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在京剧《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一段唱词,引发了人们向往迷人的江南水乡,常熟,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而今沙家浜已经常熟市的一个代名词。 1939年5月,一支由闽南老红军为骨干的部队——新四军老六团接受陈毅同志的派遗,从茅山根据地出发,高举“江南人民抗日义能军”(简称“江抗”)的旗帜,深入到沪宁铁路东段,开辟北到  相似文献   

2.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京剧《沙家浜》中脍炙人口的一段唱词,勾画了当年阿庆嫂、沙奶奶和郭建光等沙家浜军民奋勇抗日、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也引发了人们对迷人的江南水乡——沙家浜的美好向往。沙家浜与常熟共名,名扬天  相似文献   

3.
说到华蓥山,看过小说《红岩》的人们都熟悉这是当年“双枪老太婆”带领游击队浴血奋战过的地方。如今,华蓥市人武部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带领广大民兵艰苦创业,治穷致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民新曲。  相似文献   

4.
我是吴志勤,今年92岁。是当年在沙家浜芦苇荡里养伤的36名新四军伤病员之一,也就是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中“18棵青松”的原型之一;我当年盼那些战友都不在了,只剩我一人了。  相似文献   

5.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听到这唱词,人们就会想到京剧《沙家浜》,想到以郭建光为代表的新四军38个伤病员,想到著名的《斗智》中的阿庆嫂、胡传奎、习德一,脑海里就会涌起阳澄湖畔那烟波浩淼芦苇翻腾的美景。 不久前记者有机会来到沙家浜参观,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之所以会有这沙家浜的故事,与原海军司令员叶飞将军有着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在全国许多电视台热播,人们又开始回昧起京剧《沙家浜》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唱词,以及阿庆嫂、郭建光那些深入人心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7.
虽然星移斗转、日月如梭,但几十年后走进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乡——江苏省常熟市,你仍然会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血肉深情。这不仅是对优良传统的秉承,更展现了新时期沙家浜人民拥护军队建设、支持国防事业的一种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8.
前一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 连续剧《亮剑》,在广大官兵中引起了强烈 的反响。其中,主人公李云龙的传奇经历 和鲜明个性更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许多 同志认为,《亮剑》不像有些电视剧中的人 物演得假大空,把李云龙这个革命军人的 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觉得 真实可信、有立体感。可是,在现实当中 也有许多同志开始把《亮剑》中的情节生 搬硬套到自己的生活中,断章取义的理解 小说的精神,从而引出了许多不和谐的音 符。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伴随着古城苏州的飞速发展,有着红色之旅的沙家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成了一批批爱国人士的旅游胜地,也成了很多大腕明星拍戏的必选之地。身为天堂卫士的我们也就有了另外一种特殊任务——充当演员。那是2005年5月9日,任宣传股干事的我接到上级指示,带领100名武警官兵到沙家浜配合陈道明一起拍戏。入选的每名官兵都异常兴奋,大家都期待着能亲眼见一见这位演技超群的电影明  相似文献   

10.
他是从湘西山村走上革命道路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是沙家浜部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阳澄湖畔养伤的36名伤病员的领导人;他是建国初期我党海军院校初创时期的奠基人;他是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原型之一,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牺牲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走进沙家浜     
五月的江南,鸳啼草长。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走进令人荡气回肠的那段历史去寻觅“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时,《你是游击兵团》的嘹亮旋律又在耳畔响起:“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十六个伤病员,高举着党的旗帜,……” 阳澄火种 1939年9月,叶飞同志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奉中央的指示主动西撤,在阳澄湖畔横泾(现沙家浜镇)一带的村庄留下了一座后方医院和江抗五路参谋长夏光、江抗政治部主任刘飞等36个新四军伤病员。 所谓的“后方医院”就是阳澄湖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和无  相似文献   

12.
书影品鉴     
《解放军生活》2013,(10):83
本期推荐好书《幸存者回忆录》《幸存者回忆录》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继《天黑前的夏天》之后的重磅力作。小说以富于哲人气质的深邃和诗人的想象,深刻地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前途,获得广大媒体和读者的如潮好评。《幸存者回忆录》是一曲缝补人性破裂的慈悲篇章,一部以"小说之美"映照"哲学之深"  相似文献   

13.
欣赏的力量     
最近整理资料时,看到两则事例,感到很有启迪意义。一则讲的是1852年秋天,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一位由其姑母抚养照顾长大的青年人。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  相似文献   

14.
从《回沪记》到《重返石库门》,从《背叛》到《问问你的心》,从《我的大爹》到《热血兵团》,从《母亲和我们》到《戈壁母亲》,从"上海滩"到"戈壁滩",4部小说,4部电视连续剧,兵团著名作家韩天航抢"滩"登陆成功,铸成兵团文化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传来好消息:由江南公司员工方钢、张波、周英良撰写的《江南"白富美"的数控高度》、《尹波:不折不扣的"技术控"》两篇通过描写江南工业集团公司员工、全国劳动模范杨芳和湖南省劳动模范尹波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实现人生超越故事的文章入选该院组织编写的《实干托起中国梦——中国劳模故事》一书。  相似文献   

16.
<正>胡岗是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工业公司五分厂054车间军品总装班班长,今年4月28日,他获得了"湖南省实体经济企业优秀班组长"荣誉称号。胡岗在生产一线默默工作32年,至今仍没"离线"。员工们对他的评价很高,有的说他像《亮剑》中的李云龙,有的说他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那么,胡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总装线上稀缺的高级技师1987年,胡岗进入了江南公司五分厂,从事总装装配。32年间,他在操作工位上用心吃透每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17.
《李靖问对》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唐李问对》、《李卫公对问》等,简称《问对》。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所下诏书中称之为《李靖问对》①,今从之。(以下简称《问对》)关于此书的成书问题,自宋神宗时就有不同看法,此后众说纷法,学者莫衷一是。一说为唐太宗与李靖的谈话辑录,成书于贞观时;一说是宋人阮逸伪托之作;一说系“唐末宋初俚儒村学”所为。元马瑞临怀疑此书是王震等人遵照神宗诏书修撰而成,但未作详细考证。笔者为撰写《唐代军事史》有关内容,对此书的成书问题和主要军事理论建树作了些探讨,形成了几点粗…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19.
眼看就是《西南民兵》创刊20周年了,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是你的一名忠实读者、作者和受益者。在这里首先祝愿你明天更加辉煌,更加美好。同时我想对你说:“感谢你了,因为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进步。”说起与《西南民兵》的结缘,由来已久,早在13年前我从连队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当报道员时,我到机关报到  相似文献   

20.
一曲京剧《沙家浜》,曾使常熟名扬天下。如今,当年剧中所展现的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已深深融入常熟人精心营造的大国防氛围之中。 一场大火引出的特殊政策 1994年1月17日,济.南军区某部现役军官陆永良的家中不幸失火,3间瓦房和室内家具全部烧毁,出生刚61天的女儿也被无情的火魔夺去了幼小的生命。 陆永良家庭的不幸牵动着常熟市领导的心。市双拥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