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3,(11):70-70
18世纪,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处于白热化状态。那个年代相互打招呼的方式很特别。1759年7月,英军秘密在尼亚加拉河东岸法军要塞附近部署了一个炮连。这天早上,英国人发炮“通知”法军。一发炮弹画着弧线,正好落进了法军要塞司令卧室的烟囱。好在那个时候还是实心弹,这发神奇的炮弹顺着烟道落下,然后径直滚到了司令的床前,真够吓人的。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9日,法军战机拉开了空中打击利比亚的序幕。随后,法军"阵风"战斗机和"幻影"-2000战斗机又进行了三次空袭。同日,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20日出动B-2型隐形轰炸机等战机,对利比亚展开新一轮打击。  相似文献   

3.
卢敬国 《国防》2005,(4):78-78
预备役海防部队兵力部署,事关平时海疆安全稳定和战时保障主力兵团攻势行动能否顺利实施。在新军事变革形势下,预备役海防部队的防卫作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但目前仍然沿袭过去的部署模式,应当根据新的情况予以改革,力求做到两个“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08,(9):64-64
差强人意的火力 早期老式滑膛枪的精准度实在不敢叫人恭维。一位英军军官曾感慨.如果有哪一位士兵被150码以外的人瞄准并真得打中.那他可真够倒霉的。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七年战争时期(1756年~1763年).法军一部追击黑森军.战场上硝烟弥漫,这种场面在使用黑火药的时代非常普遍。一位名叫比勒留的法军士兵过于英勇,猛追一名落单敌兵。殊不料,比勒留的战友们被这两个在烟雾中穿梭不定的阴影搞糊涂了。约50名法军一齐向比勒留开火.其中最近者距离他不过30码。一阵枪声过后又是一片浓浓的硝烟.结果呢.比勒留却毫发无伤的从烟雾里又冲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是英国长期从事军事史研究的著名作家杰克·雷恩的著作,本刊节选第十七章《尼韦尔的进攻》,以飨读者。节选内容主要描述了法军总司令尼韦尔策划以其名字命名的攻势行动的经过,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源头。因文章篇幅较长,有删节,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机降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这之前空降突击是用降落伞和滑翔机来实施的。空战部队遂行的任务主要是攻占和扼守,如夺取机场、码头、登陆场、大桥和制高点,然后巩固已占阵地严加防守,直待地面进攻部队主力和登陆部队主力到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降方式有了发展。五十年代的局部战争,有10次空降,如美军在朝鲜战场、法军在越南战场、英法联军在埃及战场全实施了空降作战,但几乎全是伞降。六十年代,战术  相似文献   

7.
英国国家陆军博物馆位于伦敦切尔西区皇家医院路上,是一个两层楼的方形建筑,加上地下室共有3层展览厅,门口摆放着两门二战期间英国陆军用过的M1型野战火炮。博物馆的介绍材料上写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英国士兵平时和战时的感人故事,了解他们从15世纪到今天的生活、工作和战斗情况。国家陆军博物馆是英国陆军自己的博物馆,也是惟一全面介绍英国陆军的博物馆。” 博物馆展出的内容从1415年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6000名英军在法国北部一个名叫阿格尼科特的小地方大败法国2.5万人的大军开始。解说词写道,英军能战胜数倍于己的法军,主要是因为使用了新式武器装  相似文献   

8.
阿拉曼战役(’Alamein,Battle of EI)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于1942年10月-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对德、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年6月.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击败英军.迫使其退守亚历山大港以西100余公里的阿拉曼地区。8月底.德意军对英军阿拉曼防线南段进攻失利.转入防御。中旬, B.L.蒙哥马利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后. 力主以进攻将德意军队赶出北非.并着手补充兵员和装备.进攻发起前.英第8集团军(辖第30、第10、第13军.共7个步兵师. 4个装甲师、5个旅.坦克1029辆、火炮2311 门、飞机750架.总兵力19.5万人)在阿拉曼地区由北向南展开.企图以主力在战线北段实施主要突击.首先由第30军突破对方防线.随后由第10军实施纵深突击,歼德意军主力于滨海地区;由第13军在战线南段实施辅助突击。德意军(8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1个高地师、1个伞兵旅.坦克489 辆.火炮1219门、飞机675架.总兵力10. 4万人)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企图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枳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有一支鲜为人知却久负盛名的海军特种部队——KSK 战斗蛙人中队,它以其精良的装备、不凡的身手、卓越的战功,一直占据着德国海军特种部队中的王牌地位。悠久的历史KSK 战斗蛙人中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1943年9月22日,英军派出的水下蛙人特别作战小组,利用小型突击潜艇摸进德军港湾,在德国主力战舰“提尔皮茨”号的舰底安放了炸药,致使这艘主力战舰  相似文献   

