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死鸟”无人机成套设备“不死鸟”无人机发射车“不死鸟”无人机离开发射架的瞬间英国“不死鸟”(Phoenix)无人机是一种战场监视和目标捕获无人机系统,主要用来进行目标确认和火力校正,是英国陆军第一架全天候、昼夜使用的无人机。在长达10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中,该机共耗费了超过2.3亿马克的资金,于1986年5月首次试飞,1998年正式服役,1999年参加了科索沃战争,但却在服役仅仅几个月后就被击落,并在异国的军事博物馆——南斯拉夫航空博物馆中展出,这对于英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被人们认为创尴尬纪录的无人机。该机的设计特点是突出以…  相似文献   

2.
3月25日,伊拉克在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击落了一架英国的“不死鸟”(Phoenix)无人机。从伊拉克播放的电视新闻画面上看到,一些伊拉克武装人员及平民在这架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旁欢呼庆祝。这是目前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无人机的第一次损失。  相似文献   

3.
龙啸 《国防科技》2003,(5):12-16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将最近才加装908千克GBU-32“杰达姆”(JDAM)全球定位惯性导航制导炸弹的F-14D舰载攻击机,大量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3月7日,一架F-14D舰载攻击机向伊拉克境内禁飞区的地面目标,首次使用了“杰达姆”制导炸弹。F-14D是最初的F-14A战斗机的改进型,现在仍然把空空拦截作为其主要任务,使用的武器是“不死鸟“AIM-54C远距空空导弹。但对于像现在伊拉克战争中,来自敌人飞机的威胁小,  相似文献   

4.
公元2001年9月11日晚上(北京时间),世界上所有的新闻媒体几乎都在播放一条同样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美国遭受了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伤亡惨重。这次“珍珠港事件”(亦称“9·11事件)与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相同的是,袭击的都是美国拥有主权的本土目标,使美国都遭受了重大的损  相似文献   

