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线传真     
浚县巾帼好“时髦” 娘家拿证书 出嫁带“职称” 科技人员热衷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证书,如今在河南省浚县女民兵中时新起来。娘家学科技拿证书,出嫁懂技术带职称,成为此地农村女民兵的一种时尚和追求。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浚县农民学科技、用科学蔚然成风,先后有1.3万多人领到各类“绿色证书”,1800多人获得农艺、林果、食用菌种植和家畜养殖方面的高、中、初级职称。去年以来,400多名女民兵把获得的技术职称当作“嫁妆”带到婆家所在乡  相似文献   

2.
耀县在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中,放手发动青年民兵大栽经济林。在开展万名民兵春季经济林大会战中,全县已栽植花椒、桃树、柿子、雪梨、大枣等经济林木8万多亩。 耀县是革命老区,又是一个西部欠发达的经济小县,同时还是一个农业资源大县。全县有耕地60多万亩,人均3.5亩,未开发的荒山荒坡人均3亩半左  相似文献   

3.
在安徽省绩溪县,提起该县瀛州乡中巧村青年民兵胡永禄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种植大棚香菇走上致富路的事迹,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有近千口人的中巧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人多山多,(?)入主要靠采茶、养蚕,一年净收入还不足1000元。面对如  相似文献   

4.
在素有“滇中粮仓”的宜良县城东北部25公里的崇山峻岭深处,有一个仅有81户328人的彝家山寨,这就是云南省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石子办事处新石子村。几年来,该村大面积种植烤烟、粮食和各种经济果木林,人均纯收入1300多元,拔掉了穷根子。1997年底跨进小康村先进行列。每逢当地干部群众谈起这些变化时,都夸村民兵排立了头功。 新村民兵排把烤烟、粮食、蓄林果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占全村总户数61.7%的民兵家  相似文献   

5.
1994年,寿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民兵功不可没。全市近2万个科技示范户中,民兵户占了1.6万个,4万多个民兵蔬菜专业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有10万多个农户在民兵的带动、扶持下走上了致富路;以民兵为骨干的销售队伍800多支,足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 “一兵带一户,一班带一片,一连带一村。”寿光民兵以自己的劳动丰富山东乃至全国人民的菜篮子。纪台乡李家官庄  相似文献   

6.
吴江,地处太湖下游,江河湖荡密布,人均耕地不足5分地,“寸土寸金”是这个地区土地情况的生动写照。 吴江市疏浚工程公司以疏浚河道、挖泥造田为业。几年来共疏浚河道100多条,复垦造田5000亩,创造了年产值3000万元的佳绩。一位30岁的被称为“造田王”的青年民兵连长王平就是公司的老总。  相似文献   

7.
在山西省翼城县,亓红延真可谓无人不知。他带领大伙靠大棚致富的经历让人佩服不已。亓红延所在的北常村近2000口人,人均耕地仅一亩。村民们全靠种粮解决温饱。1995年,亓红延复员回乡,被推选为北常村党支书兼民兵连指导员。  相似文献   

8.
在主战场上     
云南大理军分区积极组织民兵投身经济建设。一年来,为发展民族地区团结、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组织民兵创办绿色企业。他们采取自办、联办、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投入资金350多万元,民兵投工35000多个,创办百亩以上林果基地37个、12200余亩;其中核桃5700亩、苹果2500亩、茶园1500亩、桑园1400亩、优质梨子200亩.梅子、木瓜、花椒等经济林果基地.据测算,五年后产值可达900多万元,年创利100万元. ——组织民兵兴办经济实体。 截止8月底统计,全区民兵创办项目有五大类,共129项,总投资780多万元,年产值可达635万元,今年创利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辽阳县寒岭镇武装部长吴广宪,是一位凭借以劳养武成果,有效解决民兵工作“三难”问题,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新闻人物。从1989年到1996年的7年间,他从养殖12头黄牛、43只绒山羊起步,先后组织民兵创办了废品收购站、金属结构厂、牲畜养殖基地、餐饮服务中心、铁矿开发公司等一批“兴武”经济实体,总计实现产值2144万元,上缴利税465万元,使当地的经济发展一跃成为全县的“龙头”乡镇,各项民兵工作受到上级表彰,他本人也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评为以劳养武先进个人。 10年前的寒岭镇人多地少负担重,是辽阳东部有名的贫困山区。由于受经济滞后的影响,这里在人均耕地不足两亩,年收入不足400元,民兵工作曾一度出现人员难集中、任务难落实、报酬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草绿坪村是一个典型的资源贫乏农业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农民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来,村普通民兵连领导班子为改变贫穷面貌,决定在调整产业结构,加重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上下功夫,因地制宜确立了“抓住种植,突出养殖”的发展路子。 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石国治1983年就从事酿酒和粮油加工业,1981年起用酒糟喂猪,从年喂10头开始,到1993年已突破年喂100头大关,并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能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低成本、高产出的家庭规模养猪路子。这几年,年平均纯收入2万多元,人均2  相似文献   

