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被军事专家称之为“水中烟幕”的气幕,主要用于水下战场掩护潜艇作战,干扰对方鱼雷的攻击,迷惑敌人的探测设施。气幕是通过发射气幕弹,使弹体内的化学物质与海水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气泡,漂浮在一定海域范围内,形成大片气泡“云”或气泡“幕”。这些气泡体积通常不等,其中直径较大的气  相似文献   

2.
咨询园地     
读者周鑫问原苏联“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现役几艘?有哪些武器和电子装备?它攻击的目标是什么? 该级潜艇现役10艘(8艘Ⅰ型,2艘Ⅱ型),在建2艘。艇上装备有24枚SS-N-19舰舰导弹以及SS-N-15反潜导弹(由533毫米鱼雷管发射);SS-N-16反潜导弹  相似文献   

3.
1941年11月29日,荷兰海军部通过英国BBC广播电台对外宣布:“一艘荷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这是荷兰潜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的潜艇决不惧怕任何德国潜艇。”这就是发生在二战期间,一艘荷兰O型潜艇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型潜艇而大获全胜的战斗。在O21潜艇1941年的航海日记里,对这次潜艇遭遇战是这样记载的:“1941年11月28日,从艉部发射两枚鱼雷,一枚命中,成功击沉一艘德国U95潜艇,救起12名幸存者。”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潜艇水声对抗主/被动航空声呐的最佳策略,构建了水声环境模型和声呐探测模型、潜艇对抗模型,提出了一种考虑声接触、跟踪、定位和识别处理的航空声呐信息处理模型,仿真分析了被动声呐浮标和主动吊放声呐等典型航空声呐在接触潜艇的条件下,不同潜艇水声对抗策略的效能。结果表明,对抗被动声呐时,减小辐射噪声比提高航速更为有效,潜艇应该采用大深度、最小噪声航速、最短距离脱离。如果潜艇通过电子侦察侦听到声呐浮标空投入水声音得知被动声呐浮标方位,可以插入气幕弹恶化被动浮标阵共视条件,避免跟踪定位,提高对抗效果。对抗主动声呐时,改变航向、投放宽频干扰器和声诱饵后高速脱离是潜艇的最佳策略,脱离过程还可以插入气幕弹恶化声呐跟踪定位识别环境,为潜艇拉开与声呐的距离提供条件。该研究可为潜艇水声对抗主/被动航空声呐提供仿真环境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潜艇防御反潜自导鱼雷是潜艇防御作战行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潜艇防御主动声自导鱼雷入手,采用模糊控制理论,通过建立语言值的隶属函数、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变换器以及给出响应动作这几个步骤,重点分析了潜艇从舷角入手结合模糊控制防御主动声自导鱼雷的方法,得到了潜艇纯机动法防御主动声自导鱼雷的模糊控制表,为潜艇防御主动声自导鱼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1941年11月29日,荷兰海军部通过英国BBC广播电台报道:“一艘荷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1艘德国法西斯的潜艇。这是荷兰潜艇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我们的潜艇决不惧怕任何德国潜艇。”荷兰海军取得的这一胜利发生在二战期间一个月清风高的深夜。  相似文献   

7.
反鱼雷深弹武器是水面舰艇对抗鱼雷的一种新的反鱼雷武器,由它组成的鱼雷防御系统可以拦截潜艇发射的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及尾流自导鱼雷.根据其作战使用特点,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其基本思想,具体实现过程,并应用实例加以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郭风学 《国防科技》2003,(11):81-81
世界上有许多军事发明,都是科学家在探索动物奥秘中得到启迪而发明的。 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设计成鱼雷诱饵。现在鱼雷诱饵酣以一艘袖珍潜艇,既可按潜艇的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桨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驱逐舰“奥班农”号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巡逻,突然发现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换气。这一突然遭遇,双方都惊慌失措。日本潜艇装有鱼雷,但来不及施放。美驱逐舰虽然抢先开火,但无一命中。日潜艇迅速调头,进入舰炮火力无法发挥作用的死角。舰上美国士兵由于突然临敌,来不及拿轻武器,信手抓起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海军的一艘潜艇曾在挪威与德国的一艘潜艇进行过一艘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水下较量。 1943年5月的一天,由苏联海军少校邦达列维奇指挥的一艘M-176潜艇在执行伏击任务后的返回途中,与一艘德国潜艇在挪威海域不期而遇,于是,双方紧急下潜,企图用鱼雷将对方击沉。  相似文献   

