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5年2月的一天,4架德国战斗机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突然,一架法国战斗机从它们的正前方冲来.德国飞行员轻蔑地望着这架"形单影只"的法国飞机,决定采取以多胜少的战术,等它飞到侧面再集中火力消灭它.这主要由于当时飞机上的机枪不是装在机头正前方而是装在侧面,只能对两侧的敌机进行射击.突然,这架法国战斗机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中间进发出一串串红色的火焰,一串串子弹射向德国飞机.  相似文献   

2.
“王牌”一词在英文中为“Ace”,意为网球中的发球直接得分或各行各业中的高手。它源于法文L’os。后来,人们用它来赞誉击落5架以上飞机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有一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号——“王牌飞行员”。在“王牌飞行员”家庭中,有一位令人瞠目结舌的“王牌”,他就是著名的英国“王牌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这位空中骑士用自己的英雄气概和人格魅力征服了世人,留下了永远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规模达到顶点,空战的激烈和频繁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各国共涌现出了6000多名王牌飞行员(一般是指击落敌机5架以上的飞行员),成为各国的骄傲和英雄。美国头号王牌飞行员为理查德·邦(40架),英国头号王牌飞行员为帕特尔(51架),苏联头号王牌飞行员为阔日杜布(62架),日本头号王牌飞行员为西泽广义(87架),但这些战绩比起德困王牌飞行员来说就相差了一大截。据统计,德国共涌现出约3000名王牌飞行员,其中个人战绩超过100架的高达107名,  相似文献   

4.
1918年6月19日,威廉·A·“比利”比斯霍普少校(William A.“Billy”BiShop)又一次驾驶着SE-5A型战斗机冲入蓝天。这是少校最后一次战斗飞行,英国皇家飞行部队已命令他在这天中午取道法国西北港口返回英国。此时距少校接手指挥英国皇家空军第85“飞狐”中队不过1个月;事实上,少校加入皇家飞行部队也不过14个月。然而,就是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比斯霍普少校却以他罕见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在早期空战时代众多王牌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最后一战 在过去的6个月里,比斯霍普少校已经奇迹般地击落了67架敌机。这一战果使比斯霍普在英国和他的祖国——加拿大声名大震。然而,也正是这个原因,英国皇家空军急于将这位顶级王牌飞行员召回后方。少校对此  相似文献   

5.
1915年,法国人罗朗·加罗斯在莫拉纳-索尼埃L型飞机上配置一挺固定式机枪,并在螺旋桨上安装防弹偏转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战斗机。2年后,英国人设计出一架有动力、无驾驶员的飞机。尽管它的试飞不算很成功,但仍被公认为无人驾驶飞机的鼻祖。  相似文献   

6.
1941年8月27日,英国皇家海军第269中队的一架“赫德逊”式飞机正在北大西洋上空进行反潜巡逻。观察员在飞机上忽然发现海面上有一个发亮的漩涡。飞机掠过海面实施低空侦察后发现是一艘德国潜艇正在紧急下潜。“猎手”发现“猎物”。英国皇家海军的这架飞机立即实施攻击。但由于天刚放亮,能见度较差,深水炸弹攻击没有打中。飞行员急忙向基地报告情况,同时请求派机支援。第269中队队长汤普森接到报告后,亲自驾机赶到了巡逻水域,在100米低空继续搜索。10时55分,他吃惊地看到一艘德国潜艇正在破水上浮。他按下机头,径直进入攻击航向,向慌忙上浮…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初叶飞机加入人类战争活动后,飞行员就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历次重大战争中,动用飞机参战的一方通常都会涌现出一批战功卓著的飞行员。他们勇气过人,武艺高强,在空战中勇猛机智,奋力杀敌,创造出远远高于普通飞行员的战绩。他们以区区几个人的力量,常常能作出扭转战斗乃至整个战争进程的壮举,在战争史册上深深地打下了自己的烙印,因此被人称作“王牌”飞行员或“尖子”飞行员。两次世界大战成为孕育“王牌”飞行员的肥沃土壤,为“王牌”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8.
齐瓦哥 《军事文摘》2011,(17):60-64
西方史界有一种非正式的观点认为,在二战期间德国王牌飞行员所取得的战果当中,在西线对盟军飞机所创下的战绩的含金量,要高于在东线对苏军飞机所取得的成绩.笔者无意讨论此论点的正确与否,不过仅就在西线的德国王牌而论,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号称“非洲之星”的马尔塞尤,而本文的主角则是一位被认为堪与之相提并论的人物:约阿希姆·缪岑伯格少...  相似文献   

9.
关于朝鲜战争空战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根据美方材料,美军飞行员取得了“1:10”的惊人战绩。美军认为这是因为西方飞行员的技战术普遍过人一筹。近年来,随着众多历史文件的解密,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个史实已不再是秘密。颇为有趣的是,苏联空军对朝鲜战争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苏方统计共击落美制战机1106架。其中F-86“佩刀”式650架,战损比为1:3.31。换言之,美军要想击落一架米格机至少损失两架“佩刀”。对于所谓美国飞行员素质高超的说法,苏联更是不屑一顾。美军击落5架以上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有40人,而苏联空军有此战绩者为51人。更说明问题的是,美方承认非战斗损失战机945架,而苏军仅10架。  相似文献   

