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成立60年来,为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是培养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战功卓著;二是培养的飞行员中涌现多名试飞英雄、功勋飞行员和航天员;三是培养了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相似文献   

2.
海航某训练基地是海军飞行人才的摇篮,近年来,为海军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飞行员。在繁重的训练中,飞行员们遇到过种种重大险情。面对生死考验,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化惊险为平夷,谱写出一曲曲搏击云天的英雄战歌。  相似文献   

3.
考生姓名:杨利伟流水考号:20040701社会职业: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理想目标:再次进入太空,为中华民族争光军旅简历:杨利伟,汉族,辽宁绥中县人,大学文化;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六、强五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1992年、1999年两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荣获“航天英雄”荣誉称号。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答题地点:北京航天城)  相似文献   

4.
在“神舟“六号即将遨游太空之际,我国第八批招收的35名女飞行学员,走进了我军的“蓝天方阵”,在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开始为期4年的飞行学员生活,从此拉开了我国首批女航天员培训的序幕。 从20余万名应届高中毕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13日下午,由中航二集团江西洪都航空集团公司自投资金研制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L-15“猎鹰”01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试飞。首飞飞行员是空军试飞团团长、特级飞行员张景亭大校和空军第四试飞大队一级飞行员杨耀大校。由于是首次飞行,L-15并没有进行机动动作的演示,在平稳飞行18分钟后轻盈着陆。“猎鹰”高级教练机融合了多项最新航空技术,采用先进的气动布局、高度综合的航空电子系统、国内最先进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和先进的机体结构形式,具有第三代战斗机的大迎角机动飞行能力和高敏捷性。相信在未来的试飞中,L-15必定会展示出色的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6.
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2F遥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神舟十号飞船送入太空。2.神十飞行乘组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1997年9月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前身)录取,成为37名第七批女飞行学员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一个低调的"牛人",尤其在彩超技术上,堪称"神医",几十年行医生涯中,他从未出现过一次误诊、漏诊。笔者慕名来到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对特诊科主任韩其智进行采访。他参加过航天员初选、潜航员选拔,曾经检查出10余例新发病患,把住了飞行安全关口。避免一次漏诊2008年,韩其智参与一次重大任务的选拔体检。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控制B超探头在一名飞行员的左胸部游走,眼睛注视着显示屏。突然,一丝异样映人眼帘,"先天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不太可能吧!这名飞行员已经35岁了,经历的体检、鉴定不下20次,怎么  相似文献   

8.
小何 《世界军事》2022,(6):37-42
李凌,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空军特级飞行员,"金头盔"获得者.有人说,李凌是能将战术动作做到极致的"飞行机器",也有人说,他是能洞察战场信息的"数字大脑".这样的李凌向往战场,但作为一旅之长的他不只想当英雄,更希望能培养出众多英雄.  相似文献   

9.
6月,火热的天空放飞火热的心情。这一天,空军首批"4 1"飞行学员告别初教机训练,即将转入高教机飞行。他们将是空军首批双学士飞行学员,被称为是拥有两双"翅膀"的雄鹰。他们接受的是"4 1"培训模式,即在航空大学通过为期3年半的政治、军事、文化、体育、专业理论等教育训练后,再转入为期6个月的初教机飞行训练,经各项考试合格后,任命为副连职军官.授予空军中尉军衔和工学学士学位。尔后.他们将进入高教机飞行训练,经过为期1年的训练,达到培训目标的,将授予军事学学士学位。走进济空某飞行学院一团,笔者见到了这群将拥有两双"翅膀"的小鹰……  相似文献   

10.
本人是空军运输机飞行员,所了解的空军飞行员"军转民"主要是运输机部队飞行员的"军转民",因此本文较少涉及其他军兵种飞行员"军转民"的情况。"军转民"这种提法虽始于改革开放,但自空军和民航成立那天开始就实际存在,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民情决定的,它对空军建设和民航建设都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敢向我挑战的年轻飞行大队长让我看到了新生代的力量,也让我懂得,他们必须有不畏强敌、不服权威的精神。崇尚荣誉,崇尚技术,时刻盯着对手,不断超越对手,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实现强军目标的历史重任。去年,我来到航空兵旅任旅长。新官上任,首先就要摸清这个旅飞行员群体的技术底子。飞行事业讲究的是技术至上,谁的飞行技术好谁就是"大拿",谁能在危急时刻勇挑重担谁就是英雄。  相似文献   

