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刚任福建连城县委书记并兼任人武部党委书记时,对民兵工作不熟悉,我借助权威刊物——《中国民兵》杂志,指导工作。例如,我上任后,为民兵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题近百件,就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习和借鉴来的。《中国民兵》杂志指导我县民兵工作上了三个台阶,还受到了省、地的表彰。我还十分注意《中国  相似文献   

2.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人武干部,又是咱《中国民兵》杂志的热心读者。几年来,我感到,现在的《中国民兵》杂志发行手续太多,致使每月9日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经过邮局、铁路再经过省市邮局、铁路等多层次的烦杂手续,到我们手中最快也是下月中旬,一些边远省份的县(市)人武部门,常常要1个半月后方能收到杂志。这样,造成我们看不到当月的杂志,想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兵》杂志即将迎来自己的15岁生日。从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中国民兵》杂志正式问世以来,这本杂志得到了中央军委领导和总部机关的关怀与厚爱,得到了全国国防后备力量战线广大官兵的支持与喜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亿万读者的好评与赞誉。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在准确传递军委、总部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客观报道各地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经验、新典型,努力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亲爱的读者,当我们阔步走向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一下自己与《中国民兵》的关系,以此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帮助编辑部进一步办好《中国民兵》,将是你、我、他的共同心愿。因此,本刊从今年第一期起开办《我与〈中国民兵〉征文》专栏,期待着你拿起笔来,围绕“我与《中国民兵》”这个话题,畅所欲言。来稿可以是一条经验给了你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可以是一个先进典型帮你校正了前进的方向;可以是一项活动使你难以忘怀,也可以是读者、作者与编者之间坦诚交心、平等相处的一段往事;可以是为办好《中国民兵》献计献策,也可以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总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中国民兵》杂志办得更好,献上一份真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期待着。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兵》教我以武为本邓州市人武部张继伟我很想对《中国民兵》杂志说说我的心里话。我1985年从野战部队补充到人武部搞民兵训练工作之初,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看到了“训练参谋”专栏内刊登的指导文章,边看边琢磨起来,发现民兵训练与野战部队的训练有相同之处外,  相似文献   

6.
在共和国50华诞盛大庆典中,我作为一名受到江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的首都女民兵,能参加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座谈会,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在这里,我代表参加受阅的首都民兵,代表《中国民兵》的全国广大读者,对《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和取得的累累硕果,表示衷心的祝贺! 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  相似文献   

7.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8.
我从野战军转到青海祁连县人武部工作,初到人人武部困难的确不少,主要是不熟悉工作。后来我在《中国民兵》的帮助下,学会了做民兵工作。我下乡搞民兵政治教育,参照《中国民兵》杂志上介绍的典  相似文献   

9.
读刊用刊     
一道纸令,1984年我从南昌陆军学院调到江西省武宁县人武部工作。十年来,《中国民兵》发行了126期,我期期必读,日积月累,受益非浅。 我刚跨入人武工作大门时,组织分配我担任政工干事。民兵政治工作如何搞,我心里没有数。正当我困惑时,《中国民兵》杂志刊登的文章帮我解了难。从此,《中国民兵》就成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政工科的资料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从创刊至今的《中国民兵》杂志,每当有人借阅时,我必用本子记下,催他们按时归还。 是什么原因使我成了《中国民兵》的“收藏迷”?为什么我收藏的《中国民兵》一期不少?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96年2月,在天门市人武部任政委已满10年的李世龙就要离任之际,将自己任期内精心收集装订的11本《中国民兵》杂志合订本以及结合工作写下的近百万字的工作笔记留给了人武部。此举反响强烈,1996年4月6日的《解放军报》以《政委李世龙离任留下珍贵纪念》为题作  相似文献   

11.
说起与《中国民兵》相识,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我刚从作战部队调至预备役部队工作,一次在我们主任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了《中国民兵》这本杂志,当时我就被那美丽淡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便给主任讲,想带回去看看。主任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答应送给我。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民兵》的相识。  相似文献   

12.
我是山东省莘县人武部的政委,多年来,我从民兵工作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中国民兵》是我做好民兵工作的指导老师。每期杂志一到,我都认真阅读。今年《中国民兵》第1期刊登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点》和《当前民兵政治工作应注意抓好的几个问题》,对我帮助就很大,我依据这两篇文章的要点,结合本县的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兵》到了……”民兵们争先恐后地到收发室拿《中国民兵》杂志,管理员老陈被员工围得直喊“不要挤,不要挤,人人都有……”这是7月18日浙江省温州市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分发第7期《中国民兵》杂志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周年。为纪念编者读者共同走过的这段难忘的日子,更好地办好杂志,本刊从本期开始到年底止,开辟“我与《中国民兵》征文”专栏,刊发一批纪念文章。稿件体裁不限,尽量从感受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段交往、一场感动或者《中国民兵》帮您创业成才致富等方面,写写与《中国民兵》之间的感人故事和特殊关系。来稿请寄北京阜外大街34号本刊编辑部梁峰编辑,邮编100832。  相似文献   

15.
民兵网苑     
订刊喜讯 江苏省盐城军分区坚持把《中国民兵》杂志和《中国国防报》作为2002年报刊征订的重点,截至10月底,全区订阅《中国民兵》杂志已突破5000份。 (朱正连) 江西省抚州军分区坚决落实总部关于订阅《中国民兵》杂志和《中国国防报》的通知精神,确保2002年订阅《中国民兵》不少于5000份,保证在年底前把订刊款汇至编辑部。 (梅勇)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退伍军人,对《中国民兵》怀有深厚的感情。5年前,我退伍到地方在县广播电台干采编工作,主办《国防教育》这个节目。为了把这个每次10分钟的节目办好办活,我对《中国民兵》杂志上刊登的内容,根据广播宣传的特点,有的把它放在“党管  相似文献   

17.
从军多年,我和许多战友都喜欢收藏品味精美的石头。而我最看重和最喜欢的一块“石头”就是《中国民兵》杂志,它攻克我工作中一个个难题,就像一块奇异的“他山之石”。喜欢品读《中国民兵》杂志是工作所需和实践的启示。曾几何时,我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工作成绩,也曾时不时在棘  相似文献   

18.
我爱人武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我正上高中,空闲时常去村“民兵之家”。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中国民兵》创刊号被她吸引住的情形。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杂志。从此以后,我总是想方设法借阅《中国民兵》,这时,我已爱上了人武工作.1986年,我考上大学,虽然在学校见不到《中国民兵》,但放寒暑假,回到村  相似文献   

19.
李波 《中国民兵》2007,(6):38-38
1999年毕业后,我当了预备役舟桥团的一名排长。对预备役工作一筹莫展时,我请教指导员,他给我传授了许多预备役工作的经验体会,还送给我10本专业书刊,让我业余时间看一看。这些书刊中就有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我把这本杂志稍一翻阅,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不少知识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之后,我就到团阅览室里借来《中国民兵》杂志,以后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我是个喜好“爬格子”的人,1998年结识《西南民兵》至今,4年多时间与《西南民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看报了。在认真阅读《西南民兵》的同时,尝试着向杂志投稿,不久稿件在编辑的精心润色下上了杂志,这对我是个鞭策、促进。从此,我便有了写作的动力,写稿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西南民兵》发表作品10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