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生在二月形象特使:曹阳生日思想如果说走进武警部队是我的一个梦想,那么跨入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则是我梦想中的梦想。而今,我和战友们与《解放军生活》杂志一起过生日,并有幸成为“生在二月形象特使”出现在“生日金版”上,却是我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的事。我想把这期杂志寄给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让他们共同分享我的幸福。我要永久珍藏“生日金版”,以使我的生命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2.
生在十月形象特使:尹虹宇 生日思想 当兵的历史是享用一辈子的经历,《解放军生活》伴我走过军旅每一步。回首 当兵十多年的经历:从立志报国的地方青年到普通一兵,再到成长为共和国的军官. 每一步都包含着组织的关爱。在生日之际,感谢《解放军生活》提供这么好的机会, 让我感谢亲人、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关心、爱护及帮助。  相似文献   

3.
生日金版     
生在六月形象特使:曹士锋生日思想作为一名上校团长,一名特级飞行员,亲历了我国首批加油机蓝天飞行,成功指挥过加油机首次空中成功加受油演练。先后飞过3种机型、7种飞机,是四种气象教员,优秀的昼夜指挥员。迄今为止已经安全飞行了3500多小时。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被国家授予飞行员银质奖章。荣誉使我激动,在《解放军生活》过生日更使我激动。在此,我想说:勇敢者的事业,只有沧桑没有岁月。生日让我感恩父母,也让我对大地、天空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我们战士大部分都非常喜欢看“连队细节”的专题文章。我对我们连50名战友进行调查:对《解放军生活》以及“连队细节”的喜爱程度,其中列兵35人,上等兵15人;其中非常  相似文献   

5.
开栏语:一个军人的生日和一本杂志的生日有什么同与不同?相同的是,这个日子的闪亮都离不开时光的淘洗和磨砺;不同的是,一个是文图并茂地呈现军旅人生各色景观的层叠堆积,一个是声情并茂地体悟军旅岁月酸甜苦辣的美丽回望。但这两个日子却有一个共同的命名——解放军生活。2005年是《解放军生活》杂志创刊20周年。这一年,有12个月,12个月有12期杂志,12期杂志将推出12帧“生日金版”。那么,战友们一起来吧,同月生人,月月对应,一场场的“生日聚会”将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6.
去年盛夏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上,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哭累了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轻轻地从枕下摸出那本登着我照片的《解放军生活》,看着上面笑得调皮的自己,忍不住指着照片轻声说:“都怪你!” 我叫杨蕊静,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四连的一名女士官。在连队里,我与王丹林、文传艳、排长王燕是同年兵,关系好得不得了,天天粘在一起,别人都说我们是四连的“四朵金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解放军生活》,经常拿着连队里仅有的一本争来抢去。《解放军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7.
生在五月形象特使生日思想“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在我10年的军旅生涯中10次唱起,次次难忘!1999年,外景拍摄归途中,是随舰出海训练的海军战友在军舰上为我唱响,伴着滚滚浪花和海风;2001年, 生日第二天带着这美好的旋律,踏上了去往海南拍摄的征程,那一次我们顶住了地表近60度的炎热;去年,节目录制完毕后,节目组的全体同志手拉手为我祝福,送给我一个至今惊喜难忘的时刻。感谢生活这个版块的设置,让我今年又拥有了一个别样的生日——文字也是美丽的歌!亲爱的战友,请你和我一起感谢亲情、友情,生日这一天,我们因为充实,所以快乐。  相似文献   

8.
生日金版     
生在三月形象特使:钱明生日“涛涛的乌苏里江,英雄的珍宝岛.巍巍的完达山冲云霄,北国风光无限好,边防战士斗志高……”,每次唱起这首《珍宝岛之歌》我便挺起胸膛,豪情满怀。我自豪我是珍宝岛的一兵,在我生日之际,我想对家乡的父母说一句,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在这儿挺好的,你们不要牵挂。特使档案爱好:听音乐、弹吉他  相似文献   

9.
从当兵的时候开始,《解放军生活》这本书就一直充实着我的生活,感觉她内容丰富,很有看头。最初,我还真没把每页下面的一个个“小萝卜条”当回事,可经过细心品味、研读后,我发现这个栏目真是“刊中小角落,人生大道理”。渐渐地,“绿海心风”成了我的知心好友。她对我的影响还得从刚当排长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因为工作没有经验,处理事务没有头绪,我整天为琐碎的小事闹心不已。偶尔静下心来,翻开《解放军生活》,品味一些格言,真是一件快事。也就是这些格言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对我的启发很大。“与战友相处,微笑是起点,真诚是基础,宽容是纽带”,这不正是教我的  相似文献   

