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程利 《当代海军》1999,(4):27-29
1989年,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先后脱离苏联,并于1990年、1991年相继宣布独立。同时,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兵力也相继从这3个国家撤出。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历来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期,在苏联走向解体的过程中,其历史上遗留下的各种民族矛盾开始突出地暴露出来。“8·19”事件后,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率先取得了独立,其他十二个原加盟共和国也先后宣布独立。苏联的解体,不但未能使原有的矛盾得以解决,反而又带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民族自治和独立浪潮滚滚,武装冲突接连不断,目前该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热点最集中的地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留给人们的创伤和造成的悲剧是永远也忘却不了的.在大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1月30日,德国"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客船在波罗的海被苏联潜艇击沉.这次沉船事件造成9331名难民死亡,是世界舰船史上最悲惨的沉船事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1994年6月全部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撤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酝酿成立联合海军部队。1996年,三国成立了联合海军中队。新年伊始,三国又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会议,计划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两国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从兵戎相见、邦交断绝走向关系正常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合作抗日的道路。苏联在当时国联所允许的方式下,在不影响其国防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援助中国抗战,谱写了战时中苏军事合作的篇章。在评价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苏联援华主要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需要;苏联援华全部交给了国民党政府;苏联援华支援了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北约正式接纳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波罗的海3国加入北约组织。保加利亚等7国的入约使北约成功地实现了其战略扩张,欧洲安全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东部边界向前推进了1000多公里,打通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纵向防线,使俄罗斯的西北边界  相似文献   

7.
7月4日,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共和党人特伦特·洛特率领的美国参议员代表团与波罗的海3国总统就北约东扩等问题举行了会谈。他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尽管他不能确定哪些国家能够加入北约,但波罗的海3国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极大。不过他同时指出,最终决定要由北约成员国自己作出。北约将在今年11月的布拉格首脑会议上确定第二轮东扩的名单。 北约新一轮东扩是根据1999年4月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制订的“加入行动计划”进行的。为此,北约已经下了3步棋。 一是加快与申请国的谈判步伐,要求申请国创造加入北约的条件。到目前为止,正式申请并被列入“加入行动计划”的是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其顿9国。此外,克罗地亚也要求参加北约,正等待被列入正式申请国名单。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合围作战中,由于判断失误,指挥失当,苏军在德军的铁壁合围下遭到二战中最惨烈的一次失败——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军北方、中央和南方3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其中含81个步兵师、17个装甲师、1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在3个航空队共1830架飞机支援下,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0公里宽的正面上,分北、中、南3路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突然进攻。北方集团军群辖29个师,由W·R·勒布元帅指挥,从东普鲁士出发,穿越波罗的海3国,在梅梅尔(今克来佩达)至戈乌达普地带展开,以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为目标;中央集团军群…  相似文献   

9.
柳正华 《现代舰船》2012,(10):26-27
项目进程2012年5月18日,俄罗斯海军11711型登陆舰首舰"伊万·格林"号在波罗的海扬塔尔船厂下水,"伊万·格林"号是近15年来俄罗斯海军开工建造的第一艘远洋登陆舰,这被看作是俄海军再次重视发展大型登陆舰的前奏曲。11711型舰是苏联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圣彼得堡涅瓦设计局在1171型登陆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设计师为苏沃洛夫。当时苏联的两栖登陆设备均是20世纪60-70年代所设计建造的,设备老化情况较为严重,技术上较为落后,急需设计建造一批新舰来补强两栖作战能力。但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0.
苏联对华政策一直都是其全球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恢复了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 ,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后 ,苏联力求实现和保持“雅尔塔”中规定的苏联在远东的利益 ,借以满足它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需要 ,积极谋求苏美蒋三方和国共双方的妥协 ,在中国维持一个为苏联所易于接受的软弱的政府即国民党政府 ,以便造成一个缓冲国 ,从而避免与美英两国直接正面冲突。在革命力量的判断上 ,苏联和斯大林低估了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1.
研制背景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海岸线长约2180千米。在冷战时期,对外贸易是瑞典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80%以上的工业品通过海上运输出口到国外,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对瑞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苏联在海上抗争不断加剧,处于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12.
谭正平 《当代海军》2006,(12):56-59
在冷战期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同归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切听命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根本对立。冷战结束后,进行了颜色革命,向西方看齐,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波兰的“向西看”政策无孔不入,波兰海军也不例外,曾经对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瑞典、丹麦和挪威构成了较大威胁的波兰向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抛出橄榄枝,并参加北约组织的各种军事演习,昔日的“棕水海军”,通过大肆购买美式装备,包括“佩里”级导弹护卫舰,把“红白旗”(波兰国旗)挂在该级舰上,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可进行远洋作战的“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13.
企图以法西斯统治世界的德国、意大利和日本3国在1940年9月缔结了3国同盟条约。之后,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德意也对美宣战。1942年2月18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3国缔结了军事协定。  相似文献   

