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的重头戏,其作用愈来愈突出,农工离不开科技下乡。但目前广大农工已不满足科技下乡千篇一律地发资料、讲大课、开方取药的方式,他们对科技下乡有许多新要求。因此,科技下乡也要不断创新,真正为他们脱贫致富架"金桥"。近年来,许多地方的科技下乡都是走走形式,搞一些无针对性的科普咨询、资料发放等活动,而且多为季节性、突击性的,农工形容是"热闹两三天,雨过地皮干",觉得"不解渴"、"不过瘾",要求科技下乡要常下乡,最好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常流水,不断线,留下一支"坐地户"的科技下乡队伍。  相似文献   

2.
基层声音     
《兵团建设》2004,(6):45-45
农工急需滴灌技术"售后培训" 近年来,随着节水滴灌技术在兵团大面积推广,滴灌所具有的高效节水性能、省时、省工、增产、增收、增效性能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团场职工所认识和接受。 但是,在推广和使用节水滴灌新技术中,存在着科技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问题,广大农工急盼节水滴灌技术的"售后培训。"  相似文献   

3.
兵团农工负担重,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老话题。近几年,兵团党委对农工负担过重的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各师(局)农牧团场,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减轻农工负担。仅1998年,全兵团通过各种"减负"措施,共减轻农工负担近4.5亿元。兵团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再次发出号召:"要切实减轻农工负担,增加农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会后,各农牧团场是如何贯彻兵团党委这一决定的?农工们过重的负担能不能减下来?就这个问题,本刊记者深入部分农牧团场、连队进行了实地采访。"减负"在行动,就是部分基层单位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轻农工负担,进而调动农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使团场稳定、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的部分纪实。  相似文献   

4.
朱萍 《兵团建设》2003,(12):11-1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爱打麻将的农四师七十九团二连农工戴继红成了养殖能手;而一到冬天就习惯准备用厚厚一摞布头做鞋子的六十四团二连农工马大娘,今年却早早准备好了纸和笔,准备参加团里的"科技之冬"知识培训班。近几年,随着农四师"科技之冬"活动开展得日渐成熟,农工们开始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冬忙的乐趣。传道授业解惑截至2002年冬天,农四师的"科技之冬"活动已经开展了13届,全师农业、农机、园艺、畜牧等各行业参与,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新技术培训活动已成为其显著特征。为了搞好"科技之冬"活动,仅2002年,农四师科委专门抽出24名各专业的专家,组织修订《农四师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科技奔流、信息密集的时代。终生学习,已成为终生课题。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图名挂号"、"敷衍应付"等问题,切实把终身学习理念深扎官兵头脑,需要在"四学四忌"上下真功使长劲。  相似文献   

6.
致富信息     
购买农资须"六防"一防见假不识。各涉农部门要利用各种渠道,向农工普及科学知识,传授识别真假农资的基本要领。二防路边货。有的农工习惯到流动售货摊点、个体经销者手中购买。由于渠道不正,买了假冒伪劣农资,又因找不到销售人而自认倒霉。三防贪图便宜。在购买时,一定要克服图省钱、怕花  相似文献   

7.
标题新闻     
农一师五团年初确立了“农工点题,干部解答,要啥送啥,随叫随到”的工作思路,该团农技、林果、司法、土地、计生、畜牧等部门联合成立了机关干部服务中心,设立了文化、科技、法律、道德五支小分队,并开通了热线电话,安排专人值班,农工可根据需要随时拨打电话,服务中心协调各个小分队和有关专家进行解答咨询。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苑     
一团棉花创高产今年,农一师一团棉花喜获丰收,总产由前两年的2000多万公斤,增至现在的3800万公斤,单产皮棉由前两年的120公斤增至现在的140公斤,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并荣获"全国农业棉花标准化示范团"和"全国科技示范团"的荣誉称号。(李勇)农工姜遗赋55万引进新农机用电脑操纵拖拉机,这个遥远的梦想在农二师三十三团一连农工姜遗赋手中变为现实。他引进价值55万元的美国凯斯7220型拖拉机和法国KUHN 全悬挂翻转式五铧犁,成为巴州地区智能化农机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新天冰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属222团管辖,是一个集农业旅游观光、科技示范推广、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现建有啤酒花长廊、新疆第一农工别墅村、水上游乐区、新疆天山第一  相似文献   

