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新闻网近期披露,苏联军事检察院关于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少将A·B·韦尔宾重大间谍案始末解密。韦尔宾将军于1975年投靠美国。在此后的14年间,他向美方出卖无数绝密情报。他被称为美中情局的“钻石间谍”。 引自A·B·韦尔宾案判决书 (犯有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第64条第一款和第78条所定罪行) 预先侦察表明,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官员,少将A·B·韦尔宾利用担任情报总局  相似文献   

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3.
近日,美国迈克斯新闻网站首次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中央情报局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大间谍罗伯特·汉森向苏联透露了美国“保护总统计划”这一绝密情报。美国中情局专为汉森案设立了破坏控制评估小组,目的是评估汉森出卖的情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失。小组组长由中情局资深情报分析专家保罗·莱德蒙担任。据一位接近莱德蒙的人士透露,这份情报的价值决不是数十亿美元,而是数千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一份情报。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项计划呢?如果受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任者如何生存?如何确保最高指挥不致瘫痪?这是被列为美…  相似文献   

4.
美国和苏联的情报机构斗智斗勇的内幕,人们已经听得够多的了,但美国中央情报局一名前情报官员日前披露的事实,还是令人触目惊心:中情局竟然派特工在莫斯科的心脏——克里姆林宫地下埋设了窃听器,专门用来监听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通话,由此掌握了大量绝密情报。 惊人的设想 托尼·蒙迪斯是美国中央情报局重点培养的特工,他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间谍技术。  相似文献   

5.
梁陶  王谦 《环球军事》2008,(14):60-62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美国的“国父”。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同样也是美国情报事业的奠基者,被称之为“间谍大师”。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24):54-55
11月下旬,美国情报高层纷纷透露,近几个月来,10多名中央情报局驻中东地区的情报人员被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情报机构先后抓获,并可能已被处决,导致中情局在中东地区的情报网络遭受重创。一石激起千层浪,外界对中情局中东情报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就此揭开了此次中情局间谍网络被破获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7.
据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报道,中情局曾经成功策反了一个苏联高级专家,这个高级专家被公认为最值钱的间谍。据悉,198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了一项旨在瓦解苏联的绝密计划,代号为“解放原理”。收买苏联政治、经济、外交、科技等领域的专家是该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说,中情局的“猎头”们还是相当成功的。苏联不少高级专家都被他们招募,为美国效力。  相似文献   

8.
近来,美国国内形势的剧变令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J·特尼特处境岌岌可危。美国媒体形容他是“夹在三明治中的中情局局长”。一方面,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立案调查中情局女特工身份被泄露的事件,白宫官员已被限时交出相关材料并签名作证。另一方面,美伊拉克调查团的组长大卫·凯日前向国会作证时承认,迄今尚未找到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又触发了人们对中情局的伊拉克战争情报的真实性的质疑:战前的情报与战后的发现大相径庭。这一切的不  相似文献   

9.
普道夫·阿贝尔是前苏联克格勃上校,有"当代王牌间谍"之称.他深通谍术,善于伪装,装什么像什么,成功地扮演了不同角色,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他在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方面取得的成功,一直被作为教育和培养间谍新手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颜平 《国防科技》2003,(3):59-60
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几十年来,曾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不少间谍学校。由于这些被称为中情局职业间谍“摇篮”的学校都属高度保密的重地,世人对它们鲜有所闻。直至近日,美国《洛杉矶时报》获得特许进入中情局下属的肯特情报分析学校进行独家专访,使外界第一次有了与中情局间谍学校“零距离接触”的机会。高度戒备 插翅难入  相似文献   

11.
利剑斩毒魔     
绝密情报 1997年5月1日,座落在长江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云阳县城风和日丽,沉浸在节日的喜气中。 下午5时许,县公安局预审科科长潘存键正想这个节日还可以好好休整一下,电话铃声却骤然响起。他拿起听筒,被他派去执行特别侦查任务的民警张贵生向他报告了一个刚刚获取的绝密情报: “一名外地人与两名本县黄石镇人,带300多克海洛因,住在县城的兰馨宾馆里……”  相似文献   

