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根据海上机动目标运动特性,提出用灰色模型与自回归时序组合建模方法构建机动目标运动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对双方火力控制区的变化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海上机动目标威胁预警仿真系统的实现思路.解决了陆基常规导弹对抗海上机动目标群的作战保障工程的部分问题,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组合建模的航母战斗群威胁预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航母战斗群的运动特性,提出用灰色模型与自回归时序组合建模方法构建其运动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对双方火力控制区的变化进行预测,最后给出了航母战斗群威胁预警仿真系统的实现思路.解决了陆基常规导弹对抗航母战斗群的作战保障工程的部分问题,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弹道导弹火力计划的拟制过程进行研究。围绕效费比最大化目标,对目标打击序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打击目标排序算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弹道导弹打击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打击目标所使用的作战单位排序值进行了计算,建立了最优火力分配模型。该模型不仅可最大发挥作战单位的作战能力,而且满足以最小代价获取最佳打击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海上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中威胁目标的内涵、特征、战术等都有了新的发展,水面舰艇面临的空中威胁日趋严重。随着高新技术在现代海战中的广泛应用,空中威胁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目标的机动能力大大提高;隐身技术披广泛应用于各类飞行器;目标更多地实施低空突防和掠海、掠地飞行,实施饱和攻击和防区外攻击;大规模的电子战将贯穿战争的始末;战术弹道导弹和各类无人机将对水面舰艇构成新的威胁。因此,对于海上舰艇机动编队,制空、防空将是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海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防空武器系统防空作战特点,在对目标威胁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理论和多模型理论探索目标威胁评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串联模型框架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3个基本模型,基于串联系统思想,经模糊推理融合,得到空中来袭目标的威胁程度。该评估方法层次分明、直观有效,能够较好地满足海上对空防御作战中对目标威胁评估的需要,为舰指挥员决策和防空武器系统火力分配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上机动目标的运动预测模型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海上机动目标的运动特性,针对海上机动目标在某些时间段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用插值外推法建立了预测其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能适用于海上机动目标不同的机动方式,算法快捷,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价值,模型的计算精度完全满足某新型号导弹的作战要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未来陆军机动作战实际,研究了集中射击指挥条件下,防空兵群动态防空抗击效率的评估方法。提出了目标可射击概率应依据火力单位射程选用不同模型评估的观点,探讨了火力单位转移、导弹(弹药)储备和群指挥所状态等因素对群抗击效率的影响及其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所建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军对岸火力支援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海军的“作战需求报告”明确指出,海上对岸火力支援的目的是压制或摧毁敌方的反舰武器和防空系统,进而压制或阻断对方的进攻、防御和增援行动,以实现所谓早期介入、早期立足、扩大成果、进而展开决定性作战的“来自海上的作战机动”支援。美国海军陆战队认为,对岸火力支援在两栖作战的各个阶段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先头部队作战阶段,主要是实施火力杀伤,火力干扰、火力封锁,火力压制和火力欺骗,务必使先头部队登上海滩;在舰艇-目标机动阶段,主要是支援登陆部队,用密集的近程火力(拦阻火力和压制火力)对机动中的地面部队进行直接支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动岸导突击群作战效能量化评估较为困难的问题,运用系统学的观点阐释了机动岸导突击群作战效能涌现性的概念,给出了其涌现性的判定准则.在分析机动岸导火力单元作战效能指标基础上,充分考虑机动岸导突击群作战体系的涌现行为,设计了突击群作战效能涌现性指标体系,提供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从而为机动岸导突击群作战效能的定量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战争中,空袭与防空作战仍将是主要作战方式之一。对防空方而言,及早发现空袭目标、准确判断空袭意图,是合理分配火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抗击能力的基本前提。综合考虑了攻防双方及作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理论较好地处理了空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通过贝叶斯反馈对专家主观认识差异进行修正,使专家意见更加统一,使威胁评估结果更为简洁合理,便于指挥员快速准确作出决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小采样周期条件下“当前”统计模型、基于速度估计的自适应模型及自适应常加速度模型,对3种模型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3种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小采样周期条件下,3种模型的稳态跟踪性能一致,而在动态跟踪条件下自适应加速度模型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标回波小尺度幅度起伏特性模型进行了介绍。对雷达线性接收机和对数接收机的特性和模型进行了对比。对雷达信号级仿真中,由于雷达采用非线性对数接收机造成的目标回波小尺度幅度起伏特性模型与接收机模型相互耦合的原因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这样的模型耦合问题必须解决,以保证仿真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战时装备保障过程建模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战时装备保障方案制定,多是依靠基本原则和经验,过程描述随意性大,同时保障活动的组织缺乏有效的手段,导致方案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差。为此借鉴过程管理的思想,应用IDEF3方法建立装备保障准备阶段过程模型,形成规范的、易于交流的保障流程,依据过程模型采用离散事件仿真的方法对不同活动组合的过程效率进行了分析,改变以往根据排队理论经过大量计算分析效率的方式,实现战时快速准确优化过程的目的,为装备保障方案的形成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兰切斯特方程的分析,定义了作战力量变换系数概念,推导出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得到了衡量交战双方作战力量等效值,而作战力量变换系数的兰切斯特方程正是适用于离散型作战的兰切斯特作战模型,使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兰切斯特方程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交战双方离散数量型的作战领域,从而赋予兰切斯特方程新的生命,为复杂的格斗作战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基于XML的诊断信息模型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ML语言对诊断信息模型进行描述,初步建立了诊断信息模型整体框架的XML Schema,并在专门开发工具XML Spy中得到实现,同时对基于XML的信息模型描述进行了简要的应用说明,验证了模型描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是一种有效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但其性能与模型的选择、个数以及参数有关。Singer模型算法可以实现对机动目标的跟踪,但该算法存在机动频率和过程噪声大小等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利用IMM算法易于结合其他算法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MM-Singer模型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实现Singer模型参数的自适应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单一的Singer模型算法或一般的IMM算法更能有效提高机动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选择准则的参数模型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参数模型的优劣,分析了模型信息量与数据被模型拟合后的残差信息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综合考虑模型拟合残差大小、残差信息量与参数数目的一种模型选择的新方法RIA。结合RIA方法,定义了时序模型评价的一种准则,并以航天测量数据处理为例,说明了不同模型在工程实际中的不同表现和本质区别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战术互联网具有与一般通信网络不同的特征与要求,为此其网络管理需要采用新的方案来解决。采用模型分析方法,对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的活动模型、功能模型、组织模型、运行模型、通信模型与视图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框架,并为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思路。基于所研究的模型,可以使战术互联网网络管理系统适应战术互联网的特殊性,满足战术互联网的作战运用需求,保障战术互联网充分发挥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9.
对抗的战场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越来越需要装备战备完好性来保障作战行动。保持或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是装备保障的核心和中心工作。利用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的支持向量分类(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SVC)方法对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进行了预测,提高了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能力。并以车辆装备发动机的技术状况数据为实例,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参数选择,提高了模型预测的正确率、命中率等指标。结论表明:支持向量分类方法是预测装备战备完好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对ISAR成像和目标识别的研究很多,但用于ISAR成像和目标识别的目标模型大都相对简单.建立一种新的ISAR二维散射点模型,生成目标各种姿态的二维散射点数据库.首先选用3DS为散射点生成模型,以此为基础完成模型简化和信息抽取.然后根据目标姿态变化,计算转换坐标,并以F16战斗机为例生成二维散射点图像.最后采用步进频雷达信号对目标散射点模型进行ISAR成像.所建立的目标二维散射点模型可以用于ISAR成像和目标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