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以来,台湾政局诡异多变,倒扃“红衫军”围攻陈水扁官邸,台南“地下电台”煽动泛绿支持者刺杀马英九,使岛内高官安全备受关注,也使得一直隐藏至深的台当局“保镖部队”——“霹雳小组”揭开了神秘面纱。组建已有20多年,贴身警卫台湾高官俗称“霹雳小组”的台湾特勤中队,是一支拥有先进武器与专业战术的警察特种部队,自成立以来在打击有组织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2.
目前,台湾岛内“倒扁”运动轰轰烈烈,可台当局却在暗中酝酿调整台军高层人事部署。据报道,这次人事调整中,台军将有两个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易人,接任者均是从“国防部”下放的官员,也都是陈水扁极为信任的将领。有分析认为,陈水扁此次调整战区级人事安排,一方面是他在台军内部遍插嫡系的一贯行径,另一方面,则是他妄图通过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来掌控岛内政局,确保“总统”宝座不被推倒。重新调整战区司令据台湾《新新闻》杂志披露,在陈水扁9月上旬出访南太洋“邦交国”之前,台军方曾提报一份人事调整方案。方案中提出,第3战区司令雷光旦和第5战区…  相似文献   

3.
台军历来被岛内"台独"当局当作是"抗和拒统"的最有利工具,在完成"精实案"的基础上,又推出"精进案"并大肆加速实施.近来,在美日"新安保条约"的错误信号诱导下,台当局在"急独"的道路上跑得越来越疯狂,越来越露骨,在锋利其"抗和拒统"工具中,台当局也始终把岛内陆军炮兵当成是"击敌于海上"、"决胜于滩岸"的利器,不断充实完备,使其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维佳 《当代海军》2005,(10):56-59
应该讲,前段时间,台湾岛内不少政党连续组团访问大陆,受到了祖国大陆热情坦诚的接待,这为发展两岸关系营造了很好的气氛。然而,这种和谐的气氛同时却让岛内的“台独”分子们很不舒服,他们开始不断地通过鼓噪炒作所谓的“雄风”系列等导弹,以此来制造两岸紧张的气氛,妄想抗拒两岸之间的和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豫夫 《环球军事》2011,(22):42-43
台湾《联合报》10月18日报道称,马英九17日举行“黄金十年”终篇记者会,提出与大陆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引起岛内热议。但之后其“公投”“和平协议”的话题一抛出,却引发外界强烈质疑,民调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5日,台湾媒体报道,台“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雄风”2E巡航导弹已突破关键技术,试射成功。据称,“雄风”2E巡航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涵盖大陆东南沿岸重要军事目标。台湾方面还绘出示意图来,标明其发射半径,把上海、福州、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在内的大陆东南部均包含在其射程范围之内。台“国防部长”李杰更是煞有介事地表示,台湾拥有了“战略的、远程的”导弹。一时间,岛内拥“独”派面露欣喜,觉得这下子有了对抗大陆的利器,可以放开手脚在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反共拒和立场,不断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事件。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台当局将其“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台当局加快了建设海  相似文献   

8.
信息战在台湾被称为“资讯战”。台军高层认为,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谁掌握了信息控制权,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台海地区一旦发生战端,信息战必将首先打响。同时,台湾当局认为,从目前两岸信息战能力对比看,台军无优势可言,在未来的信息战较量中,大陆更将对台构成“实质威胁”。台湾“国防部”“通资局局长”林勤经称,在2000年台军的一次电子模拟战中,代表大陆的红色一方首次战胜了代表台湾军方的蓝色阵营。鉴此,台当局对信息战十分重视,对提升台军的信息战能力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为反制所谓“点穴战”、“电子战”,台军近来已把夺取制信息权视为整军备战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5日,台湾军队在屏东县加禄堂海滩举行了代号为“联兴88”的三军联合抢滩登陆演习,共有海军各式战舰、战斗机、直升机以及陆战队2000多人参加。这是台湾2001年一系列军演中较新也是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一次。 据岛内媒体报道,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陈水扁和台湾军方表面上作出“避免进一步刺激大陆”的姿态,对某些军事活动进行“低调处理”,但实际上在台军内部“备战”气氛异常紧张,火药味很浓。 加紧刺探大陆的军事情报 陈水扃“一边一国论”出笼后,台湾军方十分担心大陆解放  相似文献   

10.
豫夫 《环球军事》2014,(3):130-132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2013年12月在岛内“立法院”宣称,希望与大陆合作,为台湾景观申请世界遗产。龙应台的说法让“两岸联手申遗”这个老话题又有了新活力。由于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因而无法自行申遗。两岸合作申遗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前几年的相关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引人瞩目却令台湾当局大跌眼镜的“汉光19号”演习(相关报道见《当代海军》2003年第11期)草草拉下帷幕后,台当局为挽回脸面,随即于2003年10月中旬在台湾西南部海域举行了“联兴90号”演习。在号称“历史之最”的“汉光19号”演习中,台当局为使“表演秀”节目做得  相似文献   