14.
寒丁 《当代海军》2001,(12):20-21
1 2001年下半年的波罗的海海域,虽说没有两军对垒的军事冲突,但仍显得极不平静,一波接一波的海上军事演习,使这一海域的形势变化愈加扑朔迷离。6月1日,北约成员国及其和平伙伴关系国在波兰北部海港格丁尼亚附近海域,举行了代号为“波罗的海高峰-2001”的联合海上军事演习,来自8个北约成  相似文献   

15.
苏军落入"柴堆战术"陷阱1939年10月起,出于改善列宁格勒和波罗的海北端防御形势的需要,苏联要求芬兰割让列宁格勒以北及摩尔曼斯克以西的一些领土,并将芬兰湾入口处的汉科港(Hango)和芬兰湾内的一些岛屿租借给苏联作为军事基地,但芬兰方面的不确定态度使不耐烦的苏联人决定采取军事行动.11月30日,苏联红军大部队兵分三路...  相似文献   

16.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苏联波罗的海舰队是一艘有光荣历史的战舰。以积极参加伟大十月的革命而著称。稍稍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也都不  相似文献   

17.
二战之后,美苏双 方冷战偏执狂热逐步加深。时任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的寇第斯·李梅上将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李梅坚信与苏联开战不可避免,因此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有计划有预谋地派遣大批侦察机飞越苏联领空。自然,愤怒的苏联军人可不愿被如此戏弄。随着美国第一架间谍飞机 在波罗的海上空被击落,苏联也随之 抛弃了二战盟国的自我约束。 --编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编有海军陆战队,在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与地区,海军陆战队是其武装力量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海军陆战队经常与我们"打交道",它们当中,有些是在两国军队的友好交流与联合演习时数次会面,有的则是在我们制定作战方案时的"神交"。审视邻居的陆战队,能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参照,使得我们的海军陆战队建设更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相似文献   

19.
<正>土耳其与以色列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但由于在巴勒斯坦、库尔德和东地中海油气开发等地区问题上具有不同看法,两国关系波折不断。近年来,随着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地区大国开始积极寻求接触,给土以关系的改善也带来了新的契机。2022年12月27日与2023年1月11日,以色列与土耳其大使分别向对方国家领导人递交国书,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完全实现了正常化;2023年2月16日,两国又重新恢复了长期中断的直飞航班,成为双边关系持续改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杨俊 《环球军事》2004,(8):56-57
1953年夏天,哥斯达黎加驻意大利大使迪德罗·斯特罗突然失踪了。意大利政府和哥斯达黎加政府全力寻找,但仍无结果。有谁能知道,哥国大使已于一个深夜携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从罗马秘密到了维也纳,然后他又用化名飞到了莫斯科。陪同他的是两名苏联情报人员。原来,哥国大使是一个出生在旧俄国并且在国外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