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巧儿”的孙女当兵了!这是记者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采访时得到的消息。“刘巧儿”,这位《刘巧儿》的主人公,是咱们中国老百姓尽人皆知的人物。这出戏反映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国妇女反对封建买卖婚姻、争取婚姻自由的  相似文献   

2.
珍爱批评     
戏剧大师梅兰芳在唱《杀惜》这出戏时,观众席上一片喝采。唯独一位老者喊道:“不好、不好”。戏散后,梅大师把老人接到家中,待如上宾,毕恭毕敬地听取老人对这出戏的意见,不但改进了戏调,还与他结为挚友。梅大师懂得“好药虽苦能治病,好语刺耳能修身”的道理,视批评为珍宝,闻过则喜,表现出良好品德修养和大度的胸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由此看来,人的一生中,离不开批评,尤其是在酒绿灯红的诱惑面前,批评对于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和不足,改正错误,防止走向邪路…  相似文献   

3.
《苦凤莺怜》是一出古老粤剧,在二、三十年代由粤剧艺术大师马师曾先生创造“乞儿喉”一演流传,马师曾也因此而成名。这个戏诙谐幽默,有人情味。解放后,马师曾于1956年由香港返回内地,将此剧重新整理,于1957年再度演出,各剧团也竞相上演,至今历演不衰。不过,对于这个戏的结尾,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崔莺娘为了帮助冯彩凤洗雪不白之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人间训》中道:“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古人的这一教诲已有几千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非但根本不知此训,还把“三危”变为“三求”,岂不哀哉。“少德多宠”为何是“一危”?这是因为立德乃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贤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因“少德多宠”而胡作非为的典型例子,是《水浒传》中高太尉的螟蛉之子高衙内,这是众所周知的。笔者还有两个亲见的例子,那是在1…  相似文献   

5.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6.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政治、历史文献汇编,也是古代“六经”之一。钱穆在《中国史学名著》曾提到,“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无韵的称《书》”。古人有“书以道事”之说,《荀子·劝学篇》称之为“政事之纪”。司马迁也认为,《尚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太史公自序》)。书中保留了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7.
诗为媒     
你可看过《花为媒》这出戏吧,张五和贾俊英以“花”为媒是世人在舞台上塑造的美好形象。然而,沈阳市于洪区青年民兵郭建国和西丰县山乡姑娘杨艳红以“诗”为媒,是千真万确的。郭建国今年24岁,家住解放乡  相似文献   

8.
朱红胜 《国防》2004,(8):44-45
美国2003年《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出现的“Assassin’sMace”,是对中国词汇的一种不确切的翻译,不能正确表达中文“杀手锏”原来应当表述的含义。但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自己错用了“杀手锏”来代替中国文化中原有的“撒手锏”一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Assassin”的释义是:“person,oftenonehiredbyothers,whoassassinates.暗杀者,刺客(常为受人所雇者)”。“Mace”的释义是:“large,heavyclub,usuallywithametalheadcoveredwithspikes,usedasaweaponintheMiddleAges.中古时代用作武器的一种钉头锤;锤矛。”把这样两…  相似文献   

9.
农谚说:“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进土”。然而,就在这寒风凛冽冬天,我国第一条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却在国防科技大学5名硕士研究生的“孵化”下,悠然出“洞”了。 那么,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是如何造出中国第一条机器蛇的呢? 灵感来自一次电视节目 2001年4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正在播放一个介绍蛇的电视节目,平时很难有时间看电  相似文献   

10.
“礼尚往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流传几千年的一种社会风尚。《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为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之必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还有什么人间情趣呢?  相似文献   