12.
《当代海军》2005,(11):F0013
落指键盘,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正如火如荼在续写两岸同根同源。无独有偶,台“军购案”期间再度被封杀,这是第30次,屡战屡败。两则信息,不经意间闯入脑际,似乎无因,可细一琢磨,则有果藏内。李敖是今年从台湾抵达大陆的众多中国人中的一个,但他的抵达无论是对于台湾的中国人,还是对于大陆的中国人,都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啥故? 皆因李敖是当年在台湾岛内反对独裁、如今在岛内反对“台独”势力的政治斗士,是他自己笔下“白话文前三人:李敖、李敖、李敖”的学者,是《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传统下的独白》等书的作者,是一个出生在哈尔滨,从小长在北京,后来移居台湾的普通中  相似文献   

13.
日前,台湾当局公布了2007年度反谍报预算。据报道,此次预算比前一年度猛增了15倍,史无前例地达到1.5亿元新台币,并突然调升反情报部门隶属层级。分析人士指出,台当局此时抛出反谍报预算,显然是想躲避舆论关注视野,试图在一片“倒扁”声中蒙混过关。但让陈水扁始料不及的是,此预算一公布就招致猛烈抨击。岛内各界痛批当局借口反“共谍”之需,实则暗藏不可告人的政治企图。拿防“共谍”渗透当幌子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负责监控台军内部的军事安全总队预算2006年度为983万元新台币,此前几年也都维持这个额度。今年台“国防部”却借口“共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台湾岛内军火库爆炸事件不断,尤其是近两年来更创下了平均每3个月爆炸一次的最新纪录。频繁发生的弹药库爆炸事件不仅惊动了台当局,更让台民众没了安全感。台军弹药库屡屡发生事故,说明台军在弹药库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弹药库也因此成为台军内部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5.
豫夫 《环球军事》2009,(14):44-46
6月16日,岛内领导人马英九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称,台湾不可能跟大陆进行无休止的军事竞争,但台湾绝对有必要建立一支小而精、小而强的防卫力量,目的不是要反攻大陆、主动攻击,而是防卫台湾。  相似文献   

16.
李海 《环球军事》2014,(7):44-45
台湾岛内媒体报道称,台“国防部长”严明近日在“立法院”宣称,面对大陆近来军费预算持续上升,积极扩张军备,台军依照“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建军构想,全力推动募兵制,提升部队训练成效,并筹建新式武器装备,绝对有能力捍卫台湾安全。然而,当严明被“立委”问及台军在解放军攻打台湾时,说台军可守一个月,被“立委”讽刺为好有guts(胆识)。  相似文献   

17.
就在陈水扁因“过境外交”和“第一家庭”弊案而内外交困之际,台当局却操纵“国安会”抛出了首份“国安报告”。5月18日,陈水扁紧急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国家安全会议”,审查已拖延一年之久的所谓“国安报告”。随后陈水扁迫不及待地签署了报告。于是,台湾第一份安全报告就这样宣告出笼。那么,台当局为何此时出笼这份报告?该报告的内容和实质又是什么呢?报告写了整整一年据台湾媒体报道,这份报告包括财经、“国防”、“外交”、两岸和“国土保育”五大方面,从台湾所处的安全环境,谈到台湾内部及“外在威胁”,进而提出“国家安全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台湾军方“2003年度施政计划”,台军准备“在必要时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和‘先制攻击’”的“双先战略”。“双先战略”的“近期战略攻击目标是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和军事基地”,“远期战略攻击目标是内陆深处的大城市和重要的经济设施与军事设施”。联系近些年来台军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台湾当局此次公然提出“双先战略”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政治、军事背景,尤其与美国近年来对台政策的变化以及台湾岛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豫夫 《环球军事》2013,(18):50-52
岛内媒体报道称,台湾“2014年度国防预算书”已送达“立法院”,“国防预算”支出仅占GDP(岛内生产总值)2.54%,创下岛内领导人马英九任内的最新低纪录。与此同时,按照惯例,台军“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计划报告”与“2013年中共军力报告书”,也一同送达“立法院”,准备在9月17日“立法院”开议后展开审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台湾的绝大多数情治单位(所谓情治,即情报治安的简称),均缘于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军统”与“中统”。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和客观形势的发展,加上蒋家父子巩固统治的需要,“军统”与“中统”到达台湾后进行过多次重组,职能不断扩大,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台湾岛内长期笼罩在恐怖的氛围里。现在,台湾的情报机构不但成为统治者独揽大权、统治社会的野蛮工具,而且成为“台独”势力的顽固堡垒和强力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