12.
非常“4 1”     
2008年,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某团承担空军首批"4 1"飞行学员培训试点任务。该团针对学员求飞欲望强、军政素质高、理论基础厚、发展潜力大的特点,立足高起点、树立高标准、采取新手段、确立新思路,不断加大学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着眼"4 1"培训模式的新特点,整合训练资源,以学员定教员,以质量定进度,以进度定出机量,调整训练节奏,整体谋划训练布局,课目练习科学穿插组合,提高训练效益。倡导以先进教育思想指导教学,用一个基本成熟飞行员的标准衡量和要求训练质量,用一个合格军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全面培养学员。努力造就精技术、懂指挥、会  相似文献   

13.
李玮 《军事史林》2004,(3):23-26
在一些国家的空军编制中,有着这样一种特殊的飞行部队:它不参加战备值班,不担负作战任务,没有一个消灭敌人的战绩,平时也不进行战斗动作训练,但是它却装备最精良的飞机,由全空军最拔尖的飞行员组成,全年飞行时间比其他部队飞行员多,在航空爱好者的心目中的地位和声誉远在其他部队之上,他们就是特技飞行队.  相似文献   

14.
位于长白山南麓的美丽边城吉林通化,与空军有着太多的渊源:中国第一支航空队在这里诞生,第一所航空学校在这里创建……这里还是被誉为"空军战魂"抗战英雄高志航的故乡,孕育了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英雄前辈……在中国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中,无不与这座英雄城市有着绵长血脉。当时光的车轮流转到新世纪的今天,人民空军的又一支新生队伍在这里成长起来,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这就是空军民兵分队。  相似文献   

15.
王鹏 《当代海军》2002,(6):14-16
海军航空兵某飞行训练基地是海军色行人才的摇篮。基地成立以来,大批像“海空卫上”王伟一样的优秀飞行员从这里飞向海空,飞向祖国的海防前哨。在繁重的训练中,海空雄鹰们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重大险情.面对一次次生死考验,他们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赤诚,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次次战胜艰险,谱写出一曲曲搏击云天的英雄战歌。  相似文献   

16.
蓝天,在白云的映衬和阳光的辉映下,是那么的静谧安详。飞行,在青春的追逐和梦想的沉淀中,是如此的神圣庄严。百里挑一的选飞,层层淘汰的练飞,激动人心的单飞,梦碎蓝天的停飞。对于空军航空大学所有飞行学员来说,梦想在云端,现实在脚下。飞行,承载了飞行学员太多的梦想与希冀。面对通天之路的艰难险阻,他们选择为青春涂上一抹"空军蓝",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攀爬在通往蓝天的阶梯上,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梦幻与传奇,弥漫着热血与朝气。  相似文献   

17.
"谢谢您!梁主任,经过您的治疗,我又可以去执行飞行任务了"。这是在抗震一线——成都太平寺机场飞行员休息室听得最多的称赞空军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理疗科主任梁岚萍同志的一句话。四川发生地震之后,南空某搜救团飞行强度明显增强,很多飞行员顶着腰酸背痛,咬牙坚持在抗震救灾的航线上。"绝不能让飞行员带着病去飞行"。她向上级党委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用多年的诊疗经验和先进的理疗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环绕地球飞行后顺利着陆走出返回舱,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曾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1996年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人选,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10月14日下午,当记者得知杨利伟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时,立即驱车赶往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采访。曾经和杨利伟生活、工作和飞行过的战友向记者讲述了杨利伟在成为航天员以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军校是我军生长干部的摇篮,为抢先在学员思想"白纸"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空军工程大学把"首因效应"运用到教育中,把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植入学员脑海,大力开展"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教育活动,为培养未来合格"举旗人"、"接班人"、"带兵人"的人才工程进行了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20.
选拔——千挑万选,训练——千锤百炼,科学加毅力,精心加耐心,造就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英雄。在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选拔训练航天员飞乘组,提供满足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健康保障和个人救生防护等乘员装备,开展航天医院空间试验等。在神九飞天之际,记者来到航天员系统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采集了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幕后故事。神九航天员为何是两男一女搭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介绍,神九任务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选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