10.
初识《环球军事》,对于一名军事爱好的我来说,绝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喜悦心情。那是2005年3月19日晚上9点35分,我之所以时间记得这么清楚,除了《环球军事》确实是我得到的一本难得的好杂志外,还有个原因,就是那天是我的生日。一位战友送了一份珍贵的、令我难以忘怀的生日礼物——2005年全年《环球军事》杂志的订单,并把当年前5期的《环球军事》进行了神秘的包装。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开始逐一拆看战友们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当一个精美包装打开后,露在我面前的是5本《环球军事》,这可把打小就有“军事迷”美称的我给乐坏了。我越看越爱不…  相似文献   

11.
战友沙龙     
亲爱的战友们:无论您是新兵老兵男兵女兵,首先请接受我诚挚的问候:大家六一儿童节快乐!我是你们的新朋友——老兵。今天把大家集合起来,主要是讲一讲战友沙龙的事儿。我们《解放军生活》杂志历来都是  相似文献   

12.
关爱军嫂     
编辑老师:您好! 今天读了《解放军生活》第3期扉页刊登的《军嫂你好》的歌词和阚士英将军的肺腑之言,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没有想到还有将军在关注着我们军嫂!同时,也特别感谢《解放军生活》让我读到了一位将军的关怀。我是一名海军少尉的妻子,  相似文献   

13.
生日金版     
生在九月形象特使:程翔 生日思想 俗话说:“儿的生日母的难日”。在生日来临之际,我真诚地为九泉之下的母亲,点燃一支蜡烛、述说一句心里话、吟唱一首怀念的歌、送上一份美好的祝愿。同时,祝福在九月份出生的你我他(她)梦想成真,一切都好!  相似文献   

14.
生在十一月形象特使:林芳竹 生日思想 小时候,我常常盼着过生日,因为生日时就能吃到生日蛋糕,还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以及 同学们送的贺卡和各式礼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是那个嚷着吃蛋糕的小丫头 了,心中不断增长的是感激,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给我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谢亲人的支持、 朋友的关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出生在十一月的战友们,让我们在吹 蜡烛前,一起对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人说声:感谢您,我的生命中有你一份!  相似文献   

15.
天很冷,昨晚夜很凉。我在帐篷里辗转反侧,没有睡好。黑暗中,我模摸索索拿到了最喜欢看的《解放军生活》,爬到了帐篷外边,抚摩着心爱的杂志,借助月光又把它翻了翻。再过几天我就得走了,离开绿色的军营,离开熟悉的部队生活,摘掉上等兵的军衔,去下军装上的领花……我真不愿意想这些,不知不觉,我泪流满面。我又钻进了帐篷,战友小张问我,王大彪,怎么哭了。我笑了笑,抱着沾满泪痕的《解放军生活》进入了梦乡。  相似文献   

16.
战友们,来参加"魅力女兵"评选吧,候选人是刊登在《解放军生活》杂志2011年9期至201 3年5期"魅力女兵"栏目中的100名女兵,5月1日开始填写活动选票,根据你们的期望和评价,勾出下面10名女兵名字。6月15日完成选票的回收并进行审核和初步统计后,根据满意度评选出1 0名侯选人。再经过深入部队调查、论证决定最终评选结果,报评选委员会审批,确定"魅力女兵名单",并在《解放军生活》杂志第8期上向全军官兵公布评选结果。选票投寄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解放军生活》杂志邮编:100081请在信封上注明:"魅力女兵评选"字样。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入伍之初,偶然间在连队图书室看到《解放军生活》杂志,从此便书不离手。每次拿到新一期《解放军生活》杂志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一饱眼福,尤其《军旅映像》栏目。它不仅分享了官兵之间开心的一瞬间,更多表露出的是广大官兵努力拼搏、爱岗敬业、在艰苦环境下依旧能够坚守岗位、苦中作乐的精神。几年来在《军旅映像》栏目的影响下,每当看到身边的战友因成功而开心的那一刻,我的心底都非常地羡慕他们,更为他们感到骄傲。大家都在为  相似文献   

18.
☉生日思想这样的季节,让我想到了两年前我报考军校接到南京政院录取通知书的时刻。经过了两年的军校生活,我的生命刻入了军人的荣誉、信念和责任。我愿自己是一株向日葵,永远追随阳光。我愿自己是一滴水珠,和战友一起去制造惊涛骇浪的奇迹。而我更是一个普通的军校女孩,开朗、活泼还有一点倔强。让我们共同成功!☉特使档案生日:1984年7月20日生肖:鼠身高:164cm体重:46kg星座:巨蟹座血型:A型爱好:写作、主持、辩论最喜欢的颜色:黄色最喜欢的动物:狗最喜欢的运动:接力赛最喜欢的音乐:轻音乐最讨厌的事:撒谎最爱读的书:《飘》最喜欢的植物:向…  相似文献   

19.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我是吴志勤,今年92岁。是当年在沙家浜芦苇荡里养伤的36名新四军伤病员之一,也就是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中“18棵青松”的原型之一;我当年盼那些战友都不在了,只剩我一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