11.
“西工区人武部抓企业民兵工作思路新、工作实、成效明显!”这是近3年来检查指导民兵工作的10多位将军对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武部作出的共同评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企业民兵工作?自2000年开始,西工区人武部党委瞄准城市民兵工作改革难点连续奋战,谱写出一曲曲“兴武强兵”的凯歌。 2000年,辖区一个5000多人的棉纺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团中央、全国妇联举办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命名表彰大会会场。站在领奖台上的12人,不乏专家、学者、工程师和教授,而代表9亿农民获此殊荣的却只有一人,他就是河北省兴隆县三义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王双全。现年31岁的王双全还是承德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团干部,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学科学、用科学标兵,共青团全国十四大代表。王双全所在的三义村人均耕地仅0.36亩,长期以  相似文献   

13.
新人新事     
政委除夕探“穷亲” 2002年除夕之夜,正当家家户户高高兴兴过新年的时候,刚从国防大学学习返回云南蒙自军分区的王滇伟政委轻车简从,来到了帮扶对象李文昌家中拜年,并送去一批慰问品。(李林帅)永丰乡民兵发“羊财” 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永丰乡武装部引导民兵养殖黄羊和波尔山羊,现有20多个民兵建起了专业养殖场,当起了“羊倌”,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发了“羊财”。 (何琳赵小松)  相似文献   

14.
在常人印象中,靠汗水拼搏造田种粮是著名的大寨人的拿手好戏。日前,笔者在大寨虎头山看到,大寨几代人耕作多年的“海绵田”里,各种经济林和观赏树满山遍野,郁郁葱葱。大寨民兵带头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效益农业迈进,收到了老一代大寨人难以想像的效益。 由于大寨人均耕地少,传统农业制约着经济发展。几年前,民兵连长贾海文专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五莲县户部乡苗家庄子村有一位“牛”连长,他的名字叫王克胶。 苗家庄子村共143户,445口人,人均1亩耕地,4亩山场,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每年户均收入仅5000元左右。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作为村里的民兵连长,又是党支部书记,王克胶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  相似文献   

16.
在江西省乐平市的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内外,活跃着22支民兵科技服务队。他们走村串户,为蔬菜专业户的生产会诊传艺,出谋划策,被誉为菜乡“蔬菜保健师”。乐平市有“江南菜乡”之称。为配合该市“科技兴市”战略,去年以来,市人武部和团市委牵头,从各乡(镇)农业、林果、畜牧、农经等部门抽调百名民兵为主的技术骨干,组成22支服务队,  相似文献   

17.
老区河南省确山县十万民兵率先迈进市场经济“大海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在全县建成了建材、林果、花生、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高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兵工作的新路子,积极抓好“青年民兵之家”的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充分发挥“青年民兵之家”的阵地作用,把“青年民兵之家”真正办成了“知识库、娱乐城、文明窗、致富路”,充分发挥了民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牢固树立建“家”思想,努力搞好“青年民兵之家”硬件建设。 搞好硬件建设,是办好“青年民兵之家”的首要环节。要想增强“青年民兵之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它较强的辐射作用,首先就必须建设一个象样的家。通过5年多来的努力,我们建成了以人武部“青年民兵之家”为龙头,基干民兵连“青年  相似文献   

19.
人物剪影     
四川武隆县木根乡石庙村,平均海拔1700米,居全县最高点,有耕地1250亩,1994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60元,粮食247公斤,是全乡有名的后进村。乡党委经研究决定派乡武装部长陈仁明兼任党支部书记,并要求在一年内甩掉贫穷帽。陈部长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当即和其他干部一起认真研究该村的致富出路,达成了“以糖烟并举,造林以长”的共识。从1995年元月开始,首先带领全村民兵和广大群众投劳3500多个整修公路3公  相似文献   

20.
青年民兵吴江,全家4口人,2个劳力,承包耕地5.65亩,人均1.16亩。他思想解放,善于钻研和应用科技,积极采用温室农业新技术,是当地第一个靠种植淡季蔬菜走上致富道路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