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海洋的馈赠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向海洋“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世纪。随着当今海洋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快了从陆地、水面、水体、深海、大气层、太空等全方位对海洋的深刻认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业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1059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今年6月5日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日趋依赖海洋。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明显增加,而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就是海洋权益问题。随着海洋在人类生存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围绕海洋权益、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的斗争不断发生,且日趋激烈,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世界海洋热点区域问题。俄日北方四岛之争北方四岛是指日本东北部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4岛。它们是千岛群岛中的4个较大的岛屿,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据历史记载,日本最迟在17世纪即已发现并开始经营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岛上最早的居民是阿依努族,与北海道的阿依努族属同一族系。大约在17世纪,沙俄开始向东亚扩张,并  相似文献   

4.
军海 《当代海军》2001,(6):39-40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后来的荷兰、葡萄牙、英国、美国等,都是靠蓝色的海洋以及海军走向富强的。而今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在国际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国家不仅是经济发达国家,而且还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军强国。对于在新世纪各国海军将如何发展,世人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5.
占地球总面积70%以上的浩瀚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是国家、地区之间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人预测,未来的世纪将是“海洋世纪”,海洋上的经济、政治、军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围绕海洋权益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海洋,重视蓝色国土,海潮出版社组织军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历时3年精心编撰的《海洋与军事》大型系列丛书,在人民海军成立55周年前夕,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包括《中华民族与海洋》、《海洋世界大观  相似文献   

7.
“经略”的字面含义是“策划、处理”。“经略海洋”是指在国家的战略层面谋划、控制和开发海洋,即国家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手段,对海洋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谋划和全方位管理,属于国家战略的范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国的世纪。在新世纪里能否成功地经略海洋,关系到国有的盛衰强弱。因此,从经略海洋的高度审视如何加强海军建设、拓展海军作战领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上公认21世纪是“海洋世纪”。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迎来了“海洋工业文明”的曙光。深海油气田、洋底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矿床、海底“可燃冰”,这些沉睡在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即将进入勘探开发的新阶段,其分布之广、品位之高、储量之大,远远超出当今人类的需求。这标志着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海洋商业文明”即将转向“海洋工业文明”。因此,在海洋世纪的开端,在海洋工业文明的起跑线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构想,这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海情的睿智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21世纪是海洋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负有极其重大的责任,必须瞄准海洋强国目标,大力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能力,为建成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  相似文献   

10.
当历史的方舟正扬帆驶向新的海洋世纪时,全人类都在期盼着海洋能更多地造福于人类,都在祈祷着海洋能更好地成为联接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然而,就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海洋上依然是刀光剑影。在波期湾,英、美军舰  相似文献   

11.
高新生 《国防》2005,(5):49-51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迈向 21 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关注中华民族跨世纪海洋战略意识的确立,曾多次强调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1 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因此,当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江泽民的海防建设思想,是加强新时期中国海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国家海防战略意识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根 据 国 家 积 极 防 御 的 军 事 战 略 方 针 ,提 出 跨 世纪海 防 战 略 新中…  相似文献   

12.
都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的未来,可是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是所谓“农耕文化”、“黄色文明”的传承者。郑和的宝船、欧洲的大航海,我们只有在书里读到……欧美的“蓝色文明”称强数百年了,我们却刚刚从历史的风尘中站起。蔚蓝的海洋真与我们息息相关吗?对于海洋你又如何认识?我们都有自己的“海洋观”吗?专职海军学术工作数十载的李杰、彭津平研究员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今天的中国,正在富裕与文明的大道上匆匆赶路,不知有多少人会想到自己的双脚已踏上21世纪的门槛?有多少人的目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各国普遍都在规划新世纪的国家和国防发展战略。近些年,各国海洋意识和海洋战略地位都在不断得到提高。这一上升趋势在21世纪将会继续保持。各国对海洋安全环境将越来越重视。总体来讲,与  相似文献   

15.
李杰 《宁夏科技》2001,(4):70-72
人类起源于海洋,而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海洋。在以海洋为重要标志的世纪大进军中,只有树立全新的海洋观,确立一个正确有效的海洋战略,全面高速地发展海洋经济,才能裕如地应付各种日趋严峻的挑战,使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世纪之交建立的中华世纪坛建筑前,海军少将郑明对中华世纪坛遗漏海洋的重大缺憾,感  相似文献   

16.
轻舟 《当代海军》2004,(9):60-63
6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说,日本政府已经决定于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只,前往东海海域的“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开展海底资源的调查工作。而日方所说的“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实际上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分析家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海底资源之争将成为历史问题、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之后,又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众所周知,目前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105.9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21世纪将是海洋世纪,2004年6月5日是第33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宣传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海洋,既可以是一道护国的屏障,也可以是一条使国家遭难的通道。随着海洋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不断上升和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提高,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国土的斗争将日益突出,海洋热点问题将明显增加,提高海上防卫力量,保卫本国的海洋利益已成为海洋国家国策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国周边海洋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海疆真正意义上的奠基时期,在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持续经略下,不仅初步勘定后世数千年的海疆基本框架,更重要的是开辟出由沿海、近海乃至远海的实践路径,形成了鲜明的"江海一体""陆海一体"的总体疆域观念。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历代海洋经略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文化积淀和理论认知,尤其是秦汉时期整套卓有成效的做法,对中国新时代加快建设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迈向新的世纪,充分认识海洋、高度重视海洋权益,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打开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大门的钥匙。何为“海权”?何为“军事海权”? 海权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海洋观的增强,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高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技术正日益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海洋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载、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港技术等。本文主要对海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刚刚到来的新世纪,为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海洋世纪。 面对海洋世纪,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宣布,俄舰艇将在2001年重返世界各大洋。他表示,俄“将恢复40年前的作法,应该学会在大洋中航行,特别是海军的水面舰艇,更应如此”。 俄海军改变冷战结束后只是守在家门口的作法,宣布向世界各大洋进军,无疑吹响了俄力争在海洋世纪占据有利地位的号角。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