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  相似文献   

2.
《华北民兵》2003,(3):1-1
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雷锋同志是在我们党、军队和人民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是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对于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带刺!"邓小平说他:"惹不起!"周恩来却说他:"还是一个讲道理的人的。"他说自己:"没有真理,任何人也无法让我低头!"他是张爱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的创建者,  相似文献   

4.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举行南昌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6年后的1933年7811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才批准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八一”建军节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农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是一场同具有优势的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殊死搏斗。红军广大指战员从1930年8月至1935年11月,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徐向前、方志敏、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的正确指挥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奋战,前赴后继,连续打破国民党军的多次大规模“围剿”,曾使红军发展到约30万人,苏区得到巩固和扩大。其中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鄂豫皖苏区,都已拥有数百万人口、数十个县政权的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各苏区的地方武装也…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各地红军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央苏区和其他各苏区红军连续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制作了三个等级的红星奖章。红星奖章的基本形状是五角星及由两枚五角星交错而成的星花,象征革命的星星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率军东征之前,就安排周恩来坐镇陕北,负责后方工作,其中十分重要的是做张学良的工作.这不仅是抗日的需要,也是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解除红军后顾之忧的一项重要部署.因为当时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行总司令职务,统率着20万大军,布防在陕北苏区边界.在此情况下,共产党同张学良的谈判也许比同蒋介石的谈判还要急迫.  相似文献   

8.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一条“毛主席语录”的真相熊华源撰文披露:从1967年4月开始,在全国广为流传的一条“毛主席语录”:“备战、备荒、为人民。”其实不是毛主席语录。据1965年8月23日国务院第158次全体会议记录,周恩来在会上讲:“主席提出要我们注意三句话,注...  相似文献   

9.
段斐 《中国军转民》2023,(20):114-1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红四方面军与川陕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共同创建了川陕苏区,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们强信念、冲在前、做表率,为川陕苏区创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挖掘川陕苏区干部和将士锤炼党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作为苏区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红军反“围剿”和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在实践中认识到临时中央推行极“左”路线的错误,抵制了要求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主张,与朱德等人领导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巨大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为长征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为党和军队保护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批重要领导骨干。长征初期,周恩来与李德等人作坚决斗争,作出了红军转兵贵州的决定,并对遵义会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后,周恩来坚决主张北上,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倾向作斗争。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作为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十分重视解决军队建设中有关政治性、方向性的问题。他的政治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军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首位的今天,研究和学习周恩来的政治建军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标:建设一支无产阶级军队 在国民革命军初建时期,周恩来提出了建设“为人民所用之军队”的思想。1925年2月4日他在东莞商务分会及市民联欢大会的演说中指出:“革命数十年尚未成功者,多因军队均系前清遗留而来,即有新招之兵,仍仿前清编制,此种军队不知人民痛苦,不知政治意义。……如欲使中国和平,须有真正之革命军,须有为人民所用之军队,故特设立党的军官学校,于军事教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简称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翌年春,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即将开始,军事形势十分严峻。就在此时,苏区内出现了一股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歪风,严重损害了苏维埃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给党、红军和革命事业带来极大危害。面对这种情况,临时中央政府为了铲除贪污、浪费等不正之风,推动苏区的廉政建设,于1932年2月发布通令,随后又于1933年发布训令,断然采取一系列措施,首次拉开了反腐倡廉的帷幕。制定政策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13.
魏艾民 《政工学刊》2011,(11):14-14
前些时,在下发表题为《治"要官"有良药》一文,提到老首长张公干严肃处理"要官"者的事。近来一位青年读者来电话说,他在收入《周恩来军事文选》的一封电报里,看到"张公干起义团"的字句;又在《卧底将军》一书,看到"300多名地下党员大名单"中,有"张公干"其人。他问:这两处提到的"张公干",和你文章中说的"张公干司令员",是否同一人?我说,你看书很仔细,三者同为一人。由此联想到张公干老前辈长期战斗在敌营的艰苦、惊险经历。  相似文献   

14.
川陕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在四川、陕西两省边界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苏维埃政权区域。川陕苏区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区域”①,发展的鼎盛时期,面积达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拥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红4方面军部队已由入川时的4个师1.5万余人,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省、县、区、乡、村各级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直接选举;苏区群众各按系统组织起来,如少年先锋队、赤卫队、妇女会、运输队、担架队;苏区中心区…  相似文献   

15.
1933年春,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的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进入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等职.他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为巩固和加强中央苏区的政权建设、发展工人运动和红军力量、领导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领导苏区人民支援前线斗争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本文以翔实的史料,实录了刘少奇在中央苏区工作中的重要建树.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初,党中央根据全国胜利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指示解放军总部提出制作我军军旗的方案。周恩来同志亲自主持这一工作。在研究设计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亲自听取汇报,并指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节日;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周恩来同志又指示:军旗要以革命的颜色、广大人民拜众的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  相似文献   

17.
湘鄂西苏区,包括湘鄂边与鄂西根据地(又称洪湖根据地)。后来还包括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以及鄂西北三个根据地。在苏区全盛时期,曾建立起十五个县级工农民主政权,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发展到3万余人,控制岳阳至沙市间广大地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战略区。湘鄂西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贺龙、周逸群同志为首的湘鄂西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结果,是我党独立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一个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居湘 《兵团建设》2005,(8):55-55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部队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代表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登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肇州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连续六届被黑龙江省评为“双拥模范县”。在这片沃土上,该县县长、县国动委书任陈国彬和“一班人”有着强烈的拥军尚武情结,全县人民心系国防,情注武装,为这座城市构筑了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20.
《国防》1999,(8)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举世公认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同时也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当家人。身为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周恩来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关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发明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审时度势,指导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民。50年代,当原子能时代到来之时,周恩来以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