竟不堪一击,连输三盘。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即刻把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相似文献   

6.
1875年5月3日,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并且表示“不为遥制”。至此,左宗棠争取到了收复新疆的最高指挥权,拉开了用兵新疆的序幕。 收复新疆这场战争,在战略上如何指导呢?从左宗棠历年的奏折与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筹画,到正式受命之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方针。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7.
刘继贤 《军事历史》2021,(3):122-124
左宗棠文化研究会编写的《天地正气左宗棠》一书即将出版,研究会的同志盛情邀我写一篇序言.研究和宣传左宗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为此我乐于执笔作序.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198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发表关于左宗棠的谈话时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要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功的人,都应该给予他以应有的历史地位".王老的讲话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目前对左宗棠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近代史上继林则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捍卫者";"对祖国疆土贡献最大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和践行者"等等.这些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施渡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以“练兵”、“制器”为中心的“自强”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翻译外国军事著作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拓宽了西方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又字扑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曾组织地主武装,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晚年又率军抵御沙俄对我新疆的蚕食和侵略,粉碎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依靠外来势力使新疆脱离祖国的罪恶阴谋。左宗棠平息叛乱,抵御外敌入侵,收复失地,在这一点上,仍不失为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 ( 1 875— 1 878)是一次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在清庭腐败、国势羸弱的情况下 ,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① ,依靠其高超的军事斗争谋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 ,不仅有力地痛击了俄、英侵略者及其支持下的阿古柏匪帮 ,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外国殖民势力的奴役 ,维护了国家主权与统一 ,而且创造了劳师远征、出奇制胜的战争范例。这一时期 ,左宗棠富于强烈爱国主义色彩的治军思想 ,在晚清时代居于十分突出的位置。一、励行“精兵”政策 ,裁汰冗员 ,整军经武收复新疆 ,面对的敌人是英国侵略者支持下的极其凶悍的…  相似文献   

11.
《政工学刊》2012,(12):80
2012年11月10日是福州船政的首创者、收复新疆的大功臣、晚清名将左宗棠200周年诞辰,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军旅作家陈明福于2009年5月在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三卷上下册、125.8万字的《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之后,引起了各界强烈反响。应读者的反映和要求,为便于更多忙碌的人了解左公的丰功伟绩与崇高品质,遂出此部  相似文献   

12.
左宗棠西征与西北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军事历史》2001,(6):29-32
左宗棠是晚清赫赫有名的疆吏。1867年他挥师进陕,随后又平定陕甘回民之乱,收复新疆。左宗棠西征无疑是有功的,不仅有效的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而且客观上对西北进行了初步开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的近代化进程。一、巩固国防受嘉道年间研究西北史地风气的影响和经世实学传统的启迪,左宗棠早年潜心从事史地学的工作,抄录《畿辅通志》及《西域图志》、各省直通志,列出山川、关隘、驿道、远近各门,分别抄录为数十巨册。在纵观国际局势和研究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他对西北边疆的地位表示出重视和担忧,并精辟地论述了保卫和开…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揭开了筹建近代海军的历史巨幕。沈葆桢作为第一个由朝廷钦命的船政大臣,全权负责福州船政局的工作。在主持船政的实践中,他秉承左宗棠的思想衣钵,始终坚持培养人才与举办船政并举的方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艰苦工作。在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的阶段,沈葆桢从海防建设的具体工作入手,与李鸿章等人从战略视角着眼海防建设,形成了互补的合力,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陕甘回族人民反抗满清反动统治的斗争中曾起过极坏的作用,但在抵御沙俄入侵,收复新疆的作战中,又起过积极的作用。左宗棠积三十多年军事斗争的经验,特别强调“慎战”的思想,他说:“慎之一字,战之本也”。今天我们研究他的这一作战思想,诸如不轻兵冒进,重视后方安全和后勤保障等,仍然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波音公司从1916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94年历史了。波音公司把它自己的发展划分为七个阶段一创业期(1916~1926年)、早期发展(1927~1938年)、二战年代(1939~1945年)、战后发展(1946~1956年)、喷气机和登月火箭(1957~1970年)、更高、更快和更远发展(1971~1996年)、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史学界对左宗棠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其军事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本文拟对此作一比较全面的论述。 左宗棠从1852年(咸丰二年)在湖南巡抚幕府佐理军务,到1885年(光绪十一年)病逝于福州抗法前线,3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戎马倥偬中度过的。他在建军、治军和战争指导思想方面都有许多特色。当然,也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海疆与西北陆疆发生边患,清政府内部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塞防两种国防观发生冲撞与磨合,出现了海防与塞防之争,实质上是天下藩属与民族国家二元治理体制的冲撞与协调,也是国际秩序之争在中国的一次体现。通过这场近代国防战略的大辩论,近代战略家对政治与地理的战略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其间的政治叙事话语也有了新的演绎,反映出近代以来政治地理话语观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清代“中兴名臣”的左宗棠,他的一生,从幕僚升至清朝的封疆大吏,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是紧紧与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一生中,虽曾积极镇压过国内农民起义,但又能坚决抵抗外侮,在战争中胸怀韬略,运筹帷幄,在建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左宗棠认识到“军事尚实质,忌虚浮”。因此,他的军事思想尚能反映战争的一般规律,对指导战争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其建军思想作概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1879年12月18日,为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呕心沥血的沈葆桢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清军的外海水师,在给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口授遗疏中说出了这句话。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紧闭的中华大门。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为了扭转国力日衰、备受凌辱的被动局面,清政府开始把目光投向建设一支强大的外海水师。如果说曾国藩、左宗棠是这一战略的奠基人,那么沈葆桢就是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这位励精图治、才华横溢的封疆大吏在任总理船政大臣期间,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力排众议、任人唯贤、创办学堂、培育…  相似文献   

20.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都出现主战与主和两派。而在中法战争中,主战派与主和派营垒非常分明,争论异常激烈,对战争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的述评。一在中法战中,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为左宗棠、张之洞,主和派的核心人物为李鸿章。他们对时局的认识不同,对法国的态度各异,可谓径渭分明。一、主战派的认识与主张对于法国入侵越南北桥,进而窥伺中国的状况,主战派主张积极备战,援越抗法。其理由主要有下列几点。其一,法国侵占越南北桥,威胁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两江总督左宗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