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兵》2014,(2):1-1
盛世构筑民族梦想,改革绘就发展蓝图。这是一个在奋进中追逐梦想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献身的梦想。那个艰难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民兵配合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浴血奋战,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对于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凝聚着浓厚民族情感的庄严口号,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梦寐以求的神圣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发动了一场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发轫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性质,是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军事工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一、近代军工企业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近代军工企业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这个性质是由中国近代军工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当时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军事工业的行业特点诸因素决定的。清末军工企业与近代中国的产业技术革命,与国家的工业和经济近代化紧密相连。所谓工业和经济近代化,是指在工业和经济领域中,以机器体系的生产工具代替以人畜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4.
吕福春 《华北民兵》2013,(12):13-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习主席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伟大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和路径,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坚强柱石,也是历史所鉴、时代所需、人民所盼。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屈辱史上,1842年的《南京条约》、1858年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901年的《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几乎都与渤海湾畔的大沽炮台相关。大沽地区  相似文献   

5.
上海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是中国近代海军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近代海军自造舰船的主要基地,还是近代中国海军军事学术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海军活动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6.
李想 《中国军转民》2023,(22):46-4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崇高的政治理念,是鼓舞中华儿女矢志奋进、开创未来的精神旗帜。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全体人民的庄重承诺,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当代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重要使命与担当,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后植爱国情怀;加强道德修养,践行核心价值观;珍惜学习时光,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实践能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重视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始终把青年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研究和学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青年观对青年的成长成才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军队战时后勤保障是平时后勤能力建设在战时的体现。其保障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后勤建设的成败 ,并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大影响。清代是中国军事由古代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化的重要时期 ,中国军队的战时后勤体制也随着这一进程走向了近代化。而作为清军战时后勤保障的重要机构———粮台 ,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经制兵制度下的传统粮台及其相关制度的考察 ,试图为清代前期战时后勤体制的沿革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 ,以求对系统地研究清代战时后勤保障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清末,随着武器装备和训练的近代化,清军军服也由旧式戎衣向西式制服转变。经过自强军、新建陆军军服的发展,1903年北洋常备军军服初步具备了近代西式军服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军服由冷兵器时代向近代火器时代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清廷于1905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西式陆军军服制度。1905年新军服制的制定,是清末军事近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和近代军事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之一,对近代中国军事、社会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物质和红色精神。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用陕西红色资源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防教育史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性课题。它触及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国家的安全。中国是一个拥有 50 0 0年文明历史的古国 ,国防教育有其优良传统 ,但也有不足和教训。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近代国防教育的产生和演进、新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旨在揭示中国国防教育的基本规律 ,为新时期中国国防教育的发展 ,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文化 ,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人们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中国近代军事文化是影响和制约近代国人从事军事活动的观念因素。由于近代中国的军事活动极其纷繁复杂 ,使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具有不定型性 ,但就总体而言 ,近代军事文化的变迁还是有脉络可寻的。中国近代军事文化大体以甲午战争后的 1 0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 ,不同层面的军事活动所对应的军事文化之变迁进程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特别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强军梦与强国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为“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应是一门专门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介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在研究中,我们既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一般性质,又要能体现这一专门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为此,首先要说明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16.
阅读     
《现代舰船》2011,(9):58
《中国近代军舰图鉴》作者:陈悦出版:现代舰船杂志社出版日期:2011年《中国近代军舰图鉴》系陈悦先生耗时数年,对中国近代海军诸种装备所做的系统梳理,本书按时间顺序将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历程分为创设海防尝试期、同光新政时期以及清末新建海军时期3个时期,分章节详尽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海军所有  相似文献   

17.
政治建军是否只囿于我军?这是近代军事史上必须弄清的问题。我认为,近代(1840—1949)社会产生的军队,较之古代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突出了从政治上建设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构成了近代建军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的一个显著特征。当然这是一个大课题,本文只能略论二、三,谈谈政治建军的若干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较翔实的资料进行了充分论证,认为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抗日战争为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成熟提供了独特的历史条件;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国防经济理论研究最繁荣的时期,表现在研究人员空前广泛、研究范围广阔、研究内容深入、著述甚丰、学派纷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思想理论界根据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等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国防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中国近代国防经济理论获得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吴晶 《军事史林》2023,(8):16-23
<正>火器时代以来,火炮对于攻击坚固据点和堡垒、清除障碍、压制对方火力方面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火炮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被誉为“战争之神”。近代中国火炮与炮兵发展史上,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扮演着不能忽视的角色。实际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既有“小米加步枪”,也有“坦克加大炮”,既有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点。在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下,一般以“人民炮兵”代指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早在1949年,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前的青铜甬道上,记载着这样一桩中华大事“公元1865年乙丑,清穆宗同治四年。第一个大型近代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即今天的江南造船厂)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局是整个晚清时期,清政府先后兴办的40多个兵工厂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江南制造局的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1865年在上海创办。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喻为“中国第一厂”。江南制造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