10.
<军事史林>2004年第1期<二战期间王牌飞行员谁最强>一文说,二战中苏联最优秀的王牌飞行员是阔日杜布,如果从击落敌机的架数来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苏联在二战中还有一位名声更响的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他应该是真正的苏联最优秀王牌飞行员.  相似文献   

11.
民兵文摘     
1994年6月是航空史上罕见的事故月。一个月内世界各地共发生了12次空难事件,228人遇难,这还不包括各种体育飞行项目和私人飞机发生的事故。航空界人士把94年6月称为可怕的黑六月。 6月2日一架法国直升飞机与山“接吻”,飞机爆炸,29人遇难。同一天巴西两架军用飞机相撞,其中一名飞行员被弹出座舱,另一架飞机的飞行员连同三名机组人员丧生。6月6日一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图154客机由于技术故障爆炸,156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鸿渐 《军事文摘》2011,(10):56-59
这是一位德国空军中极富个性魅力的尖子飞行员——他在空中勇猛地近乎莽撞、大胆地近乎搏命,而回到地面后又风度翩翩,潇洒不羁.因为他的空战风格,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出任他的僚机,不过在他带过的僚机飞行员中,却包括那位在德国乃至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头号王牌埃里希·哈特曼.他便是本文的主角,外号“平斯基伯爵”的瓦尔特·克鲁平斯基.  相似文献   

13.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一天黑夜,苏联一架飞机在德军机场上空中弹起火,飞行员跳伞逃生,正降落在这个机场上。情绪镇定后,苏军飞行员绕过敌机场勤务分队的营房,向明亮的停机处奔去。跑道尽头,停着一架德国飞机,坐满乘客,但驾驶舱里空无一人。苏军飞行员迟疑片刻,整了整他那与德军  相似文献   

14.
罗纳 《军事史林》2004,(1):46-47
苏联飞行员 阔日杜布是苏联头号王牌飞行员,他共击落敌机62架. 这位传奇式的飞行员生于1920年,早年曾在丘古耶夫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任教.二战爆发后,他加入了第240歼击航空兵团.  相似文献   

15.
杨永志 《环球军事》2008,(16):56-57
和杜日阔布等苏联著名王牌飞行员相比,飞行员艾夫根尼·尼古拉耶维奇·斯捷潘诺夫上校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从另一些方面来说,斯捷潘诺夫绝对是幸运女神的“宠儿”。他曾两次对敌机实簏自杀性攻击都幸运生还;被敢机击落也能侥幸脱逃;他的许多战友和朋友在苏联“大肃反”运动中含冤死去。而他则安然无恙。他的经历不仅充满了幸运与传奇,更是苏联空军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6.
魏庆 《军事史林》2008,(7):40-42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空军特地组建了女飞行员飞行团,驾驶战斗机打击法西斯,为第599夜间轰炸机团提供协同作战,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批女性战斗机飞行员,其中一些人后来甚至成为击落5架敌机以上的“王牌飞行员”。  相似文献   

17.
他天生就是当飞行员的料,初出茅庐便成了美军首批“王牌”战斗机飞行员之一;他驾驶了12年的飞机,有5次被敌方炮火击中,战机摔得稀烂,而他自己却屡屡生还;他把空中历险当成家常便饭,自己却从未停止过驾机战斗的念头。他叫罗伯特·加勒(ROBERT E.GALER),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退役准将。在二战和朝鲜战争期间,他经历的数不尽的空战场面无人能比。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退役)约瑟夫·H·亚历山大(Col Joseph H.Alexander)向我们介绍这位被美国军方称为“空战先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飞行员。  相似文献   

18.
方子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师首任师长,是第一位率部参战的中国空军师长,空1师首创了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击落美军“空中英雄”、“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惊人战例,空1师在抗美援朝空战中以击落击伤敌机88架的辉煌战绩,威震美国远东空军。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方子翼是70年前从雪山草地飞起的一只雄鹰。他搏击长空,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初,在西欧某国一次陆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中,一个技术高超的飞行员驾驶一架当时最先进的飞机刚刚离开地面,机翼在空中摇晃了几下,便一头栽在跑道边的草地上。其原因就是这位飞行员上衣的一颗钮扣在飞机起飞时不慎落在设备之中,使设备失灵,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这件事几乎震动了欧洲。  相似文献   

20.
开敞式炮位最初投入使用的军用轰炸机既有单翼机也有双翼机。一战开始后,双翼机凭借其卓越性逐渐成为各国轰炸机的主力。最初的双翼双座轰炸机的座位布置方式是观察员在前,驾驶员在后。这导致观察员的视野狭窄,不便于射击,所以第二代军用轰炸机中,观察员的位置被挪到后座。这使得他可以使用灵活的机枪保护飞机脆弱而易受攻击的后半球区域。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