10.
兵团减轻农工负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农工负担依然沉重,要从根本上解决负担沉重的问题,一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二要努力发展生产,增收节支,降本增效;三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如今,你走进农二师二十一团各连队的辣椒条田里,不难发现这样的"怪事":灌水的地块虽然流淌着涓涓细流,却没人劳作。面对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辣椒,你不由羡慕起该团椒农有福气,殊不知其中包涵着"土滴灌"的功劳。该团已有10年种植辣椒的历史,特别是近年红色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农工们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2002年,二十一团种植了20387亩辣椒,辣椒成为团场种植面积最多的经济作物。辣椒田间管理要求很高,特别灌水方面要做到细水慢流,不上垄背,水上垄背后,辣椒很容易死亡。长期以来,该团农工普遍人工开小口子灌水,往往顾此失彼,不是冲大口子就是断流,水大水小无法控制,有的地方淹死,有的地方干死,农工为了堵口子东奔西跑,十分劳累,还影响了辣椒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机关承担着辅助党委决策和指导决策实施的重要职能,新任机关干部要在机关立稳脚、扎下根,很快进入角色,成为骨干力量,要着重在精、严、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政策速递     
兵团农工如何取得技术职称农工欲取得技术职称,先要参加本团场组织的农学、蔬菜、果树、畜牧、农机等适合需要的专业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面授和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脱产培训按200个学时安排,统一使用兵团职改力、兵团农业局组织编写的教材。培训结束后,由各师职改办统一组织考试,并颁发"绿色证书"和职称培训结业证书。凡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农机等农工技术工作并取得"绿色证书"的人员均可申报参加职称评定。必须由本人填写职称评审表,并提交有关评审材料(技术总结、毕业证、农工技术职称培训结业证、绿色证书、实际工作业绩证明材料等),由团场人事(职改)部门盖章后上报师职改办审核,农工技师(中级)以下职称由师职改办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农工高级技师由兵团职改办与农牧系列职改办共同组织专家评审,具体要求按兵职改办发[1999]14号文件执行,农工技术职称证书由兵团职改办统一颁发。(据《兵职改办[2002]20号)文件)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萝北县位于中俄边境,地处偏远,受陈旧观念束缚,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县人武部积极引导广大民兵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配合县科技和文化部门开设“送文化下乡”活动,以文化搭台,用科技唱戏,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奏响了火热的边关乡土文化新曲。 扭着秧歌奔小康 一进萝北县凤翔镇曙光村,只见一支身着五颜六色的秧歌队在村小学操场上扭得正火,令人不解的是,旁边不远处还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持召开的国防科技创新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国防科技创新的成就和经验,统筹部署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力争到2020年把国防科技工业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这对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系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进军工强国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作千难万难,心有职工就不难,能给牧场职工群众办点事儿是我的幸福。"在十二师一〇四团牧一场党支部书记恰依扎·阿布力孜心里,时常揣着这句话。记者初次见到恰依扎·阿布力孜,感觉他更像一位淳朴随和的牧民,56岁的他由于常年的操劳,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恰依扎·阿布力孜在牧区工作了42年,不仅帮助牧区职工群众解决了饮水安全、生活用电等难题,还积极引导职工转变观念、运用科技勤劳致富,使当地  相似文献   

17.
在井冈山现地教学,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我们到井冈山寻根去,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此霹雳星火燃遍神州大地。实事求是这个根啊,我们要把她牢牢地扎在心里。  相似文献   

18.
现在报刊、广播、电视上刊播的多是消费类的广告,很少有指导农工应用科技新成果生产致富的广告。因此,笔者建议,把推广科技新成果纳入到广告宣传中去,使其成为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方针 ,充分调动广大官兵投身科技练兵的积极性、创造性 ,是当前政治工作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一、调动部队科技练兵积极性 ,要引导官兵既自觉强化政治使命意识 ,又注意强化科技意识。部队认真贯彻科技强军、科技兴训战略方针 ,广大官兵政治热情、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能够从迎接军事革命挑战、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高度去认识思考科技练兵的重大意义。但在科技练兵的实践中 ,对军事训练要跟上知识经济、高技术战争要求 ,必须以科学技术为第一推动力 ,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认识不足 ,科技意识淡化 ,科技是第…  相似文献   

20.
今年42岁的罗志琼是农七师130团17连的一名职工。2010年,她依靠科技,合理投入,精耕细作,种植的36亩棉花籽棉单产达430公斤,收入10万元,成了团里出了名的科技示范户。1993年,罗志琼跟随丈夫从四川来到新疆,并在130团扎了根。头一年,她种植了40亩棉花,从播种、定苗、中耕、治虫、浇水、打顶到收获,每个环节她都虚心向懂技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