5.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其根本目的是为其实现“全球到达”、“全球存在”、“全球作战”的全球霸权服务。为早日实现这一目的,美国积极推动和倡导实施“数字地球”计划。200HD年2月,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在太空执行了“雷达地形测绘使命”,完成了地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北部湾事件”是美国全面发动越战的理由。时至今日,40多年过去了,世人既熟悉这一事件,也相信这一“史实”;然而,事实上大家都被欺骗了,世人所熟知的“北部湾事件”详情都是当时美国刻意编造的。前不久,美国历史学家艾德根据一份解密文件,揭开了1964年“北部湾事件”的真相。他指出,这是美国为扩大越南战争而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舰队在1942年进行的中途岛海战是一个转折点。以此为契机,美国及其盟国一举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开始了对日本的攻势作战行动。其间,美国及其盟国主动进攻,发动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日水雷战。尤其是后期美国大规模使用B-29“超空堡垒”重轰炸机,对日本本土实施“饿死作战”的布雷计划,使日本及其控制海域真正成为了一片“死海”,大大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结束快4年了,伊拉克仍然是乱局一片,丝毫看不出和平的迹象,而美国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处境非常尴尬。下面列出的关于美国和伊拉克的一组数字可以在一个侧面揭示伊拉克的乱象和美国的困局。20——盟友纷纷转向,“多国部队”分崩离析美国最初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本身就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支持,许多国家对军事打击的做法都有疑义,但仗着其“一家独大”的地位,美国还是凑了“多国部队”,发动了战争。令美国想不到的是,不到4年,20个盟友开始陆续以种种理由完全撤出、部分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航空母舰“迷宫”号,原是美国二次大战期间建造的轻型航空母舰“卡伯特”号;1967年租借给西班牙海军,更名为“迷宫”号;1973年卖给了西班牙;1988年“迷宫”号又被当作一件礼物赠送给美国。其间,它所获得的正名绰号记载了其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最近,美国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对一种被称为“徘徊者”的新一代“崎岖地形车辆”(RTV,Rugged Terrain Vehicle)进行了野外评估。《简氏防务周刊》的通讯员斯科特·古尔利(SCOTTGOURLEY)在7月18日出版的杂志上向我们介绍了这个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新宠”。 不寻常的“徘徊者” “徘徊者”样车的研制者是美国全地形车辆公司,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菲尼克斯国际系统公司的一家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正当美国“倒萨”行动日趋加紧的情况下,美国的军火商也没有闲着,他们掀起了一轮新的并购狂潮。不久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以78亿美元、每股6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RW公司。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工业调整以来数额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诺·格并购TRW公司后将成为美国第二大防务承包商,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是美国军工产业的又一次“大象联姻”。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如何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料,布什政府刚刚上台,台湾当局就给美国出了—道“难题”。 亲笔信端来“烫手山芋” 近日,台湾媒体曝出一个“内幕”:就在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宣誓就职的当天,台湾当局领导人给布什送去了一封亲笔信。 据台湾媒体披露,台湾当局领导人给布什总统的信函,是由台湾当局的高官,利用去美国参观布什总统就职仪式的机会,经由美国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第一艘“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拉加”(Ticoderoga)号交付至今已过去10年了,而它正式服役并开创美国反空战的新纪元,也刚刚度过了八年。“宙斯盾”舰艇仍在继续服役,而一种新的改型SPY-ID将出现在新一代导弹驱逐舰Arleigh Bwke上。“宙斯盾”已经证明它本身是现存最好的反空战系统,但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伊拉克这个所谓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国,积极制定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倒萨”计划,企图用军事手段除掉这个中东地区的心腹之患。美国总统布什8月19日再次重申,推翻萨达姆、改换伊拉克政权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副总统切尼26日发表讲话说,美国在“倒萨”计划上耽误不起,应当“尽早”实施这一计划。与此同时,美国五角大楼也在秘密调兵遣将,“倒萨”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与美国的紧张忙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作为美国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却对布什政府的“倒萨”计划并不热心。欧盟对美国的这一计划态度冷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宇镝  檀子娜 《国防》2004,(7):52-53
凌晨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睡梦中的美国总统惊醒。电话那端传来了令他震惊的消息:“美国将遭受俄罗斯核打击!”随即,总统命令全面启动“导弹防御系统”。但没过多久他便被告知,俄来袭导弹飞行诡异,且均为分体弹头,“导弹防御系统”根本不起作用,美各大城市已陷入一片火海……这也许只是一种幻想。但究竟存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呢?美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有没有致命克星呢?答案是肯定的。俄美两国在战略武器矛与盾方面的角力由来已久。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这种角力曾有缓和的趋势。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大搞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倒萨之战”开打以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多次在战争动员会上给美国官兵打气说:“这将是一场高科技战争,零伤亡战争,美国有绝对把握取胜。”当然,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零伤亡”指的是美国士兵,而非伊拉克方面。然而事实看来,尽管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充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与伊拉克相比占了绝对优势,但美军的“零伤亡”目标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打破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伊拉克战争的头4天里,美英联军就损失了31名官兵,  相似文献   

18.
华建玲  闻舞 《环球军事》2012,(10):32-33,40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军费也是世界第一的,每年都有数千亿美元。所以,我们一提起美军,最先想起的词就是“财大气粗”。可是,美军在演习中却很节约,,有时候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1972年,是美国从越战泥潭中抽身的关键一年。为了使美军能够顺利撤出越南,同时也为了补充在北越“春季攻势”(美国称为“复活节攻势”)中受损的南越部队,提高其武器储备水平,加速越战“越南化”的进程,美国先后实施了“加大”计划和“超大”计划,紧急向南越提供武器装备。在“超大”计划中,美国与台湾当局之间展开了一次秘密的战斗机合作。近年来,随着美国有关台湾和越南战争的档案相继解密,这段原本掩盖在越战尘埃中的美台军事合作的细节也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专机的“空军一号”被称为是“空中白宫”,它的神秘让多少人捉摸不透。但4月8日出版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杂志却声称,事关“空军一号”安全飞行的一些秘密资料已被某军方网站泄露。结果,关于总统专机遭遇“泄密门”的事件在美国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