11.
《军事历史研究》创刊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十年中间,《军事历史研究》走的是一条艰苦创业、自加压力、开拓前进的路。由于空军政治学院历届领导精心扶植,由于学界同仁竭诚支持,由于《解放军报》、《文汇报》、《高等教育》、《世界历史》等报刊大力宣传,也由于编辑部几个自称“学子”者,甘愿坐冷板凳,敬业爱岗,编纂出版的这四十册内容丰富、有自己特色的洋洋千余万字的学术成果,终究被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文化宝库里。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十年磨一剑”。《军事历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学界瞩目的成绩,“磨”乃是关键之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一体”、“合体”、“统体”等概念,其含义与近代出现的“整体”一词相近,但它们所强调的侧重点各有差异。“一体”强调的是矛盾诸方面的一致性,淡化其对立性。惠施所谓“天地一体也”①,《庄子》所谓“生死存亡之为一体”,《仪礼》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丧服》),《白虎通》所谓“三教一体而分不可单行”等,都是强调矛盾各方的一致性。“合体”则侧重于讲矛盾双方的结合、交合、调合、融合之意。《庄子·达生》所说“无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而成始”,《春秋繁露·基义》所谓“物…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文萃     
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文明,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成为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就是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语出《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永远在运动,日月星辰,朝落暮出,永不停息;有道德的人,应该效法“天”的刚健,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中国远古  相似文献   

14.
“新成丽句开缄后 ,便入清歌满坐听。”这是诗人刘禹锡称述令狐楚的两句诗。令狐楚与刘禹锡、白居易同是中唐时人 ,曾官至宰相 ,为人淳厚正直。诗名虽赶不上刘、白 ,但流传至今的几篇军旅诗 ,却也写得有声有色 ,尤以《少年行》为最。古人所谓“少年” ,其实更近乎今天的“青年” ,泛指年轻人。这是在任何时代和国度都最有活力和出息的年华。我们自古就有“英雄出少年”的说法。梁启超在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中更对“少年”大唱赞歌 ,赞美“少年”是进取 ,是希望 ,是盛气 ,是豪壮 ;比喻“少年”如红日初升 ,如江河发源 ,如乳虎啸谷 ,如潜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向读者推荐新书:《名家谈新军事革命与当代战争热点问题》。“入书如入座”,指的是;该书犹如让读者“入座”交谈。和谁谈?和名家;而且不是一位名家,是和军内外40多位将军、院士等名家交谈。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名家”与“名人”一样,“知名度”高;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名家”往往特指那些在学术上有  相似文献   

16.
“学雷锋,做好事”,曾是学雷锋活动中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也是一条成功的经验,但近些年来,人们对这句话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归纳起来是两种:一是把二者等同起来,认为“学雷锋就是做好事,做好事就是学雷锋”;二是轻视和鄙薄做好事,认为做好事是学雷锋的“低层次”、“表面化”。读过《雷锋日记》、看过《雷锋的故事》的同志都知道,雷锋在他短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杨大眼”这样一个条目,内称:“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武都(今属甘肃)人,民族、生卒年不详。”条目颂其功,也违其兵败“被免官为兵”。此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古代高级将领,《魏书》和《北史》,都为其立传。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北魏屡战屡胜的名将。这样一位名将,使人很难想像,竞然是一个还没有脱离文盲状态的人。可是他“恒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皆口授之”。看来,他确实是个能人,自  相似文献   

18.
“主任有部订刊热线电话,一头连着我们的基层单位,另一头连着《中国民兵》编辑部。”这是南阳军分区宣保科长在一次订刊用刊经验交流会上说的一句话。 七年前,我从济南军区机关调任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任主任。上任伊始,我到一个边远山乡调查“青年民兵之家”建设情况,一民兵好奇地问:“国家正规军都精简一百万,咱们还抓民兵工作干啥?”“这问题问得好!”我在称赞的同时,并没正面回答他,而是反问一句:“你看《中国民兵》杂志了吗?”我的意思是说,那上  相似文献   

19.
剑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对剑术活动的记载。《孔子·家语》载说:“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这是剑术的一种“舞练”形式。手执干、戈、戚等武器进行“舞练”,那个时候叫“舞象”。《礼记·内则》说:“成童舞象,学射、御。”可见当时就已经把剑术等军事训练项目作为少年教育的内容。在民间提倡剑术活动的目的,就是“寓兵于乐舞之间”,提高武艺,强壮身体,培养军事人才,“习戒备之”。这时剑术的另一种“相击”格斗的形式也已出现。《庄子·说剑》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  相似文献   

20.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不是名言的名言,一时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关键在于汪中求先生所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发行,他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一些“小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唤起人们对“小事”的关注。读了汪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后,我并不是很赞同他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在本书的前言部分说:“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可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会有“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