10.
二战初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行一时,横扫一片,惟独意大利法西斯的军队屡屡受挫,没有取得过一次巨大而又巩固的胜利。首战法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意军竟然没能使法军后退一步;再侵希腊,却被打得丢盔卸甲,不久就被迫转入防御;抢占北非,除了克伦之战打得还算顽强,意军几乎每战必败。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北非意军总司令巴尔博元帅的座机竟被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东非战役中意军精锐部队的一个营竟然向一个英军士兵投降,成为了二战史上的奇闻和笑谈。那么,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呢?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情报机关截获一封发往德军指挥部的信,发现信里只有一张白纸贴着两枚邮票,一枚是票额二角五分的英国邮票,一枚是票额一角的法国邮票。情报人员经分析,侦破了其中的秘密是:当时正有二万五千名英军和一万名法军要上前线。再用透明的欧洲地图覆在那张白纸上,发现贴邮票的地方正是这些军队要前往的目的地。于是,英法联军  相似文献   

12.
六、随军记者对温格特率"钦迪特"突袭缅北的作战实录 温格特率"钦迪特"突袭缅北作战的胜利,策应了英军在缅甸南部若开的攻势作战,为挽回颓势创造了有利条件.温格特和他的"钦迪特"由此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在此,请允许笔者摘引几则,以作本文的实录和补遗:  相似文献   

1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5):16-17
2010年2月8日,来自英军第36机械师团的一名拆弹专家在扫雷时被埋设在路边的炸弹炸死,使得驻阿英军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982年的马岛战争,也使得阿富汗战争成为英军近年来人员损失最为惨重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兵败缅甸,与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有密切关系。史迪威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坚信进攻能够拯救缅甸,一再改变蒋介石以纵深配置守卫上缅甸的计划,把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到曼德勒以南,造成了上缅甸的兵力空虚。当史迪威的攻势计划被打破后,他计划将中国远征军撤往印度但忽视了作为远征军退路的重要门户一一腊戍,而蒋介石又想让第5、第66军主力退守上缅甸。日军攻占腊戍后迅速分兵攻击滇西与缅北,击破了蒋介石建立缅北根据地的计划。蒋介石支持杜聿明率部绕道回国,结果造成了行军野人山的劫难。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条件下,陆军航空兵机降作战在攻防作战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根据需要不断翻新方式方法。机降作战鲜明的非线式和攻势特征使现代条件下作战的全纵深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机降先遣行动 机降先遣行动是指在主力部队发起攻击之前向预定地域突然隐蔽地实施机降,对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实施突然有效的打击,为主力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并保证主力攻击  相似文献   

16.
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是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主力与核心。尽管最近美俄已就核武器削减问题达成协议,但战略核力量仍将是俄罗斯的“撒手铜”。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咄咄逼人的攻势行动,不甘心大国地位的削弱与动摇,及时调整了俄罗斯的军事战略,确定了新的军事学说,并明显加强了针对美国和北约的军事演习,采取在北冰洋发。  相似文献   

17.
甘厚兵 《国防》2008,(1):70-7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军一个炮阵地在不长的时间内5次转移,而德军的炮弹次次都准确无误地落到法军的阵地上,对此,法军疑惑不解。法军炮兵排长菲力普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无论我们往哪转移,好像我们身边总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幽灵,  相似文献   

18.
旅团党委是部队建设的一线指挥部。党委战斗力是否坚强,把握部队建设的方向是否敏感,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部队是否及时有力,取决于党委一班人思想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理论学习的成果能否及时用来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取决于能否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影响和拉动部队官兵思想和理论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唐健 《政工学刊》2010,(3):71-71
定海位于舟山群岛的中南部,作为中国南北海防的联结点,军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840年7月,定海被英军攻陷。这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被英军占领的城市,并成为英军北上的重要基地。1841年清朝政府以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并赔偿白银六万两等屈辱的条件,从英军手里换回了失陷一年之久的定海,命令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及所属五千五百名官兵驻守定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抗日作战评析黄汉光1942年至1945年,中国先后投入近40万军队,作为中美英盟军的主力,开辟缅甸、滇西战场,以伤亡近13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近6万人,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和与海外联系的国际交通线,解救了英军在缅甸、印度战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