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信息技术逐步上升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核心,所以建立信息部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高新武器装备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双协调和双发展,逐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和军事强国。一、信息化战争的启示伊拉克战争中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应用实现了战场侦察无人化…  相似文献   

2.
导读     
本期推出的“伊拉克战争研究”专栏,分别探讨了“战争”对我国国防科技产业、经济动员、军队后勤建设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伊拉克战争对我国国防科技产业发展的启示》和《“精确后勤”与伊拉克战争》两篇文章所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本期以后,本刊不再设此专栏,有关伊拉克战争研究的文章将纳入相  相似文献   

3.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伊拉克战争的初步教训》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伊拉克战争双方的得失,内窖涵盖了陆、海、空、天、电各种力量的作战运用,时间跨越战争全过程,而且对未来作战原则和军队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使俄罗斯加快了军队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海军在俄罗斯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美军陷入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之中无法自拔,美军内部围绕未来战争样式如何发展演化、军队建设应当朝哪个方向走、未来应打赢何种战争等重大问题展开了“百家争鸣”式的战略反思。  相似文献   

6.
在历时20多天的伊拉克战争中,劳师远征的美英联军部队迅速击败了伊拉克,并以较小的伤亡和损失赢得了胜利。究底求源,其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可概括为信息优势,质量取胜。伊拉克战争昭示我们:没有信息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军队建设要以高新技术为牵引、以质量建军为重点,完成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西方军事强国大力推进新军事变革,对印度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一直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为其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服务.印度的军事战略目标是:以实力为后盾,控制弱小邻国,遏制东北部邻国,排挤大国对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干涉,巩固其在西亚的既得利益,积极争当世界军事强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适当控制数量,重点加强质量,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转引自尹承魁、刘映国:<新军事革命对印度军事发展的影响>,载<教学研究资料>1999年第12期)这一未来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印度军事变革的经验,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龚辰  苏锐 《国防》2003,(4):45-45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士兵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既是军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又直接关系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成败。对此,我们既要在思想上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更要在行动上把提高兵员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关系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 兵员知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和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战争是面对面的厮杀,战胜敌  相似文献   

9.
我军建设要解决目前存在的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科学、系统地实行开放是必由之路。  一、要多方位多渠道地开放要对世界开放。首先,军队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动态概念,必须具有国际参照标准。现代战争大多具有国际性的特点,离开国际参照标准的军队现代化将失去意义。军队现代化建设要面向世界,要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各国军事改革态势,预测未来战争发展模式,在分析比较中制定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10.
谭斌  宋海滨 《环球军事》2008,(16):40-41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战略思想的变革,空中力量已成为现代高科技战争中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印度军队长期以来就重视空军的建设,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军种。经过多年的发展,印空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兵力达17万,各类型飞机1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900余架的强大空军。但是,印度空军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不高,与现代战争还不相适应;装备和人员素质都难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现代化建设水平停留在表层。  相似文献   

11.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是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向。现在,对此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气氛浓厚,有些研究成果给人以诸多启发,对军队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经烟消云散了,战争的胜负也已成定局。回顾伊拉克战争,我们不难看到,《孙子兵法》在此次战争中对美制定对伊战略及英美战地指挥官们的思维和行动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从美军的进攻战术、军队部署以及伊军诈诱敌军等各个方面,结合伊拉克战争实际战例分析了《孙子兵法》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从中找出一些不朽的思想法则和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3.
3月20日,伊拉克上空弥漫起战争的硝烟。20多天来,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这次战争作为事件而言,它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而就战争本身,它体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战略的、战术的、后勤的……这是一次典型的现代战争的实战展示,它为军事经济学各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作为军事经济工作者,不能不对它进行思考、研究和总结。为此,军事经济学院于4月中旬组织了一次伊拉克战争专题"学术快餐"。应邀的专家学者就伊拉克战争及其影响和对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启示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我们把它进行了整理并刊载于后(排名不分先后),以飨读者。既为"快餐",其分析和研究就只能是初步的。硝烟还未散去,战争仍在继续,我们希望广大军事经济工作者,紧紧跟踪现代战争,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事,并把研究引向深入,以此推动和促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罗荣桓军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经济,保证战争供给;实行减租减息,为战争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使后勤工作服务于军队、服务于战争;精减整编,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凡事则立,不预则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曼底战役由于准备工作非常缜密和周到,因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在全军掀起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高潮之际,我们一定要结合国情、军情,善于用头脑,用智能去抓训练、谋打赢。在当今的不对称战争中和非线性战场上,用智谋刻意研究训法、打法更显得十分重要。一要有前瞻性。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认真研究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几场现代化战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世界形势总体上依然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各国虽然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但恐怖活动仍很猖獗;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各主要国家加快了军队转型和建设步伐;朝鲜核危机、以巴冲突、印巴关系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有所降温,但仍存在着许多变数。世界军事形势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海湾烽烟又起,美军进退两难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出动  相似文献   

17.
北骏 《国防科技》2004,(2):53-57
2003年,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及国际反恐成为全球防务领域的焦点;美国在伊拉克战场上暂时胜利,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更加膨胀;各国虽然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但恐怖活动仍很猖獗;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各主要国家加快了军队转型和建设步伐;朝鲜核危机、以巴冲突、印巴关系紧张和伊朗核问题等热点有所降温,但仍存在着许多变数。世界军事形势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延续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冷战时代结束,国际局势整体趋于缓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则向人们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新面貌。与此相适应,建设一支“精兵、高质、高效”的职业化军队成为世界主要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9.
肖志民 《国防》2001,(8):4-5
要保证国家安全必须建设现代化的国防,而国防现代化要求必须有现代化的人防。国防现代化的内涵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今高技术战争中,国防现代化不仅包括军队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等,而且包括国防相关系统的现代化,其中现代化的人防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卫东 《国防》2004,(4):43-43
举世瞩目的伊拉克战争爆发虽然时隔一年了,但其战火硝烟至今尚未完全散去。美英军队占领伊拉克以后,伊各派势力加紧聚合.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