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思政教学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其中思政课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现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学面临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思政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够重视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等现实困境,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事业,提高思政教学水平,保证铸牢中华共同意识工作的稳健推进,应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阵地地位,同时提高思政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聚焦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我们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作用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将两者内在逻辑中的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入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中,不断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创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知以及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扬文化光辉、提供文化力量、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战略部署,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做好党的工作必须要坚持的指导方针。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党的民族工作方方面面,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着基础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安定、民族进步团结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郭志敏  张佳 《中国军转民》2023,(22):158-15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入落实。“大思政课”开启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局面。要立足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资源体系、大师资体系构,构建“大思政课”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董凯 《中国军转民》2023,(22):28-29
乌拉特中旗地处内蒙古西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分析,乌拉特中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文章以乌拉特中旗为个案,研究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内蒙古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反复提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体现。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未间断,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及其价值,有利于揭示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成就与经验,对新时代民族理论的创新与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丽娜 《中国军转民》2023,(21):141-14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1]。本文围绕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从已举办相关活动情况、活动实效、活动认知了解教师、学生不同群体和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知进行的调查研究。集中总结了构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本文认为应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资源。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和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认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胸怀“两个大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政治任务,聚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高校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普遍提高,但由于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文化多元化的冲击等一些因素,部分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缺乏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塑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社会培育环境等途径,有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依靠高校教师来实现,这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和挑战。为了切实担当起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高校教师应按照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所需的深究理论的能力、讲透道理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协同育人的能力、教育反思的能力、组织动员的能力和深谙媒体的能力,从懂理论、动真情、会说话、懂方法四个维度提升教师能力,构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方略。  相似文献   

11.
任倩 《中国军转民》2024,(3):147-149
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系学生人生道路选择、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本研究在分析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遵循的基础上,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载体,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9+3”学生为例,探索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1+3+4”教学模式改革,1组线上知识点教学视频+3次相关教学设计+“赛、讲、论、忆”4个层次组织实践,从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活动三个层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思政课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内蒙古的民族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地区经验,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生力量;发展经济建设,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宁夏必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担重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密衔接其他教育阶段和社会生产生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亟需抢抓的重要节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思政背景下推动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效率,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坚定马克思主义“五观”的合格人才并积蓄精神动力、巩固执政基础、凝聚人心力量。  相似文献   

14.
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美美与共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在新时代维护这一格局、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纲要与主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有着重大影响。分析这一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丽江为例,总结近几年丽江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炼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并对丽江乡村振兴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金雪峰 《中国军转民》2023,(22):123-12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既是过往经验,也是时代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摇摆时期,是迫切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群体。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原因,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正面对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形势,所以应着力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让主流意识占据决定性位置,多筹并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信的发展过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民族团结人物故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党史学习参与度、打造专题教学,提升党史教学实效性、树立大历史观,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措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之下,全面落实党在民族工作中的政治方针、中心任务以及重要使命,从而保证每项工作顺利的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总结出来的精神内涵,其核心思想包含民族身份认同、政治文化认同、利益一致的命运共同体三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探索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新时代发展路径,全面落实党的领导,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统一性和概括性的思想意识,它涵盖政治、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其中,政治伦理在其政治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政治伦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提出以“一点多维”的逻辑理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一点”既以马克思主义道德伦理作为核心点,“多维”旨在以大一统思想为中心的政治伦理作为指导思想;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市场政治伦理作为辅助“工具”;以文化自信补充政治伦理的文化内涵的政治伦理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面临挑战和机遇。新媒体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广的覆盖范围、更灵活的互动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等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在思政课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在新媒体时代更显重要。因此,在思政课中适应新媒体的特点并有效运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