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览共分"序篇""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创立""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艰难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再度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附录"七个部分,用近6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首次在山东境外展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斗争历史,体现了山东  相似文献   

2.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3.
山东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它位于黄河下游,东濒黄海、渤海,西传津浦铁路,南至俄海铁路,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海上交通发达,是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枢纽,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南接华中,北连平津,与晋察冀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成鼎足之势,对坚持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山东游击战争战略意义重大。”①1940年3月他强调指出:巩固着重于华北。发展则应着重鲁苏皖豫鄂五省,目前请特别注意鲁省②。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山东是华北持久抗战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是开展华中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4.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5.
全国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多种形式的反日斗争坚持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以及抗战时期的特殊形势,决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沦陷区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典型意义。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时调整领导抗战的策略方针,组织各界群众开展反日斗争,领导郊县抗日武装斗争,大力支援新四军作战和抗日根据地建设,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了抵制日军的经济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伪展开了以货币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战,为保证根据地经济顺利发展,保护和争取大量军需和民用物资起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支持了前线军民的持久抗战。山东抗日根据地经济战的实践说明,货币的基础不一定是金银,也可以是刚需产品;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大小,更依靠于多种力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阐述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贡献:歼灭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动摇了日伪的殖民统治,打乱了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的如意算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对阻止日军“北进”计划,支持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起了积极作用;抗日联军协同苏军进军东北,密切配合,为打败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朝鲜共产主义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战后东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总抗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促进东北全境迅速解放创造了条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10.
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后,国民政府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对豫东黄泛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国家调度活动,目的在于增进灾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对敌斗争的信心。主要有:一、开展大规模的政治宣传,给灾区和难民以道德旌扬和精神抚慰;二、密切关注新黄河的水势水情,扩大以水代兵的军事价值;三、制定善后政策,规范善后活动,增进善后力度;四、采取具体措施,对难民实施直接救助和救济。这些活动未必都卓有成效,但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斗争条件下,对于拯救灾民、聚拢人心、激发民族抗战意志、实行持久抗战所起的作用,还是应当给予应有的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此,按照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部署,我们编辑部组织的“抗战遗址寻访”组一行人,于寒冬时节走访了当年抗日战争根据地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  相似文献   

12.
1938年6月花园口决堤后,国民政府从民族抗战大局出发,对豫东黄泛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和国家调度活动,目的在于增进灾区民众的凝聚力和对敌斗争的信心.主要有:一、开展大规模的政治宣传,给灾区和难民以道德旌扬和精神抚慰;二、密切关注新黄河的水势水情,扩大以水代兵的军事价值;三、制定善后政策,规范善后活动,增进善后力度;四、采取具体措施,对难民实施直接救助和救济.这些活动未必都卓有成效,但是在当时极其艰难的斗争条件下,对于拯救灾民、聚拢人心、激发民族抗战意志、实行持久抗战所起的作用,还是应当给予应有的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七七事变”后 ,各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民主的主张 ,积极发挥自身特殊优势 ,以各种形式参加对日斗争 ;民主党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们在“七七”事变后的主张和行动 ,为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八路军第115师入鲁后,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客观分析和利用山东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针对国民党驻山东军队的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对韩复榘、范筑先、于学忠、常恩多等国民党将领的统战联络工作,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有力推动山东根据地抗战蓬勃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1941年5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多路围攻国民党中条山根据地,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根据地陷落。究其原因,根源在于以中条山根据地为中心的晋南各抗日武装之间矛盾日渐凸显,失去了抗战初期联合抗战的战略态势,尤为重要的是中条山根据地建设也日渐废弛,军力战力日呈颓势,根据地沦陷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里,我军为适应敌后斗争的新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在全军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精简整编工作。这次精简整编,对于坚持抗日根据地、保证大反攻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曾经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军后来的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精简整编方针的提出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而频繁的“扫荡”和进攻,使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遭到严重损失;由于根据地的日益缩小,敌后抗战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战胜敌人,渡过难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刘胡兰因毛泽东同志的题词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而在刘胡兰牺牲前5年的抗战中期,山东抗日根据地也出现过一个倒在日寇屠刀下的刘胡兰式的民兵女英雄。由于当时根据地被封锁,她的事迹未被及时宣扬。她就是当地军民至今赞颂景仰的——  相似文献   

18.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4,(23):55-5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129师进驻河北涉县,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是该根据地的心脏,最多时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多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9万余人。日军视刘伯承、邓小平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1943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涉县经历了抗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危险……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几乎所有的抗日根据地都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创建的,但山东抗日根据地却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及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日武装起义、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没有得到八路军主刀直接支援的情况下创建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显著特点,同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一大奇观。本文试图通过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简要过程以揭示这一奇观发生之奥妙。“义和团,起山东,不到半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杀敌逞英豪”。这首历史歌谣不仅是对山东人民不畏强暴,英勇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遵循抗战规律,根据抗战的根本对抗性质、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和晋察冀根据地的抗战特点,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人民武装三结合的武装体制。主力部队是边区的正规军,是开创和保卫根据地的支柱,肩负着主要的集中对敌作战任务。地方部队是边区从军区到各县党政机关领导下的脱离生产的、地方性的、固定的抗日子弟武装,是主力部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帮手和兵源补充力量。人民武装是边区群众广泛参与、坚持本地斗争、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主要由民兵自卫队组成,是补充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的重要源泉。通过三结合武装体制,晋察冀根据地实现了武装力量之间的流畅转化和紧密配合,实现了最广大数量群众的军事组织化,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