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石河子是1987年新疆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三个城市之一,素有"戈壁明珠"美称。石河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她已具备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呈蓄势待发的态势,应作为兵团"军垦文化"的"特色旅游区"进行开发培育。一、建设"石河子特色旅游区"的五大优势作为"石河子特色旅游区",它的定位是建设成融兵团"军垦文化"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区,这个旅游区的开发有五大优势:(一)特色资源优势:石河子是兵团的一个窗口,军垦文物最多,最集中,最能体现兵团军垦文化特色。(二)地缘优势:石河子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新疆重点发展的区域,十五期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跃华 《兵团建设》2004,(6):11-11
石河子是兵团的窗口和缩影,是一座军垦新城,她以军垦伟业而发祥,以弘扬兵团精神而建市。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广大指战员响应党中央“屯垦戍边”的伟大号召,进驻玛纳斯河流域垦荒,从而拉开了石河子城市建设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的大手笔、高起点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3.
提起戈壁沙漠,人们便会联想到它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那是"不毛之地"。那是"死亡之海",那是生命禁区。它使人们闻而生畏,望而却步……但是,在中国西部,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在世界第二大沙漠边缘,几十年来,屯垦戍边的农一师军垦职工沿塔里木河两岸修渠引水,开荒造田,植树造林。使荒漠披上了绿装。1988年,国家立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农一师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搏斗.师党委带领广大军垦职工一起征服了一片片沙丘,开垦出一片片绿洲,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到1998年10年间,全师开荒造田100.4万亩,等于再造了一个农一师。搞好资源详查实行科学规划农一师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几十年开发建设,农业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农一师党委深刻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使全师快步步入小康,必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4.
雪峰  王爱新 《兵团建设》2007,(8):I0003-I0004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里,有一片神奇的绿洲,她就是农八师一三四团。一三四团成立于1957年3月,经过几代军垦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发展成为以棉花、葡萄、  相似文献   

5.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石河子市中心,静静地伫立着一座土黄色老式平房,它就是全国惟一的一座军垦博物馆——石河子军垦博物馆。新中国军垦事业的开拓者王震将军亲笔题写的馆名遒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它增添了神圣与庄严。历时14年,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经历了筹备、征集、开馆等几个创业阶段,现已初具规模,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截至目前,它已在全兵团几十家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卫生教育行业、上百个农牧团场的数百个连队建立了军垦文物普查网点,共征集反映兵团从成立到现在发展历程与成就的军垦文物数千件、图片数百幅、文献资料数千万字,1999年馆藏文物中有29件被确认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石河子市区周围建立了以"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为代表的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开馆至今近  相似文献   

6.
赵天益 《兵团建设》2007,(12):28-29
50多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一瞬间,石河子发生了沧桑巨变,这座军垦新城,像幻觉中的海市蜃楼拔地而起,她的每一条街,每一幢楼,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座工厂,都浸透着开拓者的心血。伫立石河子街头,每当看到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一对对年轻情侣在林荫道旁诉说情怀,离退休老人在公园广场上打太极拳,我就禁不住想起王震将军,想起五十多年前跟随将军艰苦创建石河子新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市广场雕塑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垦第一犁”等雕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 ,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她是石河子人的象征 ,是石河子新城的象征 ,是军垦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史诗般豪言壮举的记录 ,是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8.
杨莉 《兵团建设》2005,(10):37-37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惟一的一座集中反映兵团50年来辉煌创业历程的博物馆.1988年,兵团决定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原二十二兵团领导旧址内筹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1995年正式开馆接待观众.2004年在兵团党委和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的重视关心下,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基础上,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被改扩建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并于2004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弘扬兵团文化、展示兵团形象、反映屯垦戍边伟业、展现兵团发展变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两个务必”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兵团精神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块碧绿的翡翠在天山脚下闪光在准噶尔盆地生辉——摘自《戈壁明珠》主题歌如果说,军垦新城石河子是戈壁绿洲的一颗明珠,那么,石河子宾馆便是明珠折射出的一束夺目光彩,它用热情、美丽、温馨、幽雅、舒适、文明……向世人亮开了展示石河子军垦风采的窗口。走近被浓浓绿色所包围的石河子宾馆,不远处,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的碑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口,四块金灿灿的铜牌格外引人注目:诚信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散置于各厅堂的其他牌匾比比皆是:全国百家优秀星级饭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区职业道德十佳企业、全疆最佳卫生宾馆等等。这一项高于一项的荣誉,在宾馆有的默默存在了数十年,有的不久前才悄然而至,它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巨大的荣誉,给两百余名员工带来的压力和动力,远远多于鲜花和掌声。在市场经济和西部开发的大潮中,他们惟有继续前行,方能在垦区保持和巩固旅游服务业的主导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军垦的足迹——陆振欧文集》出版发行后,引发了大家对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的感慨,对当代人精神世界和现代价值的沉思,社会反响强烈。作者陆振欧,1950年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石河子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从一名部队新闻通讯干事,成长为师、市党委常委、农八师副政委。陆振欧既是石河子军垦事业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这片土地从荒芜到繁华的见证者。陆老一生都致力于军垦文化的宣传、教育事业,虽已年过八旬,但仍努力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的日日夜夜里,在巍巍昆仑山下拉开"军垦第一犁"那刻起,一代又一代军垦人如火如茶地挥汗耕耘,在茫茫戈壁中创建着生命的绿洲。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拥有21万人口和100多万亩耕地的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不仅实现了在戈壁上建花园的美好理想,更是在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道路上书写着新的辉煌篇章。一座城镇,  相似文献   