11.
“鹰”号1942年8月10日。英国海军派遣一支由“无敌”号、“鹰”号、“胜利”号、“暴怒”号4艘航母和其它战舰组成的强大护航队,护送14艘运输船,由直布罗陀海峡驶出,驶向马耳他岛,以支援马耳他岛的守岛部队。在航行途中,于8月11日黄昏,“鹰”号航母突然遭德国“U-73”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被4枚鱼雷命中。仅8分钟,“鹰”号航母便沉没了。  相似文献   

12.
战争轶闻     
土豆“击沉”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驱逐舰“奥班农”在太平洋上巡弋,突然,前方一艘日本潜艇露出水面。舰艇对视,双方都惊慌失措。日本潜艇因大部分人员已爬上甲板,鱼雷无法发射。美舰虽然抢先先向潜艇开炮,但慌乱中无一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13.
咨询园地     
读者自尔问反潜鱼雷是怎样找到潜艇的?现代反潜鱼雷多采用声自导装置,通过搜索来发现(找到)目标潜艇的。这里仅以双平面被动声自导鱼雷为例来说明。当鱼雷发射时,自动接通其自导系统的电源。鱼雷入水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某海域,波谲云诡,浪花翻腾。天空,飞机盘旋;水面,战舰驰骋;水下,“蛟龙”出没。一场舰机联合反潜演练拉开帷幕。水下×××米,一条浑身透着杀气的“蓝鲸”悄无声息而又百倍警惕地游弋着、搜索着,它全神贯注地等待着对手的出现,期待着胜利的来临……“丁零零”,突然,一阵刺耳的战斗警报骤然响起。“‘敌’驱护舰编队发现我艇,施展规避新战法!”随着指挥员的口令,“蓝鲸”快速下潜到大深度,几次大角度转向,摆脱了“敌”编队并迅速占领攻击阵位,几声巨响后,“敌”舰葬身海底。这,就是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年轻的322潜艇,一艘创造了国产新型潜艇战斗  相似文献   

15.
李浩 《环球军事》2005,(4):60-61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潜艇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邪恶的"海狼"神出鬼没,把一艘艘同盟国船只送入海底。在袭击中,鱼雷似乎成了唯一致命的武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海狼"的利齿 迄今为止,很多人对潜艇战存在误解,认为潜艇会躲避在水下,用一条接一条的鱼雷攻击船只。其实由于鱼雷十分宝贵(以德国的IXC型远洋潜艇为例,一次只能携带22枚鱼  相似文献   

16.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238艇艇长梁文广不断瞄准新纪录,被称为“创纪录艇长”。首次完成潜艇6雷齐射试验一天,潜艇到达黄海某海域。“下潜!”梁文广一声令下,238艇迅即潜入了“龙宫”“舰首发射管准备!”“鱼雷6发,定深x米!”随着梁文广的一个个口令,潜艇一排排充气阀、放气阀发出“嘶嘶”的声音,一台台仪器蜂  相似文献   

17.
鱼雷投入海战,对军舰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导鱼雷、线导鱼雷,使得水面舰艇,以及神出鬼没的潜艇再也不敢妄自尊大,掉以轻心了。因为,一条大型鱼雷就可以击沉一艘中型舰艇。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被英核潜艇用二战中留下的两条鱼雷击沉的。鱼雷的威胁迫使各国海军纷纷研究对付鱼雷的办法,从而有了五花八门的鱼雷诱饵,人们称之为“水下骗子”。  相似文献   

18.
早春的西太平洋某海域,波滚浪涌。阴沉的天幕下,两道白色的尾迹,如犁似剑,飞向海际。“轰!轰!”随着两声巨响,万丈波涛跃入云端.两枚新型鱼雷准确命中目标!圆满完成鱼雷攻击任务的,是中国海军新型常规潜艇。本文将向你介绍的,就是新型潜艇远航工作、生活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取代老式航空深弹,白头公司为意大利海军研制了 MS500航空深弹。该方案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种新费效比的反潜武器,供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或反潜直升机投放,该型深弹在攻击下列情况下的潜艇目标时可以代替轻型鱼雷:潜望深度或靠近海平面的不动的潜艇;贴近海底的“隐形”潜艇。通过大量的作战分析及对造价优选,该型自导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舰艇使用火箭助飞鱼雷与潜艇对抗的典型样式,分别建立了潜艇自航式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模型、火箭助飞鱼雷对目标提前位置射击参数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潜艇机动模型和命中概率计算模型,采用模拟法计算了火箭助飞鱼雷单雷射击和双雷齐射的命中概率,总结了射击距离和潜艇航速对火箭助飞鱼雷命中概率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