1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1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8):62-63
2011年5月,美国海军士兵布莱恩·马丁因向一名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卖了一批高度机密的文件、照片和图像等情报,被法庭判处长达34年的有期徒刑。事发时,马丁是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一名情报专家,所任工作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密切相关。马丁一直以为他的间谍行动接头人是一名“中国情报官员”,实际上却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特工。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落入了反情报部门挖好的陷阱,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钓鱼执法”的又一个“战利品”。  相似文献   

14.
情报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深莫测。这种神秘感主要来自情报工作隐蔽性的需要,同时也有情报界自我制造的虚幻。美国中央情报局号称“世界上最公开的情报机构”,但保密仍然成为一种传统,甚至被人们称为“保密文化”。在冷战期间,中情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一位代号为“亚历克斯”的间谍向美国中央情报周提供了一份“王牌”战略情报,透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问题上的底牌,促使美国总统肯尼迪采取强硬措施。最终,泱泱大国苏联丢尽了脸面。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只好卑躬屈膝地彻底向美国妥协,不得不同意下令拆除全部核武器,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狼狈的一幕在苏联历史上留下堪称最耻辱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在萨达姆尚未被抓获时,为了查找核生化武器及找到萨达姆的藏身之地,美军不惜冒再次被控告的风险,重新请出中情局的巫师“情报小组”一同寻找萨达姆的藏身之地。此事使人们摇头喷饭之余,多少也能感觉到美国盛极转衰征兆。这里对CIA巫师“情报小组”的可笑之举略作披露。 神秘的小木屋里住着神秘的巫师“情报小组” 在美国马里兰州米德堡云杉林深处,有两幢编号为T3561和T2562D的神秘小木屋。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查伊甘·金,美籍韩国人,在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担任情报分析员期间,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大肆窃取秘密材料,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就为韩国窃取了50多份绝密材料。1996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获悉他的间谍行径后,成功将其捕获。与此同时,金的落网还为美韩两国原本铁板一样硬的军事同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8.
当88岁的英国出版商詹姆斯·麦克吉本(JamesMacGibbon)4年前去世时,谁也不会想到他竟是一名隐藏了50多年的苏联大间谍。日前,一份由麦克吉本去世前预先写下的12页自白书终于浮出水面,首次向世人披露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间谍和背叛的故事:二战期间,身为丘吉尔战争办公室情报官员的他竟是一名暗地里为苏联工作的秘密间谍!二战后,他的身份受到了军情5处的怀疑,但他最终仍然靠谎言逃过了两次审问,结果被证明“身份清白”。  相似文献   

19.
1961年初秋,越南边和地区,二战王牌飞行员、美国空军上校本杰明·金驾驶着C-47型运输机返回基地。他的副驾驶是一位南越空军上校。由于语言不通,金上校和他的副手很少交谈。机舱里酷热难当。金上校回忆说:“机场的跑道太短了。我没法降落,只得再试。”但第二次着陆也未成功。金上校只得作第三次尝试。“我看见那个南越上校竟然摇起头来。于是我示意由他来驾驶。”上校希望教训教训这个越南人。南越空军上校一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庞大的间谍队伍里,曾经活跃着一大批著名的女间谍,如第一个获取美国核情报的扎鲁宾娜,成功地建立了意大利间谍网、有“间谍王国女沙皇”之称的安琪娜。在这支队伍里还有苏联著名作家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作为作家的她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她长达38年的间谍生涯却鲜为人知。 骑自行车的女特工 佐娅·瓦斯科列斯卡娅于1907年4月28日出生在图拉州的一个小城里。1921年,年仅14岁的小佐娅凭着一腔热血,不顾父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