12.
军垦丰碑     
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石河子,是兵团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垦区。50年前,她是兵团的发祥地;现在,她是兵团的缩影和象征。1950年的石河子,望眼所及,戈壁茫茫。1965年7月,陪同周总理来到石河子的陈毅元帅,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白杨梯堤护农地,水道纵横育稻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历史,留给了石河子太多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团场通讯员,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间不长。我十分喜爱贵刊"刊中报苑"栏目,她就像刊物满园春色中的一点红,总能吸引我的目光。她刊出的哪怕一条简短的标题新闻,都会照亮我前行的路。"咫尺天地展现军垦风情,方寸之间走访绿洲人家。"栏目的每一条消息都十分简  相似文献   

14.
隆冬的一天,笔者在乌鲁木齐民航机场候机室里见到准备返回内地的一男一女。只听那男的向女的说:"不想再看看新疆的雪了?""哼!看够了……"那个女的恶狠狠地从嘴里蹦出几个字,一脸鄙夷神色。看她那模样儿,仿佛新疆的寒冷,新疆目前还不尽如人意的生存条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造成的。大概,她不了解新疆的历史,不知道这块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曾经有多么荒凉,不知道近半个世纪里亘古荒原上呈现出了片片绿洲,不知道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而值得人们永远崇敬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女性——孕育了后代,孕育了绿洲的最最可爱的人,她们是军垦绿洲伟大的母亲。于是,我萌生了写写其中三位女性屯垦生涯片段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极富传奇的城市。 她在一片戈壁荒滩上兴建,她的创业史几乎与新中国同步,她的历史堪称新中国屯垦史的缩影。 她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古"丝绸之路"北线曾从这里穿过;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她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她的名字叫石河子。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13,(2):52-53
咫尺天地展现军垦风情方寸之间走访绿洲人家兵团力争实现首季经济"开门红"近日,兵团召开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暨首季经济"开门红"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兵团各师团、各部门、各单位要抓紧做好全年谋篇布局工作,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和服务业快速提升,做好农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近日,兵团纪委、监察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八师石河子军垦第一连和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这是兵团纪委、监察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9.
走进军垦新城石河子市,你会看到许多被称为“第一”的著名景点。如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楼、军垦第一井等等。翻开石河子城建志,你还会知道,闻名遐迩的这些“第一井、第一楼”,都和作为新城开拓者的一位名叫师景岳的老人紧密相关。一向不大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老人,在笔者的恳请下,慢慢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20.
<正>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驻马荒原、铸剑为犁,投入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运动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四十年光辉历程.四十年来,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扛枪、一手扶犁,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新疆,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社会主义军垦事业.同时,广大军垦战士又以扶犁扛枪的手握笔为文,开拓出文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社会主义军垦文学.回顾兵团四十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