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海 《环球军事》2008,(5):24-25
今年初,台军专门组织70多名媒体记者,在“国防部”军事发言人虞思祖少将等人的带领下,到位于左营基地的124舰队,登上“武昌”舰,出海实地参访海军舰艇、飞机的各项战备操演。在这次专门让岛内外媒体参加的演习中,台军别有用心的“曝光”了“雄风3”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进入实战配备阶段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马爱民 《国防》2010,(5):66-70
当前,尽管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但台军依然视大陆为最现实威胁。建军备战步伐从未停歇。2009年,马英九政府先后出台《四年期防务总检讨》和《“国防”报告书》等战略指导文件。从顶层规划台军武器装备发展方向。台湾“国防部”还编列3186亿元新台币军事预算,加快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与采购,  相似文献   

3.
张羽 《国防》2015,(2):76-78
六、国防工业"备战增产"在东南沿海紧急战备动员中,最早开展的是军工生产动员。当年,国防工业除正常的年度生产任务外,特别为紧急战备安排了两次"备战增产"任务。其中,1962年初下达第一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4~6月间完成;1962年6月下达第二批"备战增产"任务,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备战增产"的重点是滩头抗登陆作战的远射程压制火炮、大口径炮弹和适于滩头作战的轻便武器和弹药,以及海军和空军所需的弹药。1主要原因是军队  相似文献   

4.
戎振华 《当代海军》2003,(11):20-21
情报合作是美台关系中较为隐秘的一部分,同时又是美台军事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6月16日,刚上台的陈水扁在台陆军军官学校校庆时致词,提出以“制空、制海、反登陆”的作战程序与“精准纵深打击、提升早期预警、争取信息优势”硬“决战境外”的观念,作为台军未来建军备战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展现台军在春节前后加强战备的成效,1月15日,台湾"国防部"特意安排台湾媒体记者访问位于台北县三芝乡的天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台军以“光华”“安翔”“凤凰”等计划为代表的二代兵力整建和军队“精实案”已经基本完成,一大批先进的陆海空军装备已在台军中服役。但是台军整军备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仍有大量的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湾当局先后推出“十年兵力调整计划”和“精实案”让台军精心构筑“三大防线”。然而,这“三大防线”是否坚不可摧呢?且看下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16日,陈水扁在三军官校76周年庆典会上公开提出"决战境外"的口号,同年台湾当局将"决战境外"确立为台军建军备战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军 《环球军事》2011,(17):52-53
7月19日,台湾“国防部”发布了2011年《国防报告书》。报告书以“国防新纪元”为论述主轴,全面回顾近年台军“国防”施政成效,展望未来建军方向,内容突显两岸军事对比不平衡,渲染大陆对台军事部署,强调台湾军队将建构“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巧”的“国防”武力,以“创新与不对称”思维推动建军备战,发挥“以小博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战在台湾被称为“资讯战”。台军高层认为,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谁掌握了信息控制权,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台海地区一旦发生战端,信息战必将首先打响。同时,台湾当局认为,从目前两岸信息战能力对比看,台军无优势可言,在未来的信息战较量中,大陆更将对台构成“实质威胁”。台湾“国防部”“通资局局长”林勤经称,在2000年台军的一次电子模拟战中,代表大陆的红色一方首次战胜了代表台湾军方的蓝色阵营。鉴此,台当局对信息战十分重视,对提升台军的信息战能力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为反制所谓“点穴战”、“电子战”,台军近来已把夺取制信息权视为整军备战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耕海 《环球军事》2008,(20):28-29
近日,台“国防部联合作战训练及准则发展室主任”徐台生中将宣称,“汉光24号”演习实兵演练历经5天4夜,已于9月26日结束。这次实兵演练除为历年规模最大、动员人力最多、操演课目最广的一次外,更采取“全军、分区、同时”方式实施,验证三军部队战备整备及各项战备规定的周延性。台军之所以在演习结束后多日才公布演习情况,原因是演习中发生了多起事故,特别是海军发生的“光华6号”导弹艇搁浅事故,至今尚未处理完毕,在台军内部引发争议。  相似文献   

12.
台军认为,整军备战必须讲求以质取胜,只有通过“操演”(台军语)而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才能实现“固守台岛”。为此,台军非常重视从实战要求出发,强化对部队操演的组织筹划与领导;重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增强操演效果。目前,台军的年度操演内容比较全面,时间较长,方法也比较灵活。从总体来看,其操演具有以下特点。 操演次数渐“频” 为维持台湾陆、海、空三军在全岛范围内的整体防御作战能力,打造“以武拒统”的盾牌,台军每年都要以各种形式进行名目繁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台军把"战力保存"作为"应急作战"的"首要"指导原则,认为,只有"先具有经得起挨打的能力",才能在防卫作战中"保持战力",避免在遭受突然打击后丧失还手之力。为此.台军制定有详细的兵力分散部署计划和应变措施,设想在进入"应急战备"阶段.各机场、港口、导弹阵地、通讯中心等,采取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台军以“光华”“安翔”“飞龙”等计划为代表的二代兵力整建和军队“精实案”已经基本完成,一大批先进的陆海空军装备已经服役。但台军整军备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仍有大量的军事装备研制采购计划正在进行之中或准备进行,台湾海军新的军购或研制计划尤其引人注目。一、海军10年兵力整建计划: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国情、军情和世界总战略格局的特定环境中,我国商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深刻地影响我军传统的后勤战备工作,开始并将继续引起我军后勤战备的一系列变化。把握这些变化,对于指导和加强后勤战备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后勤战备起点的变化我军后勤战备的起点,已由军队后勤的单方面准备,发展到谋求整个综合国力的增强上。  相似文献   

16.
豫夫 《环球军事》2012,(5):48-50
台湾“中央社”1月18日报道,岛内领导人马英九当天宣称,小而精、小而强、小而巧的台军,是建军备战目标。在战略思考上,不再把所有的“国防”都放在军事方面,两岸关系的改善等方面,都是隐性的“国防”与安全保障。这是马英九获得连任岛内领导人后,首次对岛内防务政策发表政见。台湾媒体分析认为,在马英九的第二任期内,将会继续拼经济、争取历史定位,而台军的发展空间可能会进一步压缩,甚至还有舆论要求台军要忍耐。  相似文献   

17.
豫夫 《当代海军》2010,(4):71-75
今年初,台湾各大媒体不惜版面、连篇累牍大量报道“解放军潜艇进入台湾海域”的消息,其阵势甚至超过了台军专门组织的岛内外媒体对春节战备演练的报道。然而,事后证明,这场“疑似解放军潜艇风波”,原来是乌龙一场。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国防部长”严明近日宣称,台湾与大陆在军事上仍处于敌对关系,绝不能模糊动摇敌我认知。与此同时,台军在过去的2013年中,不断接收从美国军购的新武器,高调宣传募兵制,不遗余力强化建军备战。  相似文献   

19.
6月26日起,台军展开了为期一周的“精神战力教育”。“精神战力教育”是“汉光22号”演习实兵验证阶段官兵精神动员的重要课目。这次教育的主题分5个部分——“剖析中共‘三战’、凝聚团结向心”、“正视敌情威胁、强化战备整备”、“阐扬优良传统、塑造优质台军”、“发挥精神战力、坚定必胜信念”以及“落实全民国防、精实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台军在整军备战的同时,开始注重“先下手为强”作战思想,以争取局部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而反制作战就是台军妄图与大陆对抗的一个主要作战形式。三支力量台军担负反制作战任务的部队主要由空军战机、地地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构成。其中空军战机部队包括7个战斗机大队、1个电子战预警大队和2个侦察机中队;地地导弹部队目前尚无独立编制,暂混编于台中和澎湖的2个防空导弹营中;特种部队包括陆军的1个特战旅、3个空骑旅属特战营、1个两栖侦察营和1个高空特种勤务中队、海军水中爆破大队及陆战队两栖侦搜大队。目前,台军可用于空袭作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